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及案例的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启示研究

2019-03-26 12: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客体市场化交易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50)

内部市场化是以西方“交易成本”和“分权管理”等理论为依据,将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将各基层单位视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模拟内部交易、内部结算,促进各主体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价值约束向价值创造转变的一种企业管理机制。内部市场化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因其可有效解决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层级过多、信息传导不畅、效率低下、对外部变化反应迟钝等问题,实现生产与需求的快速衔接,而受到国内外诸多企业的引用实践。

一、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内部市场、内部市场化、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流理论概念,分析企业内部市场化从管理学层面、经济学层面的动因,剖析内部市场化中权威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交融关系,总结得出内部市场化的本质特点,形成内部市场化建设的理论框架。

(一)内部市场化的本质特点。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内部市场机制和权威机制的有机融合。融合过程伴随劳动分工原则从投入主导向顾客主导转变、权力结构从集权向分权转变、企业内部信息从单一科层信息向科层与市场信息并存转变、绩效评价内容从行为向结果转变、激励重点从行为或投入向结果转变。内部市场化的推行主体应综合企业的环境、战略、技术等变量平衡上述转变的程度,配套同步开展劳动分工、权力结构、信息、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等机制设计,使各因素在同一管理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二)内部市场化建设理论框架。从内部市场化本质特点可推导出,内部市场化建设过程需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确定选择何种内容、何种程度的权威要素向市场要素的转变,并确定如何对应综合性地调整企业劳动分工、权力结构、信息、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这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即内部市场体系设计,通常包括交易主体划分、交易机制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四大部分。此四大部分即为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理论框架。

二、实践启示

以杜邦公司“内部企业制度”、IBM“让大象跳舞”、索尼公司“模拟公司制”、京瓷“阿米巴经营”、邯钢“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江淮动力“内部市场化管理”、上汽总公司“人人都是经营者”、海尔“人单合一”等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各大企业内部市场化实践展开详细研究,得出各企业根据行业性质所进行的内部市场化实践各具特色和侧重点,内部市场化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实践,但四大环节的详细设计上,仍有以下通用性的建设启示可参考。

(一)内部市场主体划分。第一,内部市场主体划分可直接在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上划分,也可调整组织架构再划分,这取决于使用市场机制替代原有权威机制的“度”的问题,与变革对象的经营环境、战略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有关。第二,内部市场主体应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的能力”、“可独立核算”、“可被独立考核及评价”等特征,应该是一个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独立经营单位或决策模块。

(二)内部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内部市场交易机制设计包含市场交易客体、价格机制及其他交易规则设计。

第一,交易客体设计。交易客体是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交易的对象。交易客体作为交易对象必须具备易于计量、品质稳定的特点。原则上,可以把内部市场交易客体分为有形客体和无形客体。典型的有形客体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典型的无形客体包括管理服务和技术服务等,如职能部门提供的审计与财务、人力资源、仓储运输、能源服务,技术部门提供的设备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技术支持等。

第二,价格机制设计。价格机制是实现内部交易的基本工具和结算的尺度。实践案例中常见的定价方式包括市场价、参考市场价及按成本核定价格三种,前两种的变动较大,但较为客观,后一种变动较小,但会把供方的功过转嫁到需方,削弱双方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第三,其他交易规则。包括是否允许内部公司面向外部市场,是否允许内部企业间的兼并和破产以及内部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制定这些内部市场规则的原则要按照企业整体战略要求,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三)内部市场考核激励机制设置。第一,从考核的实质来看,内部市场化后的考核仍是指标的考核,除了模拟市场后的利润指标,还可以结合很多其他指标,共同构建更科学的考核体系。第二,从考核的应用来看,在不变革整体考核系统的情况下,需注重考核机制和企业原有的考核机制的有机融合。

(四)运行管理保障体系设计。运行保障体系实际上是对内部市场化开展的组织职责的明确、流程的明确、内部市场化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提前预防、信息化系统的部署等。

第一,组织职责的明确。可在现有组织体系下植入内部市场化运行管理相关职责,也可单独建立专门的核算中心,负责内部核算管理。第二,开展流程的明确。在明确组织职责的基础上,明确整个内部市场化的运行管控流程,常见的有目标闭环管控和预算闭环管理等。第三,风险提前预防。包括发挥权威机制的协调作用,处理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提前建立仲裁机制,处理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摩擦、纠纷等。第四,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借助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建立适用于内部市场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绩效的核算与控制效率。

三、总结

本文以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为基础,进行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通用性启示研究,总结了交易主体划分、交易机制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四大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的建设启示,可为各企业推行内部市场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客体市场化交易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大宗交易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