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压在剖宫产腹胀病人中的应用

2019-03-26 08:12
循证护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肠蠕动耳穴排气

近年来育龄妇女生育年龄不断推迟,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增多,剖宫产的比例也随之增加[1]。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造成产妇不适,影响伤口恢复,甚至可能造成麻痹性肠梗阻等,不仅影响了产褥期的质量,也降低了产妇对分娩及治疗的满意度[2]。因此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发生尤为重要。临床上针对剖宫产产妇肠道管理的护理方法主要有饮萝卜汤[3]、循序渐进活动[4]、咀嚼口香糖[5-6]、口服四磨汤[7]、口服乳果糖[8]、开塞露[9]、灌肠法[10]等,虽有一些效果,但病人往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长,不利于良好喂哺关系的建立。笔者医院通过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压,与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比较,在肠道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产科2017年1月—2017年8月行剖宫产的产妇,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单胎,孕周≥37周;②产前无便秘、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病史;③产前、术后无并发症;④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6 h以上;⑤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⑥剖宫产切口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排除标准:①术后使用镇痛镇静药物,自控镇痛泵除外;②知情同意后拒绝参与研究者。随机序列由研究外的统计师产生,放于不透光的密封信封里,观察组与对照组按1∶1的比例随机纳入研究,每组各10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剖宫产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术后6 h内禁食禁饮,6 h生命体征平稳后进食萝卜汤、稀饭等半流质饮食,禁食牛奶、豆浆、甜食等易产气食物,少量多餐,以不饱腹为宜;活动护理:术后麻醉未复苏期间护士指导下肢踝泵运动,协助肢体被动规律运动,6 h后产妇每1~2 h自由翻身1次,可采取半卧位,24 h后拔除导尿管,协助床边活动,以不疲劳为宜,逐步增加活动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压。根据中医学脏腑与脉络理论,选取大肠、小肠、胃、内分泌、肛门、三焦所对应的耳穴,并由2名中医师及工作超过20年的中医护理专家对实施者进行培训。具体方法:术后6 h开始由专人选穴埋籽,操作前做好沟通与心理护理,向产妇介绍耳穴埋籽的方法与目的,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解除疑虑,操作时用碘附棉签常规消毒耳穴局部,用镊子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敷贴送至相应耳穴,贴紧后双手同时按压,以病人有局部酸麻、胀痛、发热等感觉为度。每4~6 h按压1次,每个穴位按压1~2 min。每次埋籽后可保持3~5 d。埋籽期间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密切观察局部皮肤,若有红肿等异常现象,及时消毒处理。若敷贴污染或脱落及时更换。每日按以上方法局部按压耳穴,直至肛门排气,或腹胀逐渐缓解[11]。

1.3 观察指标

1.3.1 腹胀

腹胀程度分级采用临床常用标准:0级为无腹胀;1级轻度腹胀,病人诉腹胀,但能忍受,无明显阳性腹部体征;2级中度腹胀,病人诉腹胀并感到明显不适,且腹围增大,腹部隆起;3级重度腹胀病人诉腹胀且不能忍受常伴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明显隆起。

1.3.2 肠蠕动恢复时间

护士通过视、听、叩、触等方法观察并记录腹胀情况,时间点分别为产妇手术回病房后0 h、6 h、12 h、18 h;用听诊器持续听诊3~5 min,首次听到肠鸣音即为肠蠕动恢复时间。

1.3.3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产妇自觉有肛门排气时记录时间。

1.3.4 首次排便时间

记录产妇术后第1次排便的时间。

1.3.5 满意度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共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其中非常不满意为1分,不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满意为4分,非常满意为5分。总分5~25分,5~11分为不满意,12~18分为基本满意,19~25分为非常满意。

1.4 质量控制

对研究护士进行统一的培训,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流程,收集内容及结局指标测量方法,确保研究护士准确掌握数据收集方法。满意度问卷回收后,现场逐一检查填写的完整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首次剖宫产45例、瘢痕子宫67例;对照组首次剖宫产49例,瘢痕子宫6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腹胀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腹胀情况比较 例

注:χ2=12.287,P=0.007

2.3 肠蠕动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肠蠕动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情况比较 h

2.4 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注:χ2=17.676,P=0.00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张杰英等[12]研究也证实了引发腹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如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及麻醉药物的关系,肠管受到激惹反应,导致胃肠蠕动减慢[13];另一方面,麻醉使肠管暂时性麻痹,产生过多的气体无法从肛门排出,从而出现腹胀症状,或病人术后因疼痛、情绪低落等因素而呻吟、抽泣可咽入大量不被肠道吸收的气体而加重腹胀,严重者气体游离可使膈肌上抬,影响产妇的有效呼吸,从而严重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14],新生儿因此喂哺不足而发生低血糖等连锁反应。因此,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排气时间,减轻腹胀,可有效促进母婴的健康。中医学认为手术除了具有治疗作用外,对阴阳平衡本身也是一种创伤,脾胃升降功能失衡后,可使病人气血两虚、运化不力,加上伤口疼痛、卧床等原因,可导致气滞血瘀、大肠脉络失养,气机不畅则为逆,从而引起腹胀的发生。因此,治疗应以理气通腑,促进胃肠运化功能为主。耳穴埋籽,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本研究中选取的大肠、小肠、胃、内分泌、肛门、三焦穴位均与消化功能有关,通过刺激耳穴,促使耳穴相对应的器官功能恢复,埋籽后同时对耳穴进行按摩,使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等经气反应,通过经络系统传至脏腑,改变脏腑的病理状态,以达到促进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更好、更快恢复的目的[15]。本研究中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7%,较对照组的25%下降了18%;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了1.34 h、7.07 h、10.08 h,由此看出,剖宫产术后应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压较常规护理更具有优越性;对于产妇来说,责任护士在为其进行埋籽及穴位按压的过程中,可促进护患间的有效交流,更有利于病情观察,且耳穴埋籽疗法操作安全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明显,产妇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舒适感增加,营养摄入充足,利于切口愈合及母乳喂养的建立,明显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医护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实施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压可促进产妇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肠蠕动耳穴排气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