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机收再生稻规模化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2019-03-25 09:57杨志英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浦城县季稻再生稻

杨志英

(福建浦城县仙阳镇三农服务中心,福建浦城353409)

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水稻面积32 000 hm2,每年提供商品粮28万 t,素有“闽北粮仓”之称。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种植再生稻的耕作习惯,但是近年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紧缺及头季稻不能机收等瓶颈因素影响,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5 400 hm2下降到2 500 hm2,再加上农村劳动力老年化,使水稻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收再生稻规模化示范种植,通过合理选择机收再生稻品种、机插暗化育秧、配方施肥、严格烤田、合理施用催芽肥、促苗肥及科学留桩等配套栽培技术,促进规模化种植,达到机收再生稻一种两收、省工节本、平衡增产的效果。现将浦城县机收再生稻规模化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18年分别在仙阳镇下洋村奔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管九村浦之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樟溪村建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机收再生稻规模化示范种植,建立甬优2640(低留桩)、晶两优华占(中留桩)、甬优1540(高留桩)3个水稻品种机收再生稻规模化种植示范106.6 hm2。按照水稻高产创建测产验收程序进行实割测产验收结果: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甬优1540的平均每667m2产量:头季分别为595.5 kg、600.3 kg、622.5 kg,再生季分别为270.8 kg、255.5 kg、228.5 kg,两季合计分别为866.3 kg、855.8 kg、851.0 kg。结果表明,这3个水稻品种都具有高产潜力,适合于作机收再生稻品种。

2 头季稻栽培

2.1 合理选择品种

通过浦城县近年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选出适合浦城县机收再生稻的高产品种有: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隆晶优1212、甬优4949、C两优华占、欣荣优华占、甬优1540、隆两优华占等低位芽或全位芽优势品种。

2.2 适时早播,机插暗化育秧

浦城县再生稻头季播种时间为3月10—15日,为便于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推广工厂化暗化育秧,此育秧技术具有出苗整齐、秧苗健壮、成秧率高、育秧成本低等优点。机插暗化育秧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2.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晒种1~2 d,采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24~36 h,捞出冲洗干净即可催芽,催芽以90%种子破胸露白即可。

2.2.2 流水线播种 机插暗化育秧要选择专用秧盘和水稻专用育秧基质,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机械播种,育秧前按照每667m2大田备足育秧基质100 L,并对播种流水线上的设备进行调试。播种按照每盘基质5 L,芽谷80~100 g(干谷60~75 g)标准进行流行线作业,先在盘上装育秧基质2.0~2.2 cm厚度,然后喷水播种,播后覆盖0.5~0.6 cm基质,最后用毛刷刷除多余的基质,一次完成上盘—铺基质—喷水—播种—盖基质机械流水作业。

2.2.3 暗化出苗 用叉车把播种好的秧盘送入暗化育苗室,一般每叠30~40盘高度,在最上层放一盘秧盘,装土不播种,遮光暗化育秧。将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90%~95%,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经48 h之后,当90%种芽立针0.5~1.0 cm时,用叉车将秧盘运往育秧点。

2.2.4 秧苗管理 秧畦上摆好育秧盘,每畦两排,需盖膜保温,薄膜管理与常规水秧育秧相同。秧苗期以湿润水管为主,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沟水高度,保持湿润即可(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移栽前3~5 d控水炼苗,便于起秧成型,利于机插作业。秧苗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300 mg/kg进行喷施,由于是用基质育秧,秧苗期一般不需追肥,移栽前5~7 d每667m2施尿素5 kg作送嫁肥,移栽前2~3 d喷施40%氯虫·噻虫嗪(福戈)与32.5%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作送嫁药,预防本田前期病虫害。

2.3 适时机插,合理密植

再生稻机插秧龄控制30~35 d,浦城县一般在4月中旬机插,苗高15~18 cm。机插规格一般采用16 cm×30 cm,丛插2~3粒谷,结合手工补苗,每667m2插足1.4万丛,基本苗5万~6万。

2.4 配方施肥,严格烤田

浦城县推广“三控”配方施肥技术,浦城县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根据头季目标每667m2产量600~650 kg,施N 12~13 kg,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较为适宜。P、K肥按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3~0.4)∶(0.8~1)确定施用量。具体为基肥:整地耙田时每667m2施碳酸氢铵20~30 kg、过磷酸钙25~35 kg和氯化钾5~7.5 kg;分蘖肥:插秧后7~15 d每667m2施尿素8~10 kg;孕穗肥:水稻幼穗分化Ⅱ期,一般在烤田复水后每667m2施尿素10~12 kg、氯化钾5~7.5 kg;后期看苗情补施粒肥,在破口期对叶色偏淡的稻田,每667m2可施尿素2.0~2.5 kg,有条件可在水稻全生育期特别是孕穗期施用晶体硅肥或含硅配方肥。实施水稻秸秆还田的稻田,N肥可减量10%,K肥可减量30%;实施绿肥翻压的稻田,N、P、K肥可减量20%~30%。

为提高再生稻根系活力,还必须实行严格2次烤田。第1次烤田可适当提前到预计穗数85%时,烤到稻田出现小龟裂,进入幼穗分化Ⅱ期及时复水。第2次烤田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催芽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收割前7 d左右断水,以收割机碾压时稻田土壤不明显沉陷破坏为宜,直到收割留桩后及时复水。

3 科学留桩,合理施用催芽肥及促苗肥

为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9月24日),在3月10—15日播种,头季生育期短于145 d的品种可采取15~20 cm低留桩,头季生育期在145~150 d的品种可采取25 cm中留桩,头季生育期偏迟超过150 d的品种可采取30~35 cm高留桩,但头季成熟收割期不迟于8月20日。

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用催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 d施促苗肥,留桩高度在30 cm及以上的稻田,每667m2施用催芽肥为尿素15~20 kg、促苗肥为尿素7.5~10 kg和氯化钾10 kg。留桩高度在30 cm以下的稻田,每667m2施催芽肥为尿素7.5~10 kg、促苗肥为尿素10~15 kg和氯化钾10 kg。

4 再生稻田间管理

头季稻尽量做到十黄收割,收割时尽量减少二次碾压,收割当日把堆压在稻桩上的稻草清理于稻株间,尽量扶正稻桩。收割当日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整个再生季做到田间湿润发苗、干湿交替至成熟收获。头季稻收割后15~20 d,每667m2施尿素5 kg作穗肥。头季稻割后2~3 d及再生季抽穗60%~70%时,每667m2用“九二〇”2 g加150 g磷酸二氢钾对水50 kg喷雾,有利腋芽早发、多发和齐穗。灌浆期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收割不宜太早,直至被碾压稻桩的再生稻穗成熟再进行收割。

5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重点是做好“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根据预测预报,适时适量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具体用药:掌握枯鞘率5%或每百丛卷叶螟幼虫有40头以上时,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6%阿维·氯苯酰(亮泰)、5%阿维菌素等农药防治水稻钻心虫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低龄若虫始盛期田间百丛虫量达1 000~1 200头时,用80%唏啶·吡蚜酮、25%噻虫嗪等农药进行防治;可用32.5%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30%苯醚·丙环唑(爱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纹枯病、稻曲病;用9%吡唑醚菌酯(稻清)、75%三环唑、40%稻瘟灵(富士一号)防治稻瘟病。

猜你喜欢
浦城县季稻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主动靠前 发挥优势——浦城县老促会助推革命遗址保护
浦城县人社局实地核查获市级拟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一个老红军的初心——浦城县古楼乡石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宝兰追记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清风廉韵”扑面来——记浦城县乡村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