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筛选

2019-03-26 01:02张桂香杨建杰刘明军杨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潮菇出菇香菇

张桂香,杨建杰,刘明军,杨琴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香菇(LentinulaedodesBerK pegler),又名香蕈、香信、花菇、冬菇等,是一种著名的食药兼用菌[1].目前甘肃省年规模3 000万袋,年生物学效率4 200万kg,年产值3.36亿元,占全省食用菌年总生物学效率的36.34%,总产值的39.16%[2],生物学效率、产值仅次于平菇,居第二位[3].甘肃省地域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成就了香菇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的多样性[4].目前我省栽培应用品种大多为‘L808’,存在品种单一,不能很好应对不同出菇季节对不同菌龄、不同温型品种的需求.为此,笔者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香菇育种岗位和全国香菇主产区引进香菇品种12 个,开展了适宜甘肃省不同季节栽培的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筛选,以期筛选出在我省表现优良,可供广大栽培者在不同季节栽培的香菇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共计12个品种,其中‘L808’‘238’‘申香215’‘庆科212’‘0912’‘沪香F2’‘沪香F3’‘武香1号’‘1501’‘15L13’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9608’‘135‘’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进行.根据香菇出菇温度分高温型(15~25 ℃)、中温型(10~20 ℃)、中低温型(5~15 ℃)和广温型(8~28 ℃)4个温型[5],设置4个出菇室温度处理,分别为5~15 ℃、10~20 ℃、15~25 ℃和自然温度(10~30 ℃).2017年11月引种,2017年12月15日扩繁母种,常规改良PDA配方,每品种10 支;2018年1月16日扩繁原种,麦粒培养基,每品种5 瓶;2018年2月6日制作栽培袋,菌袋规格17 cm×33 cm×0.05 cm的折角袋.培养料配方:果树枝木屑81%,麸皮18%,石膏1%,每袋装干料0.5 kg,每品种96袋,同一条件下常规培养.待菌袋菌丝长满并完全转色后,脱袋置于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管理,每个温度处理每个品种24袋,8袋为一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常规管理[6-7].出菇测产时间2018年6月28月至2018年11月30日.

1.3 观测内容

观察各品种生育期、菌丝生长状况(萌发、长势、浓密度、满袋期)、转色情况(转色时间、转色质量)、出菇时间、始收期、转潮期;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记载各潮次菇生物学效率、商品性(菇形、色泽、单菇质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统计分析前三潮菇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原料风干质量×100%

以菌龄、生物学效率、商品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性状优劣[8-9],采用软件DPSv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菌丝生长及转色情况

各品种在麦粒原种和果木屑培养料上,菌丝生长浓密、长势良好,除个别菌袋有零星绿霉污染外,其余菌袋生长较好,菌袋成品率98.96%以上.转色方面,‘L808’转色不均匀,‘238’‘9608’‘武香1号’转色稍慢、颜色较浅,其他品种转色均匀,深褐色.详见表1.

表1 香菇参试品种菌丝生长及转色情况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原种培养温度26 ℃;栽培袋培养温度18 ℃;刺孔时间2018-5-21,4行4排15孔.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t(P<0.05);The original culture temperature 26 ℃;The cultivation bag culture temperature 18 ℃;The puncture time on May 21,2018,4 rows and 4 rows of 15 holes.

2.2 不同温度下各潮次菇生育期及菌龄表现

供试品种同期进入出菇室,至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管理,出菇采收时间差异较大.从整体看,10~20 ℃温度区间出菇最早,大多数品种进入出菇室后8 d采收;5~15 ℃温度区间出菇最晚,大多数品种进入出菇室后17 d采收,较10~20 ℃温度区间晚9 d;15~25 ℃温度区间和自然常温下,大多数品种在进入出菇室后12~15 d采收,较10~20 ℃温度区间晚4~7 d.无论哪个温度区间‘135’‘9608’‘L808’‘申香215’4品种均表现出菇晚;在5~15 ℃和10~20 ℃两个较低温度期间内,4品种与其他品种间出菇时间差异相对较小,只晚出菇3~6 d;温度越高差异越大,尤其在自然常温下,‘L808’和‘申香215’进入出菇室后63d采收,‘9608’和‘135’进入出菇室后89~93 d才陆续采收,较其余品种采收期晚48 d以上.因此,‘L808’‘申香215’‘9608’‘135’ 4品种表现为长菌龄低温型晚熟品种,‘238’‘庆科212’‘0912’‘沪香F2’‘沪香F3’‘武香1号’‘1501’‘15L13’表现为短菌龄早熟品种(图1).

图1 不同温度下各参试品种进库至始收天数Figure 1 The days of the tested cultivars from entering the warehouse to harves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3 不同品种在不同出菇温度的生物学效率

4个温度区间以10~20℃温度区间出菇最好,生物学效率最高,12个品种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62.78%;5~15 ℃温度区间次之,12个品种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55.25%;15~25 ℃温度区间位居第3位,12个品种前3潮菇的平均生物学效率43.95%;10~30 ℃自然常温下出菇最差,生物学效率最低,12个品种前3潮菇的平均生物学效率只有19.33%(表2).

在5~15 ℃和10~20 ℃较低温度区间大多数品种出菇都比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尤其‘庆科212’‘238’‘沪香F3’‘0912’‘沪香F2’5个品种较生产上广泛应用品种‘L808’表现增产,在5~15 ℃温度区间5个品种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79.00%、72.92%、71.16%、69.92%和66.16%,较‘L808’分别增产30.62%、20.57%、17.66%、15.61%和9.39%;在10~20℃温度区间5个品种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80.25%、82.92%、84.92%、81.58%和76.85%,较‘L808’分别增产32.69%、37.10%、40.41%、34.89%和27.07%;在15~25 ℃和10~30 ℃自然常温下大多数品种出菇都较差,生物学效率较低.相比较而言,‘238’和‘0912’生物学效率表现较为突出,且出菇均匀,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在15~25 ℃可控温度区间前3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69.08%和66.67%,较‘L808’分别增产87.72%和81.17%(表2、图2).

从生物学效率分布来看,‘庆科212’‘238’‘沪香F3’‘0912’和‘沪香F2’前期生物学效率较高,在5~15 ℃温度区间,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总生物学效率的56.33%、48.79%、58.43%、61.03%和45.22%;在10~20 ℃温度区间,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总生物学效率的59.91%、53.76%、52.60%、59.45%和53.03%.‘申香215’和‘L808’生物学效率主要集中在后期,在5~15 ℃温度区间,第3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总生物学效率的56.63%和51.47%;在10~20 ℃温度区间,第3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前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的61.12%和37.63%(表2).

2.4 不同温度下各品种的商品性表现

参试的12个品种‘1501’菇形铜锣状,其余品种均为伞状.‘15L13’和‘9608’菌盖黄褐色,菌柄较粗,其余品种菌盖深褐色,柄细、短、大小均匀.其中‘申香215’和‘L808’菇大、肉厚,商品性较好,4个温度区间总体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30.94 g和30.91 g,是理想的鲜销类品种;‘0912’‘1501’和‘15L13’菇体中等偏大,4个温度区间总体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28.18、27.22、26.20 g;‘沪香F2’‘沪香F3’‘135’‘238’‘9608’菇体中等偏小,4个温度区间总体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25.39、22.00、24.40、21.50、21.25 g,可满足市场多用途需求;‘武香1号’和‘庆科212’菇体较小,4个温度区间总体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17.49 g和18.86 g,是理想的加工品种(表3).

表2 香菇参试品种不同温度下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

图2 不同温度下参试品种的生物学转化率Figure 2 Bi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ested Lentinula edodes variety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表3 香菇参试品种不同温度下商品性表现

3 讨论

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外界因素,适宜的温度是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香菇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均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在香菇代谢过程中需要众多酶的参与,而不同酶类的活性均有其最适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降低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进而影响生物学效率[10-12].

香菇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温度最低的感应性差异是明显的,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对温度的要求差异较大[13],不同的香菇品种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的有效积温也有一定差异[14].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在生产中才能按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栽培季节,选择适宜栽培品种,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掌握科学出菇管理的主动权.

本试验品种多数为国家认定品种[15]或区域主栽品种,各品种在不同区域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受生产周期、栽培环境及栽培季节等影响,品种生产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品质表现也会受到影响[16].筛选适宜甘肃气候条件的不同温型香菇品种对我省香菇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应用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的盲目性.

4 结论

各品种同期脱袋,至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时间差异较大,前3潮菇生物学效率差异也较大.试验结果表明,10~20℃是比较理想的出菇温度区间,在此温度范围内,不但出菇早,生产周期短,而且生物学效率高.大多数品种菌袋进库后8 d采收,12个品种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62.78%,可在有限的生产时间内获得较为理想的栽培效益.

‘238‘’和‘0912’在4个不同的温度区间均表现生育期短,出菇早,生物学效率高,商品性好,菌袋进库后8~17 d采收,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66.92%和61.61%,尤其在10~30 ℃自然常温下表现也比较突出,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出菇集中,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占前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的45.61%和64.79%,为短菌龄广温型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可在我省四季栽培,也是高海拔区越夏栽培的理想品种.‘0912’菇体中等偏大,平均单菇质量28.18 g,适合鲜销;‘238’相对菇小,平均单菇质量21.25 g,适合加工,可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庆科212’‘沪香F3’和‘沪香F2’在5~15 ℃和10~20 ℃较低温度区间表现突出,不仅出菇早,生育期短,而且生物学效率高,出菇集中,菌袋进库后17 d和8 d采收,前3潮菇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79.63%、78.04%和71.51%,尤其前期生物学效率优势明显,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占了前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的58.13%、55.26%和49.41%,为短菌龄中低温型早熟高产优质品种,适宜秋冬低温季节栽培使用.菇大小均匀,肉厚、柄短,商品性较好,其中‘沪香F3’‘沪香F2’菇体中等,平均单菇质量22.00~25.39 g,适合鲜销;‘庆科212’相对菇小,平均单菇质量18.86 g,适合加工,可满足市场多用途需求.

‘申香215’和‘L808’总体表现出菇较晚,尤其在15~25 ℃和10~30 ℃较高温度下出菇更晚,在5~15 ℃和10~20 ℃的较低温度下,生物学效率主要集中在后期,在5~15 ℃温度区间内,第3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总生物学效率的56.63%和51.47%;10~20 ℃温度区间内,第3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占总生物学效率的61.12%和37.63%,属长菌龄低温型晚熟品种,菇大、肉厚、柄短,平均单菇质量30.91~30.94 g,是非常理想的鲜销类品种,建议在长季节栽培中使用.

猜你喜欢
潮菇出菇香菇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接种三招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