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2019-03-26 12: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湖北高质量经济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00)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高质量发展做了进一步部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选择,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度体现,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一、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应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

以往我国经济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而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产出是许多传统产业的主要表现。其中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代表,一方面是产能大量过剩,造成市场无序竞争、产品价格过低,企业大量生产却不能创造效益,给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另一方面是产能大量闲置,生产资料严重浪费,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给自然造成严重负担。这种现象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严重不符。为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5年,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增加经济发展新动力。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经济结构日益改善,经济活力不断激发,经济形势不断向好。钢铁、水泥等许多过去长期大幅亏损的行业近年来都实现持续盈利。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比重日趋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由过去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应该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应是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的强弱,经济总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科技水平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论述,强调科技创新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地位、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等全方位进行过详细的阐述,明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的着力点和主要的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显现的阶段。

(三)高质量发展应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发展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本质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费用)创造最大的产出(效益)。同样,以同样的人力、资本、土地和资源的投入,创造更多的国家税收、企业利润、职工收入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税收的增加、企业利润的改善和职工收入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GDP突破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税收收入近14万亿,同比增长9.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5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同时,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80987亿元,同比增长9.0%。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这从另一方面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实现居民消费提质升级。据测算,2018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时,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推动出口规模的增长。2018年,中国出口总额164177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产品结构呈现中高端产品比例不断增大的趋势,结构改善明显。这些经济数据的直观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印证了高质量发展应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发展。

(四)高质量发展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决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湖北省历来重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立足自身科教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十一条”等,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18年,又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湖北湖北创新发展进入新篇章。经过多年发展,湖北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创新环境全面优化,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效硕果累累。截至2018年底,湖北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七。创新发展稳中向好的同时,还要查找自身的不足,湖北省科技创新水平虽然与自身经济水平发展相符,但与自身科教大省地位并不相符,潜力仍然很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仍有所欠缺,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的差距,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对外依存度仍然比较高,缺少话语权,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和扶持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质量检测测试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在鄂建设,加大各类重大基础科学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设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基金和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投入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心企业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性

尽管湖北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整体转化率并不高,且许多新研发、新技术都输出到省外,为他人做嫁衣。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60%至70%左右。2018年,湖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3%,但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应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真正做到创新为我所用。一方面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推介会等形式,将一批实用性高、转化难度小、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加速推广应用。同时,通过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将前期投入大但市场前景大有前瞻性的项目加快投入实际生产,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另一方面要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技术入股、分红或转让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的价值体现,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推动知识产权专利权的保护工作,保障研发人员和企业等各方的基本权益,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制度创新,释放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的两个轮子,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制度创新为社会治理找到了抓手,为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未来打好了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加强制度创新,一方面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健全政策协调机制,破除阻碍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落后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创新领域的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后,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为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和保障,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深刻认识制造业在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围绕“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按照破旧立新的理念,一方面积极改造落后产业,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加大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协作互助。积极推动企业协同研发,共同突破市场前沿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一三产业的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唯一能动因素。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念,面向全球加快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来鄂创业就业。要开通针对高端人才落户、配偶就业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的绿色通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要更大力度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等,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改变以往“孔雀东南飞”的形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人才集聚,实现知识创造价值,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企业在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在欧美国家,创新的主体主要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政府主要起到“牵线搭桥”的协调作用,中介组织主要起服务作用。而国内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则相对弱化。大型企业因为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同时由于深知创新的重要作用,动力相对更足,但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受限、人才储备不足和技术积累欠缺,在创新中的积极性普遍不强。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购买专利和合作研发等方式,甚至组成小企业联盟的形式,加大企业创新投入,通过创新带动企业产值的增长,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要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组成行业协会的形式,提高行业整体创新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要做好“中间人”的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创新合作。

猜你喜欢
湖北高质量经济
The rise of China-Chic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