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3-26 12: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毕业生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吉首 416106)

民族高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高校。我国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创办的社会主义新型高等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民族高校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突出的办学成就,使民族高校业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发挥了非民族高校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是我们所关注的内容。

一、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

1.诚信品德认知不足

大学生在去就业时,个人简历是大学生们求职择业的一块“敲门砖”,发挥着求职路上的第一步的作用。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很多大学生认为简历造假这种错误的观念有益于争取就业的机会,伪造证书等情况来增加招聘企业对其的印象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优良品德,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才得以形成,是中华儿女一直传承的价值取向,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价值评判标准。

2.自信心不足

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是来自边远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担着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与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择业与就业、就业情绪等各种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的自信心下降,存在着遭受面试等方面的歧视的心理负担,如果没有良好的方式去解决,将影响他们以后的就业与发展。

(二)教学资源不足

在国家的本科教育体制下和高等学校招生力度大背景下,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文化基本知识薄弱,对此很多高校发现这一问题,相应成立预科学院,设置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进入本科大学生活前,有足够时间对基础的文化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了解掌握校园生活环境,往往还是因为教学资源有限,许多文化基础知识流于形式。

(三)民族习性不同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大学所在地区的同学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方法。虽然生活在高校地区,但是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习惯难以改变,进入大学之后,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思考问题的方法导致相互碰撞与摩擦,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民族生活方式习惯进行思考,从而更加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意识会更加强烈。由于受宗教禁忌、信仰影响较为明显,例如穆斯林同学,必须吃清真食品,从而造成他们日常生活看得见的不便,导致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四)就业指导资源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力度加大,许多高校的教学资源,就业指导资源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往往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完成所要求的就业方面任务,教学课程大部分是填鸭式的教学,只是侧重书本上的案列分析,形式单一,没有注重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往往也是根据本地区特色,学校本身的优质专业去开展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对于一些回到原籍的少数民族同学得不到实质性,有效的就业指导。

(五)用人单位存在误区

现状单位对大学生毕业的学校的质量要求过高,动辄就是985,211,一本高校,过分关注文凭、把高校的名气作为重要的选人标准;其次,很多地区的单位公司更倾向于把职位留给本地人,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有种落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对于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歧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

(六)就业意识浅薄

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的影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都等着毕业回原籍就业,对于自己主动就业积极性,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导致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期间没有积极培养自身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学校开展的招聘会,各种机会都没有及时把握,到毕业才感觉就业的压力,临时抱佛脚,通过这里查资料,那里找政策,通过国家,学校的便利条件去就业,导致就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对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支持、制定政策

政府应该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度。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对于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公司给予财政补贴等方法;与此同时保障好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对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诉求给予及时的回复。这样可以体现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爱,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于国家、政府的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的通知各类出台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充当好用人单位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桥梁,使毕业生积极塑造自己良好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加强教育、深化改革

从根本上大力加强民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采用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热情,通过提高经济待遇、福利等吸引各专业的优秀人才,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情景化的指导,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三)改变观念、锻炼自我

大学生应该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从而增强自己的综合技能,让自我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与此同时应该认清就业形势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需要什么能力,就注重锻炼什么能力。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书本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意识,不管去哪里就业,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下到艰苦的乡村,只要能锻炼自己,及时调整心态体现价值都是可以继续工作下去的。

(四)学校措施

充当好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桥梁,积极寻找优秀的企业来学校举行招聘会,加强宣传力度,同营造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安排学生实习,让毕业生实地的去感受就业,增加经历,提升自我,同时建立好实习基地,实现学校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