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闽甜6855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2019-03-25 09:57杜碧芳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鲜穗抗逆性吡虫啉

杜碧芳

(福建省大田县上京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大田366102)

闽甜6855属鲜食型甜玉米单交种,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闽甜系688×闽甜系0155杂交选育,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6003)[1]。2017—2018年在大田县上京镇黄城村示范种植27.3 hm2,平均每667m2鲜穗(带衣)产量1 245.6~1 310.5 kg,产值2 860~3 140元。黄城村地处海拔640 m,省道305线穿境而过,耕作条件理想,土壤肥力中等。闽甜6855苗期长势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逆性较强。果穗秃尖小,结实饱满,品质优,商品性好。

1 产量和效益

2017年示范种植11.1 hm2,平均每667m2鲜穗(带衣)产量1 268.3~1 310.5 kg,平均鲜穗(带衣)批发价2.4元/kg,每667m2产值3 040~3 140元。2018年示范种植16.2 hm2,平均每667m2鲜穗 (带衣)产量1 245.6~1 295.8 kg,平均鲜穗(带衣)批发价2.3元/kg,每667m2产值2 860~2 980元。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闽甜6855播种期4月25—27日,移栽期5月5—6日,苗期9~10 d,抽雄期6月22—25日,吐丝期6月24—27日,鲜穗 (带衣)采收期7月19—20日,全生育期84~85 d。

2.2 主要经济性状

闽甜6855株型紧凑,株高198~207 cm,穗位高62.1~65.2 cm,鲜穗(带衣)重0.43~0.45 kg。果穗长筒型,穗长19.0~19.2 cm,穗粗5.4~5.5 cm,秃尖0.2 cm,穗行数15.3~15.7行,籽粒排列整齐,穗粒数543.1~551.9粒,黄粒白轴,鲜百粒重32.3~32.6 g。

2.3 抗逆性

2 a示范种植,闽甜6855苗期长势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整齐度好,抗逆性强,未发现锈病、纹枯病、基腐病、穗腐病,轻度发生叶斑病。

2.4 品质

闽甜6855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检测,皮渣率10.6%,水溶性糖16.0%、还原糖9.6%,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1]。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每667m2用种量0.6 kg,苗床播种育苗,以提高甜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达到苗全苗匀。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播种前4~5 d苗床翻土晒白,沟间畅通。播种时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平整、墒情均匀良好,选用50%辛硫磷乳油对水喷施苗床,防治地下害虫危害。均匀播种,适当浅播、浅盖,覆盖新鲜火烧土或腐熟细农家肥,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覆盖碎稻草层,防雨水冲涮露种,以提高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出苗后对水薄施腐熟人粪尿1次,促苗齐苗壮;选用25%吡虫啉悬浮剂对水喷施1次,防治蚜虫等害虫危害。

3.2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较高,土层较厚,排灌较好,以丘陵自然隔离的冬菜田连片种植,避开其他玉米花粉干扰,以提高鲜穗品质和商品价值。田地深耕细耙整畦,畦宽带沟1.8 m,畦面整细呈孤形,沟直沟通,防止雨季畦面和沟间渍水。每667m2撒施钙镁磷肥50 kg为基肥。

3.3 移植规格

双行定植,株距25 cm,每667m2定植3 000株左右。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病苗,按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定植,便于田间施肥管理。带肥带药带土移栽,每穴单苗浅栽定植,减少蹲苗,提高成株率。

3.4 田间管理

移栽定植后2~3 d,进行田间查苗补苗,确保田间定植株数。第1次追肥在移栽定植后5 d左右进行,穴边开沟,每667m2穴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 kg、商品有机肥50 kg,促早发苗,并选用50%辛硫磷乳油对水喷施畦面,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第2次追肥在移栽定植后20 d左右进行,株间开沟,每667m2撒施45%硫酸钾复合肥20 kg,结合浅耕除草和清沟小培土,并选用25%吡虫啉悬浮剂对水喷施,防治螟虫、蚜虫等虫害;第3次追肥在移栽定植后35 d左右进行,行间开沟,每667m2撒施45%硫酸钾复合肥50 kg,并选用25%吡虫啉悬浮剂、5%井岗霉素水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喷施,防治螟虫、蚜虫、纹枯病、穗腐病等病虫,结合去除杂株和分蘖,中耕除草,株旁宜浅,行间宜深,清沟中培土;第4次追肥在移栽定植后45 d左右进行,株间开浅沟,每667m2撒施45%硫酸钾复合肥40 kg。田间保持畦沟边沟畅通,防止渍水。开花吐丝期,晴天或阴天上午10:00左右,采取隔天人工摇动植株辅助授粉,连续2~3次,以减少秃尖,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商品质量,达到丰产丰收。

3.5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甜玉米在乳熟期采收上市。适时采收鲜穗(带衣),商品性好,产量和经济效益较理想。采收适期以甜玉米吐丝后30 d左右为宜,其品质和适口性最佳。

猜你喜欢
鲜穗抗逆性吡虫啉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华耘花糯402”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糯玉米“天彩二号”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密度、播期对杂交糯玉米遵糯4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