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应为创新药品腾出空间

2019-03-26 07:23
中国卫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障局数据保护谈判

寄语《中国卫生》: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医改获得感。

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位列中国居民致死疾病的前三名。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导致患者对疗效显著的创新药物需求凸显。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药品创新,采取多项举措,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健康福祉:

开辟绿色审评通道,加快新药上市进程。2017年,《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42号文)指出,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临床急需药品,若临床期有证据证明其疗效显著,可提前批准上市。而“有条件批准”则使得创新药品可提前约3年获批上市,例如奥西替尼上市审评仅耗时7个月,九价HPV疫苗仅8天即获批上市。2018年,《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再次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药上市审批效率,科学简化审批程序。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鼓励药品创新研发。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鼓励药品领域持续创新的基本动力,我国以“42号文”为基础,着手完善药品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药品研发创造良好环境。例如2018年4月,《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完善落实药品数据保护制度,通过“不受理、不批准”予以创新化学药6年、创新生物制品12年的数据保护期。

探索医保谈判准入,降低群众用药负担。2017年,人社部主导的首轮医保准入谈判将36种专利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第二轮医保准入谈判工作,将17个抗肿瘤创新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医保谈判通过“以量换价”的机制,大幅降低药品价格,两轮谈判平均降幅分别达44%和56.7%,极大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

但创新药品高昂的价格仍对医保基金的持续稳定运行形成较大挑战,如何调整医保基金支出结构成为重要命题。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探索“4+7”国家集中采购,通过原研药和仿制药同组竞价、最低者独家中选的中标规则,实现原研降价、仿制替代的目标。集采成功的25个品种平均降幅达52%,减少了过专利期品种医保基金的支出,为纳入疗效显著的创新药品腾出空间。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寻找新的撬动点,为医药创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让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疗效显著的好药,这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将改革从“重规模”逐步转向“重效益”,共同推进“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

(本期文章按编委姓氏笔画排序)

猜你喜欢
保障局数据保护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数据保护护航IT转型
——戴尔易安信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相关准则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欧盟“最严”数据保护条例生效
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实效性策略探讨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人社局为89户结对帮扶家庭送温暖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被电动车撞伤能否算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