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4949作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2019-03-25 09:57黄富生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季稻建瓯市再生稻

黄富生

(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建瓯353124)

建瓯市水源乡地处建瓯市的东部,距离市区58 km,是典型闽北山区。全乡有耕地面积1 774 hm2,主产水稻、玉米、各种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而水稻每年种植面积达1 500 hm2(含复种)以上。2017年以来,随着再生稻优良品种的推广,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特别是甬优4949的引进,不论在产量、品种的抗病性和大米的品质,都得到农民朋友认可。甬优4949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甬粳49A”作母本,“F924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桂审稻2016003),2018年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目录。2017—2018年引进建瓯市水源乡作机插、机收再生稻机械化种植,头季稻植株表现生长整齐,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再生季表现良好。总结了甬优4949在建瓯市水源乡作再生稻机械化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产量表现

2017年在建瓯市水源乡大源村种植13.3 hm2,对甬优4949的头季及其再生季使用机械机进行收割并测产,平均每667m2头季产量为768 kg,再生季产量为471 kg,全年产量为1 239 kg。2018年种植13.3 hm2,机收后进行测产,平均每667m2头季产量为776 kg,再生季产量为475 kg,全年产量为1 251 kg。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2017年水源乡大源村,用甬优4949作再生稻机械化生产,3月18日播种,4月18日插秧,6月30日抽穗,8月4日成熟,生长期139 d。再生季9月25日抽穗,10月5日齐穗, 11月3日收割,头季和再生季的全生育期230 d左右。2018年继续试验,头季、再生季生育期平均分别为138 d 和90 d,头季和再生季的全生育期228 d。

2.2 农艺性状

在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甬优4949头季稻植株生长整齐,株型紧凑,株高116 cm;甬优4949头季分蘖能力中等、叶色绿,茎秆健壮,抗倒伏能力强。成穗率较高,每667m2有效穗为15.8万;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为188粒,结实率为93.5%;千粒重平均为24.9 g。再生季每667m2有效穗数17.2万、每穗粒数125 粒、结实率92.0%,千粒重23.8 g。

2.3 抗病性

甬优4949中感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级。甬优4949高感白叶枯病,白叶枯病为9级[1]。

2.4 米质表现

甬优4949 的米质指标:糙米率81.0%,整精米率70.2%,长宽比2.3,垩白米率7%,垩白度2.0%,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3.9%[1];再生季稻谷整精米率较低。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头季稻管理

3.1.1 适时播种 根据建瓯市水源乡的气候条件,甬优4949作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时,头季播种期可安排在3月10—20日。对较大面积种植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可适当分批播种,间隔播种时间。播种时采用大田小拱棚软盘(软盘规格为长58 cm、宽28 cm)育秧。每个软盘用种75 g,每667m2大田需要20盘秧苗,每667m2需要用种量1.5 kg。

3.1.2 软盘基质使用 可以使用水稻育秧专用基质。将基质堆放在塑料膜上,加洁净水拌匀,调节基质水分含量以手捏成团,落地自然散开为宜。

3.1.3 秧龄控制 秧苗3叶1心时,就可以进行大田移栽,一般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移栽时要做好秧苗病虫害预防,做到带药移栽。

3.1.4 适当密植 根据水源乡地理气候条件,结合甬优4949品种分蘖能力中等的特点,为提高头季和再生稻两季的产量,应插足基本苗。用机械插秧,每667m2密度控制在1.58万~1.85万穴,每穴2~3粒谷秧。根据大田漏苗情况,机插后2~3 d进行补苗。

3.1.5 合理施肥 在中等肥力的稻田,每667m2施用纯N量为13~16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0.4∶0.9。甬优4949根系多而强,要重施基肥,大田每667m2基肥施用45%复合肥30 kg,或者每667m2施用尿素15 kg、过磷酸钙40 kg、氯化钾10 kg。早施分蘖肥,插秧5~7 d后,结合施除草剂,每667m2施用尿素15 kg、氯化钾10 kg;适量追穗肥,烤田复水后,每667m2施用尿素5 kg加钾肥5 kg。为增加再生季的产量,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每667m2追施尿素8 kg+氯化钾6 kg作促芽肥。

3.1.6 中耕除草 移栽7 d后,结合施分蘖肥,每667m2用5%丁草胺颗粒剂1~1.2 kg撒施,施后保持3 d田间水深3~4 cm。

3.1.7 加强水分管理 头季水分管理采用薄水插秧,田间水层1~2 cm;深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当每667m2茎蘖数达15万株左右时要进行烤田,烤田有利水稻根系往下生长,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烤田要烤到田面有小裂、现白根,脚踩不陷为止。在抽穗扬花时保持水深2~3 cm;在收割前7 d断水烤田,可用机械或人工开好四周的边沟和十字沟,以利于晒田和成熟期田板干硬,以减少头季收割时收割机碾压造成的稻桩损失。

3.1.8 病虫防治 甬优4949 中感稻瘟病,在稻瘟病常发期,将奥力克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叶瘟零星发生时,每667m2及时用富士一号80~90 mL对水喷施;抽穗期要注意防治穗瘟,特别是在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进行防治,可用32.5%苯甲嘧菌酯40 mL或75%肟菌酯戊唑醇15~20 g对水30~45 kg混匀喷施。

3.1.9 头季稻的收割 在100%谷粒黄熟时抢晴天收割,机割留桩高度在10~20 cm:8月1日前收割,可留低桩10~15 cm;8月1—5日收割的,留桩高度要高些,为15~20 cm,并尽量减少对稻桩的碾压。最好采用可碎草的收割机,能边收割边碎草,这样有利水稻秸秆还田,同时还能减少对稻桩的覆盖。

3.2 再生季管理

3.2.1 水分管理 头季稻机收后,应及时清理堆压在稻桩上的稻草。再生稻怕水淹,收后2 d及时复水,水深1~2 cm就可。让水分自然落干,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防止秸秆腐烂形成的还原性物质影响再生芽的萌发。

3.2.2 再生季的施肥管理 再生稻复水2 d后,每667m2施用尿素15 kg、氯化钾10 kg,以促再生芽的发育和头季收割后再生苗的快速萌发。头季收割15 d后,每667m2再施用尿素5 kg。始穗期至齐穗期,可以采用根外施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 kg、尿素0.2 kg,对水50 kg喷施,以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2.3 病虫害防治 头季稻收割15 d后,根据田间调查情况决定是否施药。每667m2用50%吡蚜酮WDG5 15~20 g防治稻飞虱;用苯甲丙环唑乳油、已唑醇悬浮剂等农药对水喷雾防治纹枯病;对稻曲病的防治,可在水稻孕穗期、破苗期和抽穗期喷洒30%爱苗300 mL。

3.2.4 再生稻的收割 甬优4949机收再生稻的生长不容易整齐,特别是被机械压过的,生长恢复慢,因此要适当延迟采收,使其全部成熟以后,再进行收割。

猜你喜欢
季稻建瓯市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My English teacher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