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9-03-25 09:57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季稻齐穗腋芽

张 仁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植保植检站,福建南平354200)

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轻简高效型的稻作栽培模式。再生季稻米是公认的绿色安全食品,由于生长期间温差大、不用药或少用药,米质明显优于头季稻。南平市建阳区的水稻生产正处于向优质高效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面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耕地面积锐减的双重压力,增强粮食生产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力已刻不容缓。建阳区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日照时数1 700至2 000 h、降雨量1 800 mm,适宜种植再生稻。目前建阳区水稻机耕、机种、机收综合率已达77%以上。推广机收再生稻破解发展瓶颈,突破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收再生稻为粮食安全闯出了一条提质、保量、增收与效益并重的新路子,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绿色环保、省种省工、助农增收等优势,再生稻有望成为南平市建阳区参与市场竞争最具潜力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种技术保障。多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水稻收割之后再生苗抽穗成熟达到多收一季的目的,推广再生稻生产能有效提高水稻单产和收入,每667m2可节约成本510元,通过探索栽培模式与应用技术,服务于再生稻生产。现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推广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1 选好品种

再生稻要选择再生力强的品种,2015—2018年南平市建阳区选用的再生稻品种有甬优4949、甬优1540、甬优2640、佳辐占、欣荣优华占、泸优明占、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嘉优99、丰两优1号、两优688等。实践证明,在海拔450 m生育期140 d以上的单季稻区种植再生稻,宜选用甬优1540、晶两优534、Ⅱ优科06、甬优5552,头季稻应在8月10日前收割,否则影响再生季产量;在小气候不佳、海拔500 m左右的地区可选择种植生育期较短、再生力强的品种如佳辐占、欣荣优华占。

1.2 选好床土

提倡基质育秧,用基质作为水稻工厂化机插塑盘育秧床土配置(即1份基质∶3份土块)。选用基质育苗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成功率高。此外,也可提前选备好稻田耕作层的干土作为育秧床土。

1.3 适时播种,适当密植

推广机插早季再生稻,适时早播,适当密植是再生稻成功的关键,一般选定在3月1—10日播种。通过几年的实践,甬优2640、佳辐占、天优华占、深两优5814等品种,播种在3月10日前,头季稻收割8月10日前,再生季安全齐穗9月15日前,保证再生稻的稳产高产。利用春播前期相对较低的气温,优化配置生育期,适时早播早栽,延长本田生育期,保证足够的时间条件满足大穗多穗,为头季稻的丰产打好基础。同时,采取机收低留桩后,再生稻生育期比手工收割高留桩延长15~25 d。因此,为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必需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一般掌握在与“双早”大致相同时间播种,即在3月上旬、平均旬气温10℃以上时播种,4月上旬插秧,秧龄掌握在25~30 d。由于再生季穗子较小,为夺取高产必须争取多穗,保证头季和再生季有足够的穗数,因此在壮秧前提下应合理密植,佳辐占等常规稻移栽规格为13.33 cm×30.00 cm,每667m2插1.67万丛;杂交稻为16.67 cm×30.00 cm,每667m2插1.4万丛。

2 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

再生稻头季每穗粒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应主攻大穗夺高产,而再生季产量则以多穗取胜。因此,按照品种、土壤肥力、温湿度来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搭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机插不仅效率高,而且通过调节株距可保证插植密度,如“Ⅱ优航l号、Ⅱ优明86”等品种生育期较长且个体较大,每667m2种植确保1.8万~2万丛,田块四周开深沟排水。

3 因地制宜,加强田管,施肥做到“控氮、稳磷、增钾”

3.1 合理施肥

头季稻要根据田块、品种施足肥,及早管理,促进早发,力争早熟稳产、高产。一般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头季稻田施肥量可根据每667m2产量550 kg标准来确定,即每667m2施N 12 kg,N、P205、K20 质量比约为 1∶0.5∶1。

基蘖肥的比例:机插的秧苗小,移栽后吸肥能力弱,基肥施用量占基蘖肥总量比例的20%~30%,分蘖肥占70%~80%,集中在新根发生后施用。

穗肥施用技术: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可按原设计的穗肥总量,分促花肥(倒4叶露尖)、保花肥(倒2叶露尖)2次施用,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70%,保花肥占30%~40%。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因为穗肥比例较5个伸长节间的小,所以穗肥以倒3叶露尖时施用1次为宜。施用穗肥时,田间不宜保持水层,以湿润或浅水为好,施后第2天,肥料即被土壤吸收,再灌浅水层,有利提高肥效。

施好保根肥:中迟熟品种由于较早达到根数最大值期,距成熟阶段较长,且植株高大,田间荫蔽度高,至头季收获时,根系容易引起早衰。为保持生育后期根系有较强的活力,确保腋芽萌发有充足的营养,施好保根肥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18 d内,要及时施促芽肥,每667m2施尿素10~13 kg、氯化钾3~5 kg,能促进再生芽迅速萌动,提高再生率,提高再生季产量。与手工收获施用“催芽肥”时间相同。各地经验表明,头季稻生育期在130 d内的常规稻,一般不需施保根肥。

3.2 科学管水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插秧、施肥施药、孕穗开花期灌寸水;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结实期灌浅水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够苗时排干水搁田,这是培育机能高而持久根系的关键措施。培育健壮的再生稻根系比普通稻更为重要,头季稻收割期正值高温季节,再生稻的根系与头季稻密切相关,是头季稻的延伸与分枝。根据稻田土质确定烤田程度,可按照一烤一搁的原则,在水稻齐穗后15 d,保持田间浅水层施促芽肥,进行1次搁田让其自然落干,达到水调气、气养根、根活芽壮的目的。沙漏田和水源不足的田块要因地制宜,不进行搁田,以免再生季受旱减产。收割后3~4 d,要注意灌水,开始为薄水层,防止高温伤苗;此后保持以湿为主、干湿交替的管水方法,抽穗扬花阶段若遇寒露风天可灌深水保温护苗。

再生稻头季地上部茎生腋芽具有顶端生长优势,上部腋芽萌发率高,和手割再生稻相比,机收再生稻倒2、倒3优势芽被割除,保持基部腋芽活力尤其重要,对烤(搁)田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太重或太轻都会显著影响产量。因此,在插秧时,大田应开好环沟和十字沟,以利达到烤田标准;烤田时间掌握在够苗至幼穗分化Ⅲ期前采取多次烤(搁)田,使土壤沉实,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浆期干湿交替,收获前根据不同田块排水性能选择断水时间,以收割机碾压时稻田土壤不明显沉降破坏为宜(即脚踩不陷泥、没有脚印但不过度发白为宜)。排水时间太早,土壤干裂,严重影响再生芽萌发率,虽碾压破坏程度轻,但低节位腋芽萌发很少,产量较低。

3.3 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以预防为主,要加强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发生不仅影响早季稻产量,而且对于再生芽萌发至关重要。再生稻的种植结合绿色水稻种植标准,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少量药剂防治为辅。田边留草和稻草全量还田,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花等绿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护稻田区域生物多样性,田埂创建生态工程技术系统,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菠斯菊,同时在田间设置诱虫灯,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在螟虫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性诱剂,构建人工湿地,建立动—植物共培模式,保持生态多样性,有效的防止稻田虫害的爆发,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稻飞虱和纹枯病对再生稻潜伏芽的危害极大,病虫害防治重点是抓好头季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治,纹枯病在头季稻收割前影响潜伏芽的伸长度,收割后影响潜伏芽的死亡率,以确保茎秆粗壮青秀,稻茎休眠芽能正常萌发成苗;防治不好易造成稻株倒伏、茎秆霉烂,严重影响再生季的成败和产量。适时利用中低毒性的生物源、矿物源及有机合成农药防治有害生物,不达到防治指标不打药;保护利用天敌,严禁捕杀蛙类,保护田间蜘蛛。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施药,在破口期综合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5月中旬防治二化螟,6月中旬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病虫害防治可推荐用药:用恶霉灵、施保克浸种,用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苯甲·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防治纹枯病,噻嗪酮、烯啶虫胺·吡蚜酮防治稻飞虱,植物宁南霉素、超敏蛋白等抗病毒剂预防病毒病技术。

3.4 适时收割、适留高桩

再生稻的头季稻收割时期最为重要,其次是促芽肥的施用,第三是纹枯病的防治。再生芽的生长顺序随腋芽分化由上而下逐节进行[1],位于土表层的分蘖节位芽发育进度比地上部伸长节间的高节位再生(潜伏)芽延后15~25 d。受旱的稻桩下位芽生育早,上位芽生育迟,甚至潜伏或死亡。机收时,地上部受到机械辗压损伤的稻茎腋芽[2],出苗时间延迟,一般生育期可相差10~15 d,导致再生季全田成熟期不一致,影响产量。因此,在安全齐穗的前提下,为促进全田抽穗整齐,生育期一致,机收时应尽量低割留桩。

留桩高度与成熟期有密切的联系。低留桩生育期比高留桩延长15~25 d。因此,头季稻收割迟早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留桩高度必须以再生季能安全齐穗为前提,结合再生季成熟的整齐度来确定。为确保再生季产量,收获要在8月10日前为宜,否则影响再生季安全齐穗。早熟的品种可留低桩10~15 cm,中熟品种留20~30 cm中桩,确保秋寒来临之前,再生季能够安全齐穗。因在头季稻成熟过程中,在茎鞘中贮存的养分和叶片制造的养分大部分供给谷粒[3],较少输给腋芽,伴随着谷粒不断成熟,谷粒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减少,输向再生芽的养分需求增加。愈接近成熟,再生芽获得的营养愈多,萌发量增多,伸长速度也加快。收获期越早(籽粒成熟度低于95%时),头季稻减产比例越大,主要原因是杂交稻都有二次灌浆现象[4],灌浆时间比较长,过早收获则会降低千粒重,增加秕粒率,造成减产[4]。同时,收获过早,还将影响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再生芽萌发时所需养分与水分完全靠头季稻茎秆和叶片供应,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运输方向改变至茎秆等部位,有助于水稻茎鞘物质的积累,为休眠芽萌发伸长奠定营养物质基础[5];不到籽粒完熟期收割,会使再生芽“断奶”,使其生育不良,成活率和成穗率降低。但如果头季稻过于成熟时收割,虽然对腋芽萌发有利,但再生芽太长,收割时被割断,也影响了产量,也会使再生芽生长到齐穗时间缩短,即缩短了再生分蘖的营养生长期,进而影响再生稻的安全齐穗。一般最迟在当地安全齐穗期前大约30 d收割,具体情况要根据品种特性而定。为保护再生芽,机收时要尽量减少稻桩损伤。

3.5 加强再生季田间管理

头季稻成熟时,应适时机收,确保一次全苗,收割后当日把堆压在稻桩上的稻草及时清理于株间,并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养根促芽。要解决全苗,就要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改善根部环境条件,及时追施促芽肥和保蘖肥。一般头季稻收割后3~4 d出叶、出蘖的旺盛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因此,施肥要及时,应于收割前8~10 d每667m2施尿素10~15 kg作促芽肥,促进潜伏芽迅速生长。为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头季稻割后7~8 d是孕穗的关键时期,因此头季稻收割后3 d每667m2施10 kg的尿素作保蘖肥。在再生季抽穗60%~70%时,每667m2用“九二〇”2 g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对水50 kg喷雾,促进基部低节位分蘖的穗颈抽长,克服包颈,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以利于再生季高产。

猜你喜欢
季稻齐穗腋芽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生长素调控植物腋芽发育的研究进展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
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