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审美特征研究

2019-03-27 09:33解梦伟侯小锋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香格里拉

解梦伟?侯小锋

摘要:尼西黑陶是香格里拉地区藏族生活传统工艺,反映了藏族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审美理念。尼西黑陶无论是在工艺、造型以及装饰上都都蕴含着藏族文化和精神意蕴,表现着藏族人民所创造美的观念和形式。

关键词: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审美特征

一、工艺之美

尼西黑陶是黑陶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有“原始制陶方式活化石”称。尼西的黑陶陶器的制作工艺上,尼西黑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制作方式。使黑陶具有了厚重和朴实无华的审美特征。做坯的原料是当地人称为的“红粘土”和“白粘土”的陶土,碾碎后再掺入风化岩沙石配置而成的。配料看似简单,但事实上,黑陶陶土选料要求远远高于任何一种陶原料的选制。需要经过筛土、练泥、多次淘洗、过滤,尽最大可能使泥料精细,然后加入适量的泥浆和沙浆,阴干待用,陶泥的筛选过程十分严格,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其次,尼西黑陶最大的也是区别于其他黑陶技术的特点,是整个制作过程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手工塑坯成型工艺,尼西黑陶在没有使用任何釉料的情况下,仍能通体乌黑黝亮的不仅是采用了“熏烟渗碳”的技术,关键程序就是尼西黑陶工艺中特有的打磨抛光工序能够最大可能地达到均匀细致。还有尼西黑陶烧至温度达到900℃以上,从而使之能“坚硬如瓷”。而尼西黑陶区别于其他黑陶的制作方法是不抛光只采用木具拍打磨光的做法,也是藏式黑陶的最大特点,尼西黑陶被当地人称为“土陶”,其制型主要采用古老的泥片拍打法和泥条盘筑法,阴干成型后的待塑泥坯在要干未干之际才用木制工具抛光打磨,同时也可以采用捏塑、拍印、刻划、镶嵌底片等方式对陶器进行装饰,然后进行晾干,再在平地上架垒进行堆烧,尼西黑陶的裸烧极具特色,是在坯体中间及周围放上干松柴、松枝叶等燃料,至坯体烧成深红色后再用麦麸或锯木屑将坯体盖严闷烧,从塑坯到烧制整个过程都是人工完成,制陶方式十分原始。坯体冷却后即成黑色亚光陶器,使其具有了“黑如漆、亮如镜、声如罄、硬如瓷”的特点。

二、造型之美

尼西黑陶与西藏地区黑陶在形制大体一致,同样是大腹、高足、短颈、敞口的特点,装饰构思和部位也大体相同。尼西黑陶的器型种类繁多,尼西黑陶的器形主要分为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以生活用品制作量做大,主要有藏族传统生活中需要的酥油茶壶、酒壶、土碗、土桌等。宗教用品以香炉、酥油灯为佛事使用,还有特色的御寒陶制,火盆、火锅等。尼西土陶给人印象是看上去端庄敦厚、张弛有度、稳重大方,好似一个敦实的藏族汉子,具有滇西北藏族艺术的典型特征;壶、罐、坛类,虽都用了倒置梯形或者倒三角这样的上大下小的形式,这种倒三角或倒梯形的形式其形式感和下宽上窄的造型力度,都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稳定和豪迈的感觉。崇尚返璞归真的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这正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黑陶造型形式中的体现。藏式器皿的两条侧轮廓线,往往有一种欲擒故纵的感觉,蕴藏着一种凝聚的力。它们的确没有过多雕琢的痕迹,看似粗犷,但却引而不发,欲奔不放。

尼西乡汤堆村藏族黑陶手工艺产生与滇西北藏族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汤堆黑陶手工艺是藏族适应雪域高原环境而创造的火塘文化生活的产物,所用的生活器皿都要为应对寒冷的高原气候而创造,尼西黑陶的造型首先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如酥油壶为酥油茶保温而用,火锅为为炖肉而用,火盆为在低温时御寒而用,是藏式黑陶特有的饮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器物造型,在其他类型的黑陶文化中是不曾见到的。奶茶罐制作上也遵循着“美食美器”的原则,它具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给人自然美的感受。在形体的塑造中,罐身呈马蹄状,自然朴实,宛如天成。壶身的斜面似一马平川,这种设计非常有利于放到火塘上熨热的受力面积。到罐口却收紧低头,口沿处的设计就小心和内敛,倒置酥油茶就非常适度。奶茶壶的造型是有生命力的造型形态,蕴含着一种精神和意蕴,表现着藏族人民所创造美的观念和形式。奶茶壶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着鲜明的民间特征。尼西黑陶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古典美学思想。

三、内涵之美

尼西黑陶是汤堆村藏族人民乡土生活的产物,其产品的形制透露着民族化的特征。具有滇西北工艺美术的典型文化特点和鲜明的藏族特色,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文化内涵上,尼西黑陶反映了云南香格里拉藏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类发展状况,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进沉浸于黑陶世界仿佛可以摆脱尘世困扰,体验藏人雪域般的纯真以及藏区与世相隔般的质朴。从上述特点来看,尼西黑陶主要是保持了生态的制陶手法和简朴的生活气息,使得独特的尼西黑陶在黑陶界独树一帜;尼西黑陶在在香格里拉藏区享有盛誉。必须指出的是,它存在着生产技艺原始,图案纹样相对固定,艺术形式较为单一,更适合于居民日用而非高雅艺术的局限性。尼西黑陶是通过与邻近地区的民族、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起来的。尼西黑陶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藏族特色文化的情结。它记录着藏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着藏族的审美文化的传统,彰显着藏族的宗教信仰和人文情感,是藏族几千年来文化积淀的物质体现。

其次,尼西黑陶的内涵之美还表现在色彩上,其纯粹的亮黑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同时又涵蕴了高雅优美之情趣。虽然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尼西黑陶少见用彩绘装饰,对黑色崇拜也是藏文化的一种体现。自然、朴素、简约也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崇尚的精髓。老子《道德经》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黑陶所呈现出的黝黑厚重的朴素美,也是现今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由于制作方式的原始以及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犷、豪迈、朴实的特点,黑陶黝黑的颜色淳朴大方,不怕长期的烟熏火烤,是其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黑色的器壁上镶嵌的白色碎瓷片图案,形成赏心悦目的强烈对比,在器形上也更彰显出大气浑厚的特点。

尼西陶器和其他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历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与邻近地区、民族、国家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发展壮大起来,是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合的产物。尼西藏族陶器也对诸多其他民族文化,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融化,已經变成了本民族自己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再尼西土陶上发觉到内地、印度或中亚等文化因素的存在,但毕竟它是存在于尼西陶器之中,应属于尼西陶器文化的特征之一。

四、装饰之美

尼西黑陶乌黑油亮,敦实亲切,内敛稳重,这是雪域高原特殊的气候和藏族文化孕育出来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形成了尼西黑陶独特的造型、装饰、色泽和功能,其主要装饰方式有:印纹装饰、拍印、模印、压印,堆贴装饰、堆塑装饰、刻画装饰、镂刻装饰、镶嵌装饰。制作大致有三种方式:随器形制作,如整个壶型制作成鸡、鱼、龙的造型,在非身体接触部位加上栩栩如生的装饰造型,具有仿生意义上独特的趣味;或者以浅浮雕形式进行刻画,如常见的如牛头、藏八宝、龙、蛇、鱼、牛、麒麟及兽面等图案,浮雕形象突出正面,有视觉和触觉上的趣味。凸起或刻线部分为图案大形,层次非常丰富,细节以线条刻画完成,有的在图案以外的底纹部分切出细碎的颗粒,质感强烈,拙朴简单;另外就是线条刻画,线有宽度,圆形直接印出,常见于一些简单的图案刻画如花卉、植物、鱼、几何形装饰纹样及中文和藏文装饰纹样上。尼西黑陶艺人们很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它们经常使用精细流畅的装饰花纹,和安定敦实的形体互相映衬,给人造成既纯朴而又华丽的印象。在装饰纹样上,尼西黑陶較其他陶艺制品缺乏复杂的工艺性,多随形制作、浮雕塑形或线条刻划,多以麒麟形象作为装饰题材,简练奔放、夸张抽象、稚拙狞厉。

在装饰审美要素上,尼西黑陶厚重的黑色淳朴大方,主要体现了藏民性格中的粗犷、朴素、原始之美。长期烟熏及盛装酥油使黑陶越发光亮美观;使用木制泥刀和笔套刻划的简洁造型透着原始气息,如器具的鸡、鱼造型,浮雕装饰的牛头兽面,简练线条勾勒的生活中常见的游鱼、鸣鸡、舞蛇以及藏文吉祥语等。有些纹样线条或苍劲有力或婉转延绵、或浑厚饱满或灵动纤巧,虚实结合,气韵远长,犹如中国古代书法。形成尼西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生活实用性需求,二是生产技术条件的局限,三是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念。尼西土陶从审美形态上展现一种“力”和“健”为美的强烈概念,这种概念具有普遍的社会特征,甚至从其形象和动作中也能得到体现,于是,也就产生了一条公认的美学标准,即把力量感的凝聚于敦厚的形体之中。这一标准在陶器造型中明确地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藏族黑陶审美特点都集中反映了藏族的文化特色与精神意蕴,藏族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黑陶器皿,已成为传统的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藏族传统饮食风俗,礼仪,和藏族的宗教信仰,也就不会有尼西黑陶的创造。此外,从土壤和火种诞生的黑陶与藏族的信仰宗教活动非常契合,所以一些黑陶器皿它在一个特定的宗教活动一直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满足了藏族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尼西黑陶工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不仅丰富了高寒地带藏族传统生活的内容,还保持了的藏族生活传统方式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尼西黑陶是香格里拉藏族生活催生的传统工艺方式,藏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靠这种乡土物质生活承载而进行的。黑陶也可以说是藏族文化文化的象征。在欣赏尼西黑陶的作品时,我们既如同驻足圣洁雪山的肃穆神往,又如同置身草原赛马场的热烈奔放。

参考文献:

[1]康.格桑益希.西藏美术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

[2]唐立.云南物质文化·生活技术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

[3]段剑源.尼西黑陶艺术特色及发展的思考[J]艺海.2013(3)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三首)
香格里拉行
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迷行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