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9-03-26 12: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供给发展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湖北 武汉 430000)

领导人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高等教育或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领域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主要供给方,是提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素和源泉之一。

一、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长足发展,“2018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万人,毕业生60.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1万人,在校生2831万人,毕业生753.3万人。”至2019年6月,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中设置专业500余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供给结构上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

一是特色不突出,高校同质化,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改革开放前,为适应计划经济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曾在1952年进行过大规模院系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一批专业院校和文理综合大学,有效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存在文科被削弱、学科过于狭窄、缺少规模效应等缺点。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新组建合并了一批综合性大学,发展民办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给予高校更多地办学自主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大学功能定位不明确,学科专业结构与学校特色、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不尽匹配。

二是高校身份固化,不利于人才的公平竞争和流动。改革开放前,1954年我国指定了6所重点大学,1959年指定了20所重点大学,1960年增至64所。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要求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集中有限资金发展一批高校,带动其他高校和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即“211”工程。工程共遴选了112所高校。1998年又实施了重点支持部分高校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985”工程,共遴选中央高校39所。我国普通高校分为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部属高校中又有31所副部级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同时也出现了高校身份固化,就业市场歧视等现象。

三是高校学生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643万增加到2018年2831万人,翻了两番,为我国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着相应的困难,尤其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大学本专科和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困境。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分数高于高职专科分数,学生报考热度大于职业技术学院,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结构性的就业困难。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生源危机。中央高校属地化现象仍然存在,属地省份生源占据较大比例,部分无中央高校省份重点大学录取率偏低。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下降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总体比例偏低,不利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①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本身是提供人力资源的供给侧,同时也在整个经济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相应地位和作用。

一是,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认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主要就是在一定规模下各学科专业的就读人数的结构,各学科专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对应的。但是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不同,社会中存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管理活动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不仅这些行业和部门或者整个社会要协调运转和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化或与岗位相匹配的劳动者或人力资本所有者,而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相关关系,存在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有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关系。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部门和产业结构也并不相同。但一般说来,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和比例变化的社会中,理工类中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大于学术型和文史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创新型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技术专家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当然,基础科学是学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但社会经济结构存在对学科方向的人才供给比例的限制。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既有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的人数比例,也有不同层次、规模、地域的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还有整个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因为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市场和社会对不同层次和地域的高校的相同或不同专业的需求弹性也是不同的。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供给学派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别时指出:“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③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④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要统筹考虑国民经济的需求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育的入学规模和各学科就读人数,与社会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无论是直接拉动消费需求还是以相应就业结构改变消费结构都可以建立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关系。另一方面,习近平指出:“这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⑤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⑥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高等教育的功能更为突出。

三、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专业结构转型,分类错位发展,办出特色,改变高校评价体制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适应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需要。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就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说我们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都在培养学术型的人才。”⑦当前,教育部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和试点,如早年开始的学术性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比例。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其中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调整学位授权点,首先包括“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指导本地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制定支持政策,引导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撤销和增列学位授权点。”目前部分高校还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二是,打破身份固化,消除就业歧视,稳定总体招生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部属高校属地生源进一步减少,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201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和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非211和985院校也有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向全国高校开放,能进能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成果转化。2017年公布了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目前已开展了第五轮学科评估摸底。近年来,教育部不断降低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在不影响当地高考录取率的前提下,教育部还从部分省份调出招生指标支援中西部落后省份。国家还通过“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些措施对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探索发展。

【注释】

①③④⑤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

②⑦袁贵仁.高校转型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0/c_135175480.htm

猜你喜欢
供给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发力供给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