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视域下“中美贸易摩擦”审视

2019-03-25 07:27徐增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徐增文

[摘    要] 美国对中国发起并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具有显著的霸权主义“蓄意性”。学界的争论主要源于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本质的不同理解。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本质、影响和东方道路等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影响和发展趋势,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 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东方道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5. 054

[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5- 0141- 02

0      引    言

在“五篇”结构和“六册”计划中,马克思构想以世界市场为逻辑归宿,从资本一般到世界市场总体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考察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性质和特征。

1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主要思想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等著作中,马克思深入阐释了世界市场本质、双重影响及其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可能性,留下了大量的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思想。

1.1   机器大工业及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分工的扩大与发展,而分工的扩大意味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和贸易往来的加强。交往的扩大、分工的发展又会反过来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大工业“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分工与交往的扩大以及世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指明了国际分工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建立的重要意义。机器大工业带来了英国生产力的巨大跃升,进一步促进了以大工业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立足机器大工业优势、越来越巩固的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2]。

1.2   现代世界市场的特征植根于资本的本性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推动了现代世界市场的形成,离开资本这个前提根本无法理解。世界市场的扩张性、整体性、普遍性和支配性都深植于资本的本性,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它就敢发动任何动乱和纷争”[2]。资本对利润绝对追逐的本性推动着市场不断突破地域和国家的限制向外延伸,推动着以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扩大。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3]。资本主导下世界市场的扩张过程使得全球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产与市场的循环互动不断强化着世界各地对彼此的经济依赖。世界市场从资本主义中心世界向边缘地区的扩张,发生对殖民地的双重作用:世界市场下旧社会束缚的破碎预示着新世界的曙光,但在资本主义统治下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悲惨色彩。

1.3   资本特殊的以太决定着世界市场体系的强制逻辑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推动并主导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人格化的资本,“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构建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通用逻辑和关系网络。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和逻辑改造世界,不仅力求将生产要素纳入资本生产网络,而且按照资本的逻辑强制或支配世界规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那些妨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残存制度以及任何有害自由经营和追求利润的障碍,都在经济自由主义的冲击下全面瓦解”[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由市场制度成为世界市场遵循的共识和规则。

1.4   世界市场发展中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构想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晚年著作中,对落后的东方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环境下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行了探索。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的公有性质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是实现跨越的经济基础。“在欧洲,只有俄国的‘农村公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保存下来了。因此,它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5]。由于世界市场塑造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一国的生产力发展不仅受整体生产力的规制,同时有可能借助世界先进科技力量实现跃升发展。

2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及其根源的再审视

2.1   “中美贸易摩擦”源于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性深刻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

马克思提出,“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因此, 在这些危机中综合起来的各个因素, 必然在资产阶级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出现并得到阐明”[6]。“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呈现的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系性危机引发的对世界统治力下降到一个临界点之下的危机。如,产业空心化对国家竞争力的严重削弱、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频发、日益沉重的政府债务达摩克利斯之劍、中产阶级分化导致阶级对立加剧和美国民主的国际信任危机等,使得美国已无法真正按照它的意图统治世界。囿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美国社会无法进行整体性、结构性、长期性的痛苦调整,这激活了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孤立主义思维,试图通过不断升级单边保护主义的“贸易战”打破经济困局,以解决体系性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2.2   中美贸易不平衡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国际经济秩序利益分配的失衡

从15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起,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贸易体系在本质上具有非均衡的性质,发展中国家一直是这一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本轮经济全球化由新自由主义主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要素的最优配置,形成了生产过程中的U形链条,构建了被称为“微笑曲线”的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占据品牌、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链环,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加工、组装等微笑曲线上附加值的低端。伴随着“U形”价值链的全球扩展,美国经济日益“虚拟化”,劳动密集型行业不断“空心化。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难以参与跨境经济活动社会群体和低技能劳动者成为全球化的“受损者”。但他们在承受了产业空心化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发展中国家“血汗”让渡而来的“低价消费”的收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结构性矛盾持续发酵、升级。面对发展中国家动力强劲的实体经济增长,以往通过国际贸易、产业转移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失灵。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和国内民众政治诉求的内外压力下,特朗普政府通过发动并升级“贸易摩擦”将问题转嫁给中国方式转移国内矛盾。事实上,真正导致中西方产阶级的衰落的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全球利益分配的失衡。托马斯·皮凱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即使经历危机,美国1%的富人人口的收入增幅仍超过200%,而同时期的中产阶级收入增幅还不及40%。

2.3   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都是国际贸易霸凌主义维护统治利益的工具

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从1929年经济危机到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市场始终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失衡、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此起彼伏中前行。以特朗普政府启动的“中美贸易摩擦”为标志,美国蜕变为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动者,极大地冲击和阻碍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马克思指出:“聪明的资产者很清楚, 不论占统治的是保护关税制度还是自由贸易制度 ……工人得到的工资都不会多于他维持起码生活所绝对必需的。”[7]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时期,扩大的世界市场为全球扩张的资本提供持续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一旦全球性危机所引起的市场收缩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主导国的绝对利益,源自发达国家内部的保护主义必然会引起世界规模的逆全球化浪潮。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逆势不仅表现在英国脱欧以及欧洲极右翼政党的集体兴起,更表现在经济要素全球性流动的迟滞。以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触动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奶酪”。从“制造业回流”,到频发对中国知识产权诉讼和“双反”调查,再到特朗普推出“全政府对华战略”,本质上都是资本主导下的世界市场体系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维护,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的否定,是“美国优先”的国际霸凌主义逻辑。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力量,因此,阻滞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其参与劳动分工。鉴于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制度,美国就无法直接改变中国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结构,从而影响中国的国内劳动分工。但国际贸易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控制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在这方面积极“作为”,试图全力削弱中国得益国际分工的能力。特朗普政府表面上抱怨是贸易赤字问题,指责的是衰退产业,实质上瞄准的是中国十大高科技产业(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发布的301调查报告),聚焦的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的纲领——《中国制造2025》,着力构建由主导并阻滞中国发展和伟大复兴的新全球经济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