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鄱阳湖水利信息可视化应用研究

2019-03-26 12: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鄱阳湖经济区遗产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一、场地概况

江西省是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赣鄱大地,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靠安徽湖北,共接长江,河网密布,湖泊如星辰点缀,大小河流细数有2400余条,北部地势较之平坦,以鄱阳湖为中心,形成向心水系和断陷盆地,其流域覆盖了江西省16.22万平方米的土地。而鄱阳湖提供了江西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丰富的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水资源宝库。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第一大淡水湖。

该遗产地具备完善的保护框架与详细的保护工作指导文件,相关机构在开展保护工作的同时尤其注意对江西“生态文明样板”地位的考量,进行适当的开发、规划。针对景区的保护与规划通过旅游业反哺经济。由于其景观风貌优美,遗产留存丰富,规划宣传得宜,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鄱阳湖也是举世著名的旅游景区。江西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取消景区门票的相关政策将大量人流导向景区,更是为市域范围内的其他景区带来了客流,促进城市整体旅游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二、保护工作概况

江西鄱阳湖水利系统具有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与详细的保护、规划指南。当下遗产地同时受到国家级和省级的法律法规保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41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其中2012年通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是鄱阳湖景区最有力的保护者。

2016年江西市人民政府开展了“鄱阳湖水利系统缓冲区专项治理规划”,将城市的整体发展可能对鄱阳湖景区造成的影响纳入考虑,确保在湖区范围内可见的城市成分不会对景观形成侵略,同时确保江西城市发展规划已经充分考虑了遗产影响评估因子。

当前该场所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江西市园林文化局负责,接受来自浙江园文局与国家园文局的指导意见,它既是一个内部机构也是一个基层组织,由各类当地组织与社区、村庄共同运作。具体的保护工作参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展开,为保护和管理财产,依照国家相关政策实施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条例》明确了包括政府、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其他例如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职责与惩处措施。在具体举措方面,提出以下四点:严格控制鄱阳湖水利系统遗产区内的环境容量、游览接待规模;严格控制鄱阳湖水利系统遗产区内各类活动的规模和数量;严格控制进入鄱阳湖水利系统遗产区内营运或者行驶的船舶、机动车辆的种类和总量;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景观环境、维持游览秩序等需要,对进入鄱阳湖水利系统遗产区内行驶的船舶、机动车辆进行限制。同时对缓冲区的建设项目做出规定。

2017年3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省建设厅制定的这一《规划》基于住建部的指导,是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和导则,其中针对鄱阳湖景区当下的保护工作提出三大问题——景区环境城市化、游览分布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当;并对景区的范围进行了微调。

三、GIS技术应用情况

除了政策制定与规划方案的超前性,江西鄱阳湖水利系统还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对该场所进行记录、管理与监测。

为进一步提升江西鄱阳湖水利系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科学性,在提升公众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价值,并实现对地理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应用,建立了鄱阳湖景区管委会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大平台。

该平台以ArcGIS作为基础支撑平台,二三维图像一体化支撑,利用嵌入式移动GIS技术和WebGIS技术进行搭建,具有接口服务规范化的特点,包含遗产监测、预警专题、评估专题、数据分析专题等图层。

目标用户主要包含决策层的监管局、相关单位领导;管理层用户,相关监测管理中心与公园负责人;操作层用户,包含一线工作人员和第三方监测人员。进入系统需要权限认证,并不对公众开放。其影响评估系统数据主要包含景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尺度以及遗产历史数据、规划数据,保护功能分区、管理数据与场所内基础设施。

近年来,在GIS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建成了鄱阳湖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场地内的气候因素、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利用船舶GPS定位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与可视化调度系统对景区实现智能管理。监测系统的监测因子除原有GIS平台预设的景观风貌、文化遗产、岛屿地貌、自然地貌、特色动植物及城湖空间,还包含交通、气候、船舶定位信息。下一阶段预计开展针对部分景区建筑的结构安全监测,同时针对遗产点本体病害(例如微生物、微环境气体等)进行监测。

四、总结与展望

江西鄱阳湖水利系统保护工程具备较完善的政策依据与详细的保护工作规划,在国内水利系统保护工作中极具借鉴价值,2012年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提出应当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遗产价值,并对缓冲区建设做出了相关规定。并在近年完成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评估,完善了鄱阳湖景区保护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安排,同时对各个专项保护工作提出目标与要求,极具前瞻性。

除政策支撑外,相关机构还积极开展科技护湖工作,在建立GIS数据大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监测管理与预警体系,已全面提升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比较遗憾的是该GIS数据平台与遗产监测系统目前均只针对管理机构开放,普通民众无法查看相关信息,其数据库虽然是为具有水利系统价值的鄱阳湖建立,但对文化资产的记录与管理较少,主要仍停留在景观等有形资产上。

另外,在保护工作方面,取消景区门票等相关政策在进行引流的同时也加剧了景区承载量,甚至一度令景区陷入过饱和的不利场景,为景区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在节假日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限流、限行办法以缓解整体景区压力,但急剧上升的知名度带来的环境压力不容小觑,进行景区游客承载量评估、监控势在必行。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三维GIS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治水思路要求把水利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对直观快捷的掌握和了解鄱阳湖提出了新要求。开展鄱阳湖水利信息可视化展示与查询系统研究,其成果在鄱阳湖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支持作用,为“数字鄱阳湖”的建设打下数据、技术和应用的基础,进一步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和环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猜你喜欢
鄱阳湖经济区遗产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遗产怎么分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千万遗产
鄱阳湖好风光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