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

2019-03-25 08:24
食品与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可卡因乐果甜味

虽然人人都在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但“过年”仍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烟花爆竹的禁燃禁放令逐步从一线城市扩大到十八线城市,没有了热闹的鞭炮声,也没有了大年初一早上满大街红彤彤的炮仗皮,年夜饭上那些象征着吉祥如意、拥有好口彩的食材俨然成了“年味儿”的代言人。

比如下面出场的这位“洋学生”——可乐。上世纪30年代,旅英学者蒋彝赋予了它这个朗朗上口又寓意丰富的中文名,强调喝了它会令人感到快乐,这与天性乐观、善于自我开解的中国人非常对脾气,可谓是翻译学上的成功典范之一。

然而,单单一个好名字还不足以让人们保持太久的好感度,内涵才是最有力的支撑。可乐过于甜蜜的口感,虽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却让长辈们头疼不已,微量的咖啡因含量也让长辈们心有隐忧。

可乐在其原籍的经历也颇为坎坷,它的配方至今仍是被小心保存在保险柜里的商业机密。爱迪生曾说可乐是1%的秘密配方加上99%的糖水调配而成,但是在科技的加持与热心人士不断进行分析测试之后,这1%的配方已不再神秘。早期的可乐原料中含有古柯叶和可乐果,古柯叶中含有可卡因,可乐果中含有咖啡因。不过,就像烟草初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只知道它能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不知其危害一样,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可卡因是毒品,不过这一页很快就翻过去了。现代商业规范约束了可乐生产商,要在标签上注明产品的主要成分,排除了可能含有的危害物质,但是其中的咖啡因还是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再三纠结,并在2006 年做出规定,咖啡因的含量不得大于0.02%。

除了让人纠结的咖啡因,可乐中的高糖分也让人又爱又恨,进化道路上的经验让我们相信甜味能带来饱腹感,是与营养、能量相关的,人类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也让人们更喜食甜食,但高糖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不过,在我们这个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度,总有化解的招数能让你愉快地享受可乐。于是作为饮料的可乐,摇身一变就成了菜品的调味料,且菜式繁多, 花样翻新,如可乐鸡翅、可乐卤蛋、可乐饼、可乐培根卷……可乐中的碳酸能够软化肉质,焦糖能够上色,外加它的甜味,特别适合用来做红烧类菜肴。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用經典款的可乐,而不要尝试无糖可乐、“零度”可乐之类的,因为甜味剂大多不耐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苦。

猜你喜欢
可卡因乐果甜味
能抑制甜味的植物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糖娃娃穿衣服
秘密
新型甜味剂——甜味蛋白
科学家找到抑制可卡因上瘾新方法等
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Brazzein甜味蛋白系统的建立
小麦幼苗对氧乐果胁迫的生理学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