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019-03-25 08:19王海兵
会计之友 2019年6期

【摘 要】 合同承载着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诉求,是建设法治化社会的基本载体,加强合同管理审计是实现企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在诱导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双重作用下,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渐与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相结合,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落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和合同管理审计的互耦关系,构建了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为导向、合同内部控制为基础、合同管理审计为中心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体系,用于评价、控制和监督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履行质量,有效管控合同风险,实现企业管理增值。

【关键词】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 合同内部控制; 合同管理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06-0002-0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从激素黄瓜、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门”,到毒胶囊、假疫苗等“药品安全门”,再到明星签订阴阳合同逃税案,等等,频频爆发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缺乏应有的关注。在道德失范的情况下,合同约束和法律惩戒成为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最后保障,如何将战略性社会责任融入合同管理,使二者产生正向互动,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明确规定了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七个方面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提出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确定各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是基于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视角在企业价值创造与社会利益交叉点进行的正和博弈,能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先行优势。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提出,企业在合同决策阶段应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在合同拟定、审批、执行、考核等环节,加强合同管理,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面对竞争风险的加剧和法律监管的加强,合同内部控制作为动态连续的控制过程贯穿企业经济活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凸显,对控制企业经济合同风险,降低社会责任风险,促进战略落地具有重要作用。企业为减少成本投入导致社会责任履行缺失的短视行为将引发社会责任风险,降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1 ]。随着各界对战略性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和合同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不少企业已经具备建立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

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合同内部控制的控制流程以及两者融合嵌套控制系统运行成效的综合性全流程审计,能保障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社会责任温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已逐渐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落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耦合与互动关系,构建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为导向、合同内部控制为基础、合同管理审计为中心的分析与应用框架,并从合同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执行控制与监督控制三个控制点出发,通过内部流程与审计重点划分,依次嵌套审计的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从而扩大企业审计范围,夯实审计职能,推动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流程化,以有效控制合同风险(社会、法律与经济),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研究较成熟,對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较少,而对两者耦合的相关研究更加匮乏。

(一)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研究

面对愈发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形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正在转化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力,由传统的被动的“义务观”转向现代的主动的“战略观”。Burke & Logsdon(1996)首次提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CSR)”的概念,开辟了SCSR研究的新领域后,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长时间的理论探讨与辨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aron(2001)界定了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内涵即企业同时考虑利润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Porter & Kramer[ 2 ]从行为模式视角出发,将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内涵拓展,指出企业根据内部运营与外部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同时考虑与自己核心业务有交叉的社会责任进行承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学术界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角度与侧重点存在差异,但结论基本一致,即认为企业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能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结合,使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并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水嫩等[ 3 ]还指出在SCSR实践中,企业通过了解利益相关者能更好地基于社会现实把握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方向。彭雪蓉和刘洋[ 4 ]将SCSR界定为具有二元性(向心性与应变性),并对“南都电源”进行了五年的跟踪研究,提出SCSR获取的资源不仅稀缺有价值,而且还不可模仿和替代,因此SCSR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战略性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业务联系更加紧密,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的交集,这是区别于传统社会责任最明显的地方[ 5 ]。邵兴东和孟宪忠[ 6 ]利用企业资源基础论对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进行辨析发现,正是由于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密切关系,企业通过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形成品牌效应而具备难以模仿的竞争资源,并反过来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战略性社会责任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嵌入度缺乏的问题,王海兵和刘莎[ 7 ]将企业战略、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进行整合,构建了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为企业实务提供完整框架指引。在此基础上,王海兵和李文君[ 8 ]构建了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框架,指出嵌入社会责任的企业发展战略能够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

(二)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对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合同内部控制和合同管理审计。随着市场环境的多元化、法制化,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开展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规避经济活动风险、加强企业管理效率与效果、形成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王艳丽[ 9 ]实证研究表明合同管理不当会影响企业正常的业务过程和最终结果,通过加强合同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成效。在合同内部控制方面,马颖[ 10 ]认为面对内部管理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双轨运行的局面,在企业内构建合同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有效管控合同风险的手段。王春晖和曹越[ 11 ]认为合同管理是全流程、动态化的管理,审计应该对应合同职责履行的相关部门,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全方位进行合同控制监督与评价。此外,对于合同管理审计部分,郝玉贵等[ 12 ]基于社会契约论,探索构建了贯穿政府、市场和社会契约链关系的合同管理审计理论框架,以加强公共服务类合同管理审计职能实施。穆伯祥(2014)从审计实践出发,以利益关注点和易违约环节为突破口,针对BOT项目12种合同文件的风险类型,总结出违约审计的实操风险识别控制审计法。李福才[ 13 ]指出合同管理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合同签约制度、合同条款及内容、合同履约执行情况和合同档案管理等,全面评价合同管理全过程情况,进一步为防范法律风险提出可行性建议。实务中合同相关各部门之间职责存在断层、分界不清的问题,合同管理风险易发于内部,所以公司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亟待建立健全,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为引导,贯穿合同管理全流程,实现公司业务部、财务部、法律咨询部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切实防控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4 ]。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和合同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审计融合能够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中的发展战略控制—社会责任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的互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围绕合同内部控制各阶段探索审计实施路径,旨在丰富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系统结构,促进公司审控协同建设,降低经济合同相关风险;同时,强调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企业实务相结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可操作性。

三、构建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耦合,将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延展到社会责任的宽度,根据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合同内部控制与合同管理审计的三个层次,形成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具有促进企业战略实施、管理社会责任履行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功能。尹珏林和杨俊[ 15 ]提出戰略性社会责任整合性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层次与内涵发展,为将战略性社会责任融入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理论准备。把战略性社会责任纳入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对于完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功能,弥补企业战略与业务之间操作断层,促进企业建立合同管理层面的审控协同运作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该框架(图1)由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和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两大部分组成,两者的横向逻辑为引领与促进,纵向逻辑分左右两部分。左为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右为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按流程先后划分为判断、履行、考评和完善四个阶段;合同内部控制包括合同风险控制、合同执行控制和合同监督控制,相应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对合同内部控制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三个层次的审计。在深刻认识并把握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之间存在互动性与分层对应性的前提下,用战略思维引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开展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以审计为抓手促进企业强化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管理,能显著降低合同运行过程中的社会、法律与经济风险,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使企业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在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社会责任管理上更具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人本经济时代企业贯彻落实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耦合嵌套,协同共生。合同是风险和价值的载体,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是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靶向,在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四个阶段引领企业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合同内部控制审计随合同内部控制的流程先后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与战略性社会责任协调统一,提高战略性社会责任各个节点的环境适应性。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包括四大阶段——判断阶段、履行阶段、考评阶段和完善阶段,依次对应四大流程——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考评和战略优化。战略制定依据企业发展阶段以及战略规划匹配履行社会责任;战略执行催生公司“内外联动”,对内创新价值链,对外积极参与外部竞争;战略考评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战略优化发生在合同履行结束阶段,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合同内部控制整个流程相关的职能部门与关键控制点的执行结果反馈进行调整升级并积极整改落实,结合战略考评带动合同内部控制战略层面的整体优化。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以战略性社会责任为导向,以合同风险管控为中心,从合同内部控制的三个流程节点以点带面对整个合同内部控制机制及运行进行审计,是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实施的制度保障与常规手段。合同内部控制包括合同风险控制、合同执行控制和合同监督控制三个板块,分层对应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四个阶段,嵌套合同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与审计、执行控制与审计、监督控制与审计三个流程,形成系统有机的审计实施体系。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各阶段以合同内部控制的各板块为连接点,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各流程紧密耦合,且三者协调统一,产生关联性、互动性和协同性。由于社会责任的外部性特征明显,在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达成[ 16 ]。将合同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各部门、岗位以及人员作为审计对象执行审计程序,有助于将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实施从理念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同时,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引导性,丰富了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和维度,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价值管理增值。

(二)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内容

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协同建立,前者在弥补合同内部控制审计高度缺失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后者落脚于控制风险而非促进企业战略实施的逻辑错位问题。两个系统协调实施,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打破传统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限性,增强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指导性,增加战略层次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在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框架中,包含判断、履行、考评和完善四个阶段,依次对应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考评和战略优化。战略制定连接合同风险控制,实施合同内部控制决策层审计;战略执行连接合同执行控制,实施合同内部控制执行层审计;战略考评与战略优化二者整合连接合同监督控制,实施合同内部控制监督层审计。在科学的企业战略引领下,融入社会责任管理,连接合同内部控制机制,并对整体流程实施审计,能促进公司发展战略落地,加强社会责任履行,形成持续竞争力,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1.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决策审计

合同决策管理是合同内部控制的起点,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两个层面出发,对合同决策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审计,是保障企业经济活动良好运行的前提。在企业内构建战略性社会责任导向的合同内部控制系统,并采取审计手段,在决策层根据企业各阶段制定的战略决策和社会责任履行目标,对合同内容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契合度以及合同全流程运行对组织发展战略的支持度进行审计,能促使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市场和声誉,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在企业战略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具体从三个方面开展决策层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合同内容条款合理和有效性,经济实质合乎相应法律法规情况,避免政治法律风险。首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合同主体、内容以及具体条款的合法合规性,并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财务和资源状况与决策合同的战略契合程度。其次,合同决策审批流程合乎公司章程规范,避免技术经济风险。业务部门在承接合同决策时,往往存在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收益而“先斩后奏”的情况,这是严重违反合同内部控制合规性的。合同审计决策层重点关注合同审批的流程规范,包括送审、部门审核、法务审核、管理层审核和签章备案等规范控制。最后,合同预计产生的结果应对公众有益,避免社会环境风险。审计以量化结合质化的综合审计手段,对企业合同的社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绿色发展战略,并依据识别的风险和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反馈调整报告。传统企业合同在决策阶段主要关注财务风险控制,急功近利,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被告人,因投放危险物质罪获刑11年;紫金山金铜矿污染案件中,违法企业被罚款3 000万元。2014年新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发布,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现实要求。如果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美誉度,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17 ]。因此,合同决策阶段需融合战略性社会责任履行,协调包括生态环境、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以及公司效益等多方关系,创建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绿色经营环境,否则可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使企业遭受经济、声誉等方面的损失。

2.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执行审计

合理的合同执行控制机制设计是合同内部控制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能够推动企业战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促进战略任务的执行,帮助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合同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利用综合审计监督手段,从企业战略执行情况到合同执行管控效率效果以及社会责任融入情况实施链式审计控制。企业战略执行管理通过合同执行控制对内连接企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部价值链,对外连接上下游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外部价值链,在积极参与外部竞争促进价值增值与创新的同时,兼顾平衡各方利益。

开展企业合同执行控制审计时,将社会责任控制自我评估(CSA)、内部审计(CIA)和外部审计(CPA)相结合,形成C-SIP-A综合监督评价系统,建立层次化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全流程监控防线。首先,以CSA作为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基础,设计嵌入战略性社会责任指标的合同执行控制目标,结合自身所处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价值链,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防控社会责任风险。其次,利用CIA的工作构筑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分析系统,主要采用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等控制方法结合实施,对合同归口部门以及相关法务、预算、采购、投资等业务部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全流程有效控制。审计执行时,对于正常合同,审查是否按正常执行机制程序执行。审计时与财务部门紧密合作,以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资金控制为主线,对建立的合同履行执行情况台账、重大复杂事项,以及為进一步确定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合同定期对账情况进行对账审计。对于异常合同,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未预见的突发情况而产生的合同变更、中止及解除等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产生意外或困难导致的合同纠纷情况,审计时审查合同归口部门预设的异常合同响应机制是否能起作用,是否在与财务部门合作的情况下寻求公司法务部门的支持,以共同应对违约责任、经济纠纷等情况。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强调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及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要求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建立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为导向、合同内部控制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合同内部控制相关各部门实时掌控合同进程情况,及时为合同执行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利用该系统对合同内部控制执行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实施进行实时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审计的效率效果。最后,对于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合同条款审计项目,比如工程造价的确定、工程进度的判断等特定项目,可以合理利用CPA的专长,提高企业内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审计部门应根据合同履行进程安排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结合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实施合同关键控制点审计。

3.基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合同内部控制监督审计

在战略考评阶段,审计部门依靠集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四位一体的QHSE(Quality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管理系统,开展QHSE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安全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不定期追踪考评,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质量综合考评,形成审计报告并向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披露,实施全面合同控制监督,防控公司运行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审计监督层的第一类控制点是合同档案管理职责,是战略考评与优化的起点。良好的合同档案管理为审计监督层与战略考评优化提供支撑,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层面对合同及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重视。2016年2月,中国内审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颁发实施《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该准则在对合同履行完毕并完成归档后的实务工作进行规范性指导,旨在提高审计档案质量,发挥审计档案作用。对于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监督层面第二类控制点中的资金流向控制,重点审计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付款流程的合规性;对于审计监督层面第二类控制点中的合同考核,通过对合同绩效考核和合同履行考核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和质化考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的各类交易和事项目标中,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考评必须与绩效挂钩。以战略考评为出发点借助平衡计分卡建立起合同绩效考核体系,将合同履行各阶段任务转化为多样化并相互联系的考察目标,对合同履行质量进行考核。具体可以参考四个关键方面进行考核,包括财务目标、顾客与社会责任目标、内部管理目标以及学习与创新目标。考核同时将非财务信息纳入评价体系,并给予较高的权重。

在战略优化阶段,审计监督层在考评的基础上,依靠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与惩罚整改力度,针对合同履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对于审计监督层面第二类控制点中的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8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规范了购销管理、工程承包建设等十个方面的责任追究范围。企业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化流程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学习该制度,并积极在本单位推动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旨在规避经营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样审计人员在责任追究制度基础上通过开展检查、调查和分析等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合同履行过程是否实行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是否有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合同、是否执行签订合同授权委托制度等,并将合同履行完毕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各层次战略实施情况等纳入考评系统,进行综合考评,形成报告归档,以便企业战略优化与合同内部管理的完善。同时,依靠形成的审计报告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调整和优化合同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通过公开披露的报告加强监督力度,在发现问题与缺陷的同时,有利于搜集采纳外部机构和部门对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意见与建议,帮助决策层不断优化企业机制、制度与文化环境以及促进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合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本质是企业综合价值管理,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针对企业合同风险进行管控,两者密切互动、协同共生。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响应多方面风险管控(政治法律、技术经济、社会环境),重点关注合同管理各关键节点的机制设计与运行等方面。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围绕社会责任管理来引导企业战略决策,将合同内部控制审计纳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框架,拔高了审计的高度,扩宽了审计的职能,运用审计手段借助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控制与监督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效管控合同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管理增值,是人本经济时代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18 ]。本文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判断、履行、考评和完善四个阶段,通过战略制定、执行、考评和优化四个层次的内在逻辑,分别嵌套对应合同内部控制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风险点控制,依托审计三个核心层次对应合同风险控制、执行控制和监督控制,为应对多元化、激烈化的新型竞争形势,为企业建立基于新型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发布对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强化合同内部审计功能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全面规范化建设,降低社会责任风险和保证企业战略实施效力。同时,为加强合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必须培养和引进具备合同管理、法务、内控与审计多方面专业素养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保障合同内部审计工作的效力。

在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中过度强调社会责任嵌入企业发展战略,势必侵蚀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经营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应明确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中所嵌入的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广度和深度,使企业在实际经营各阶段履行社会责任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論深入探讨战略性社会责任在合同内部控制审计中嵌入度的边界问题,进一步增强战略性社会责任落地性和实操性。后续研究还可以将“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思维和方法融入到合同内部控制审计框架,建立合同内部控制各关键流程的“联网”控制,实现实时分析更新,保证合同内部控制审计各控制节点的效率与效果,从而精准高效地控制合同流程风险,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并与社会责任履行结合加强落地成效,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管理,为企业健康永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海兵,韩彬.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5-84.

[2] PORTER M E,KRAMER M R.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12):78-92.

[3] 王水嫩,胡珊珊,錢小军.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1):57-63.

[4] 彭雪蓉,刘洋.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过程机制与权变条件[J].管理评论,2015(7):156-167.

[5] BOESSO G,FAVOTTO F,MICHELON G.Stakeholder prioritization,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ny performance:further evidence[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22(6):424-440.

[6] 邵兴东,孟宪忠.战略性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关系:企业资源基础论视角下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5(6):56-65.

[7] 王海兵,刘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4):31-37.

[8] 王海兵,李文君.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体系构建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1):56-57.

[9] 王艳丽.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加强:以新疆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92-96.

[10] 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9):61-65.

[11] 王春晖,曹越.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6(19):87-91.

[12] 郝玉贵,付饶,庞怡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治理与审计监督[J].中国审计评论,2015(1):58-66.

[13] 李福才.深圳燃气重大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案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60-63.

[14] 陈平.合同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新会计,2014(1):66-67.

[15] 尹珏林,杨俊.可持续竞争优势新探源: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整合性研究框架[J].未来与发展,2009(6):63-68.

[16] 王海兵.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4):43-51.

[17] BOHAS AM?魪LIE,POUSSING NICOLAS.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strategic and responsi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green IT strateg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2(10):240-251.

[18] 王海兵,贺妮馨.面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8(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