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创作中的主观意识

2019-03-25 08:03谢朝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艺术表现

摘 要: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由于对艺术创作认识不深入,容易走入误区,无法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只有强化学生的创作观念,融入自己的个性情感,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把握好技法表现与艺术表现,最大限度体现出学生的藝术修养和审美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主观意识;艺术表现;艺术修养;审美修养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要求,都必须要创作毕业作品参加毕业展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检验过程,也是自我展现的机会,大部分同学都会倾尽全力,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确定选题,收集素材,构思创作方法,设计创作小稿,完成毕业创作。但最后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同学都觉得遗憾,平时自己觉得专业还可以,创作也认真,但创作的时候力不从心,没有创作出优秀的毕业作品。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毕业创作亦是如此。毕业创作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修行的开始,是自己大学四年综合能力与创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起点,如何走好这一步非常重要。作为指导老师,这个时候有多强的创作能力与成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指导出优秀的毕业创作。毕业创作是一个双向的工作,一方面是老师要有较强的指导经验和责任心;一方面是学生能选好自己的创作题材,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挖掘自己的创作潜能。其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毕业创作优秀与否最终取决于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从目前学生的毕业创作总体情况来看,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创作经验、创作意识不强和主观意识表现较差,很多同学的作品照片味太浓,没有真正体现出创作的目的。其中主观意识是可以通过指导老师的启发引导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毕业创作脱离习作表现,脱离画照片的模式。

一、选题与构思

在毕业创作中,选题与构思是毕业创作的第一步。选题对于学生来讲开始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搞过毕业创作,选出来的题目能不能收集到好的素材,能不能表现出来,完全是一个大问题,只有通过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详细了解和分析后,才能指导学生选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首先了解学生的写实能力如何、色彩好不好、喜欢那些人的作品、对那些事物感兴趣、有些什么想法等,来判断指导方向。比如,一个人物造型和色彩方面较弱的学生去画写实人物,那不是等于自找苦吃?只能建议他画风景(山水)。他自己对那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感受、关心关注什么?要有感而发,喜欢自然风景就画自然风景,喜欢城市建筑就画城市建筑,喜欢怀旧的就画能触动自己的故乡老景,提醒他们要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色彩掌握不好就弱化色彩,可以平面化,可以注重形式感。刻画能力不强就弱化细节,强化笔触表现。色彩好、刻画能力强的,也要避免照抄自然色彩和构图,要有自己的意境表现,要有主观构图、主观色彩、主观表现、主观的审美意识,可以添加,可以简化,目的就是营造自己心中的构图、构成、意境、色彩氛围。然后笔者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多欣赏,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选择收集素材。学生收集好素材后,笔者会帮助他们选择,素材要有地域特征、有很好的构成感,可以几幅组合,可以在一幅里边延长变化,不行的继续收集。绝不让他们随便拿一幅很普通的风景图片就开始画画。确定主题,素材收集好后,根据他们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性情感笔者可以提供一些优秀作品给予借鉴,提出创作表现方法上的建议。创作重在创,就是要有思想、有自己的情感和主观意识。

二、个性与情感

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个性与情感的作品绝不是好作品,只有在艺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情感,才会让作品有生命力,才会打动别人。在艺术创作中的个性与情感主要体现在表现内容、构成、色彩、用笔等方面。表现内容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我们从小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等的经历所观所想,有没有在一些方面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些对于文学家来讲,他们可以去用诗歌、文章、小说去表现,对于从事艺术的人,那我们就可以用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现。《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毕业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用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纯朴憨厚而又无比坚强的普通农民形象,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此画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其严谨朴实写实方法表现了画家对自己的父亲或说对一个普通农民的深厚情感,没有这份深厚感情他不会去表现,也表现不出来。这一幅优秀的毕业作品影响了一代画家,也影响了罗中立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用自己的这种写实手法去表现极其普通的劳动人民。陈丹青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是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当时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陈丹青数次去西藏都是激情澎湃,有着强烈的表现西藏人的欲望,他在谈及创作“西藏组画”时说道:“倘若没有画中一个个美丽的西藏男女赏我激情与能量,我不可能画出这批画。”“我想让人看看在遥远高原上有着如此强悍粗犷的生命。如果你见过康巴一带的牧人,你一定会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汉子。”也正是这样的生活体验和人文关怀,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我们现在的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往往不去体验生活,不去感受,随便几张网上收来的图片,或者拍几张没有意义的图片就像搞毕业创作,那怎么会打动人心,触动到观者的灵魂深处。

个性与情感在毕业创作中还体现在构成、色彩、用笔等方面,是用写实还是写意手法,强调构成还是强调色彩,用笔上是细腻还是粗犷,都得你自己根据自己的绘画内容和审美情趣去组织,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多少人都在画向日葵,但是只有梵高的《向日葵》最能让大家认可,是因为他在画画时内心充满自己的智慧与灵气,有着狂热的冲动,色彩艳丽而华美,富有运动节奏感的笔触浑厚有力,单纯强烈的色彩似闪烁着熊熊的火焰,能让观者在观时激动人心,心灵为之震颤,完全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情感中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同一事物在艺术表现者眼中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技法表现与艺术表现

只要是美术作品都会涉及到技法表现与艺术表现,在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学生画得很认真、漂亮,但是不是艺术,那是一回事,也并不一定会受到大家的认可。有的画得像照片,有的画得像行画,这样的作品就是缺乏艺术的灵气,也可以说没有真正懂得艺术表现的真正内涵。技法表现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造型、明暗、色彩、空间、透视、质感、主次、虚实、强弱、节奏变化等。技法表现好的,一般在创作的时候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要好些,但我们绘画过程中,这些基本技法运用中也需要有主观意识。没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也很难统一色调,没有色彩关系,很难把握好明暗、空间关系,有的时候画面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明暗对比,弱化或加强空间处理,主次、虚实、强弱和节奏关系把握不好,那就容易出现画出照片和行画的感觉。这是一部分学生容易犯的一个普遍的错误,绘画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

艺术表现是体现美术作品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一种艺术的境界,区别于照片和行画。齐白石有的作品,单从构图上来说很简洁,技法上的表现毋庸置疑,图中表现的内容并不复杂,技法表现得也不是丰富,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恰恰是因为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从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来看,作品构图巧妙,有詩意,有意境,蛙声是听不到的,作品却又让人感受到了,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体现了画家极高的艺术禀赋、文人气质和审美修养。有的人说冷军的作品像照片,太写实了,但其作品恰恰是把照片画成了艺术,照片无法达到西画的色彩关系、虚实强弱及艺术表现,冷军的作品都做到了,这就是优秀的绘画作品。艺术表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需要画家有较高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审美修养。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艺术表现很重要,很难达到,但不能说不需要,创作中还是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可以很好地听取老师的建议,也可以向优秀的作品学习借鉴。毕业创作的一个基本过程就是收集素材,很多人已经不再像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一样用速写来收集素材了,可以随时拍很多图片,但这不等于不去体验和感受,可以依赖图片提供的信息,学生必须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就是要有艺术处理。这种艺术表现就是要充分发挥利用好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技法表现,同时抛开照片的构图、造型、色彩以及过于具体的细节,可以大实大虚,可以改变色彩,可以不要光影和体积,摆脱照片的束缚,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使构成形式和艺术处理为表现主题而服务,才能更好地融入自己的个性情感,真正达到毕业创作的要求和目的。

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毕业的创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个检验学生专业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如何在毕业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好创作的观念和意识,是学生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只有在学生的毕业创作中让学生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创作中很好地融入自己的个性情感,增强主观意识,才能做到技法表现和艺术表现完美统一。

作者简介:

谢朝玺,安顺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技法与理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艺术表现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舞蹈钢琴伴奏课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谈谈鼓师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从对立到联合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