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章的“眼睛”

2019-03-26 11:02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用拟题文体

1.巧用修辞,以饱“眼”福

修辞是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若巧妙运用修辞方法来拟题,可以使题目形象生动,别致清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比如用比喻拟题的,有《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诚信是桨》《我心如雪》《理解是路,爱是桥》等,题目新颖独到,贴切生动;用反问或设问拟题的,有《我是谁?》《结果?不,心灵》《哥,是捡来的吗?》《黛玉,你为谁愁?》《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等,题目巧设悬念,发人深省;用拟人拟题的,有《我心飞翔》《落叶流浪记》和《地球在呻吟》等,题目形象鲜明,富于情感;用对偶拟题的,有《挥刀斩索,搭桥渡人》《懦刘禅巧言回昭烈,英刘备怅然叹仲谋》等,题目整齐匀称,凝练集中;用夸张拟题的,有《一花一世界》,题目想象丰富,不落俗套。诚然,运用修辞方法来拟题,种类多,形式美,意蕴丰,但必须熟悉修辞手法的特点,了解其用法,拟起题目来才能得心应手,以饱“眼”福。

2.化用名句,以耀“眼”色

同学们若能灵活地摘引、化用名句来拟题,将使题目带有文化气息,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①引用名句拟题。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常存抱柱信》《得失寸心知》《感时花溅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乌云晴日上,清流暗礁藏》等。这些题目信手拈来,回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②化用名句拟题。如《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化用而来,《择善而从》由“择其善者而从之”化用而来,《莫把情云遮慧眼》由“不畏浮云遮望眼”化用而来,《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化用而来,《怎一个“情”字了得》由“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用而来,《此时有声胜无声》由“此时无声胜有声”化用而来,《何时散发弄扁舟》由“明朝散发弄扁舟”化用而来。如此化用,妙趣横生,不同凡响。不可否认,文质兼美的名句,富含哲理,意蕴丰厚,文采耀“眼”。

3.利用范文,以生“眼”顺

范文,顾名思义是指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范文的题目要么生动、形象,要么简洁、醒目,要么别致、优美,一旦利用得好,运用得当,不仅能体现同学们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而且能显示同学们利用范文的熟练能力。如《吊屈原赋》《孔明挥泪斩马谡》《独上高楼》《新南华经》《孔雀东南飞》《夸父追日》等。可以说,优秀作文中不乏此类题目,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好生顺“眼”。

4.妙用形象,以惹“眼”胜

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其中所塑造的典型形象,有的已经成为某一类人的化身,有的已经成为某一种精神的象征,还有的已经成为某一个时代的代表。如果用这些人物形象来拟题,效果会很好。例如: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来拟题的,有《阿Q新传》和《阿Q续篇》等;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朱贵”来拟题的,有《朱贵开店》;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的典型形象“孙悟空”来拟题的,有《真假美猴王》和《孙悟空下崗记》等;用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薛宝钗”来拟题的,有《宝钗鸣冤》和《落红——咏薛宝钗》等,而用“林黛玉”来拟题的,有《黛玉,你为谁愁》。熟悉并巧妙地运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确实已经成为创新型文章或故事新编类文章拟题的首选方法,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煞是惹“眼”。

5.运用算式,以显“眼”特

我们知道,数字给人以直观、醒目、简洁、明确的印象。巧妙运用数字算式来拟题,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①用数字直接来拟题。如《八?十八?二十八》,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妙不可言。②用数学算式来拟题。有恒等式:《勤劳×科技=致富》和《自信+纳言=成功》等,题目令人叹服;有求解式:《助人为乐+悄悄走开=?》《10-1=……》和《亲近=成功?》等,题目令人深思;有荒谬式:《7-1=0》,题目发人深省;有不等式:《记忆移植≠获取成功》,题目令人回味。用数字算式拟题,便于操作,易于掌握,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着实显“眼”。

6.善用标点,以拨“眼”亮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聪明的同学就善于利用标点符号来拟题。如《用“心”选择》,题目在“心”字加上双引号,一语双关,意蕴深远;《亲情?骨肉情》,题目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巧设悬念,感情鲜明;《也谈“精神胜利法”》,题目在“精神胜利法”上加上双引号,特意强调,昭示意义;《感性·理性·生活》《哀痛者·幸福者》和《二胡·江南》等,题目在每个词语之间加上间隔号,分清结构,标明关系。此类题目,充分利用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使用灵活,作用明显,简洁醒目,“眼”前一亮。

7.借用文言,以开“眼”界

我们反对在写作时使用文白夹杂的语言,不主张在写作时使用文言特殊的句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些同学大胆而又冒险地使用文言文及其特殊句式来作文,确实也出现了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作者那“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不俗的古白话的运用功底叫人叹为观止”!当然,单就题目的拟定来说,借用文言句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拟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见方法,这是不争的事实。①借用文言表达习惯来拟题。如《岂可弃我》《诚信归去来》《所欲有甚于生者》《谏王》《岂以亲疏辨好恶?》《勿以好恶论断之》《回首向来萧瑟处》《五丈原之泪》《安然知止,淡定自如》《魂兮,归来》等类题目,简明别致,富有神采。②借用文言特殊句式来拟题。如《归来吧,理性的光辉》《“真我”何在?》《忙兮忙兮奈若何》《美哉,我大好河山》等题目,新颖醒目,重点突出。简言之,同学们只有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特征,准确运用,拟出来的题目才会中心明确,特色鲜明,大开“眼”界。

8.化用歌词,令人“眼”馋

众所周知,生活不能没有歌声,美妙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荡气回肠。经典歌曲的歌词本身便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值得品味、鉴赏。一些同学直接套用歌曲名称或巧妙化用歌词来拟题,如《天地有正气》《阳光总在风雨后》《“爱”在心口难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大一棵树》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题目,好像歌声响起,心驰神往,情不自禁,令人“眼”馋。

9.选准文体,以明“眼”亮

作文必须有鲜明的文体特征,所写的文章必须是一种体裁,并且有该体裁的要素。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允许同学们自由选择,这样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发展个性差异,体现了话题作文命题的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下面分别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来说明。①记叙文的拟题。记叙文用事件、人物、环境来直接命题,其题目往往具有形象、生动、含蓄的特点。如《没撒那一谎》《一路梨花》《“诚信”漂流记》《那片幽幽的爬山虎》《昭君的选择》《历史从那一夜开始》《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古道情缘》《忘忧草》和《雨正大,路也正长》等类题目,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美不胜收。②议论文的拟题。议论文往往要通过事实、引文、数字等内容来说明观点,它的题目多是较鲜明、显豁,既有论点型,又有论题型,如《诚信不可抛》《社会呼唤诚信》《用“心”选择》《我爱唐装》《不可靠,不可不靠》《让心明亮》《孝心无价》等类题目,特点鲜明,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同学们熟悉并掌握一些常见文体的常用拟题方法,做到拟出来的题目切合话题、符合文体、扣住中心,心明“眼”亮。

总之,熟悉并掌握一些拟题的常见方法,在拟题时力求吃透材料的精神,领悟话题的内涵,弄清命题的指向,符合文体的要求,扣住文章的中心,拟出来的题目,才能形象而生动,简洁而醒目,贴切而含蓄,别致而新颖,从而使“眼睛”更亮,使文章更完整,更有深度,更有文采!

猜你喜欢
化用拟题文体
扮靓作文之“眼”
另类文体巧谋篇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方法种种巧拟题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论小山词对唐诗的化用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