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历史价值

2019-03-27 09:33聂保春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层

摘要:西水坡遗址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龙山文化的遗迹、遗物较少;东周时期,汉代的遗迹亦很重要。

关键词:西水坡;中华第一龙;排葬坑;文化层

西水坡遗址于1987-1988年进行了发掘,发现并出土M45号墓和三组蚌塑龙虎图案,并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由于蚌塑龙虎图案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有的学者对M45的各种迹象研究认为是一幅中国古老的天象图。西水坡遗址还发现十余座东周时的阵亡将士排葬坑,是春秋时期晋郑铁丘之战胜方晋国的将士,特别是有的骨架中留有射中的铜镞,是古代战争的重要物证,对研究我国古代战争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西水坡遗址简介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西南隅,原为一片低洼地,常年积水故俗称西水坡,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00米,呈长方形,该遗址的南面和西面被五代至明代所修城墙叠压,城墙在该地段保存完好。在遗址西北500米处城墙外侧有一龙山文化遗址,通称为西水坡古文化遗址。在遗址北面2公里处有铁丘遗址,东北2.5公里处有马庄遗址,4公里处有戚城遗址。

西水坡遗址于1987年4月配合濮阳市修建引黄供水工程时发现,当年5-11月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科学发掘;1988年3-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濮阳市文物部门组成西水坡考古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同时北京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参加了本次发掘。

西水坡遗址的内涵丰富,前后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公开探方123个,发掘有壕沟、房基、窑、灰坑、墓葬、蚌壳摆塑图案。以仰韶文化为主,龙山文化较少,有商周至汉的内容,仰韶文化属后岗类型,器型以钵、罐、鼎、壶盆为主,且具有北辛文化内容,特别是摆塑的龙虎图案更是具有很大的轰动性和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东周层中发现的阵亡将士埋葬坑,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烈士墓地”。五代古城墙是濮阳城市建设历史的见证,是“澶渊之盟”(辽宋)的见证。

二、遗址概况

1、地理位置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内西南隅,地理坐标东经115°00′40″,北纬35°44′50″,海拔高度51.5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气温13.4°C,平均年降水量为584.5毫米。遗址南、西有五代-明的城墙,北2公里有铁丘遗址,东北2.5公里是马庄遗址,均为新石器时代至周的古文化遗址。

2、基本情况

西水坡遗址是一处南北长、地势低洼的地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常年积水,而今被供水调节池叠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现存面积60000平方米;西北部龙山文化遗址约50000平方米;五代-明城墙长2000余米。

西水坡遗址共发掘探方123个,发掘有壕沟、房基、窑、灰坑、蚌壳摆塑的图案。房基残迹有柱洞、墙壁和居住面、灶等,壕沟有大有小,大的宽而深,小的窄而浅。大型壕沟宽度为8余米,位于遗址的东部,从壕沟的南端有向西拐的趋向,很可能是环绕村落一周。窑穴都发现于壕沟的内侧。灰坑有圆形和椭圆形,不规则型多数口大底小,仅有少数为口略小于底的袋型坑。

仰韶时期的墓葬,有单人葬,多人合葬,有一次葬和二次葬;多人合墓二次葬多。墓葬有土坑葬、瓮棺葬和利用灰坑埋葬的形式,随葬品很少或没有。土坑墓的墓穴一般较浅,多数仅能容身,仅有个别较大,平面长方形、方形、人头型、梯形和不规则型几种,以长方形为最多。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有灰坑、墓葬和瓮棺葬。灰坑的形状多数为口小底大修筑比较规整的袋状坑。也有少数口大底小或口底相等的桶状坑。墓葬有成人葬和儿童葬。成人葬每墓均有一个较小的墓坑,有的填埋于废弃的灰坑中,墓中没有随葬品,也没有葬具,葬式为仰身直肢。小孩慕为瓮棺葬,葬具为两罐相扣。

3、遗物

仰韶时期蚌壳摆塑的图案三组,是难得珍贵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第一组蚌壳龙虎图案摆于人骨架的右侧,头朝北,背朝西,身长1.78米,高0.67米,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抓蹬,状似腾飞。虎图案位于人骨架的左侧,头朝北,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第二组,蚌壳图案有龙、虎、鹿和蜘蛛等。其龙头朝南,背朝北,其虎头朝北,面朝西,背朝东,龙虎蝉连为一体,其鹿卧于虎的背上,特别象一只站立着的高足长颈鹿。蜘蛛摆塑于龙头的东面,头朝南,身子朝北,另外在蜘蛛和鹿之间,还有一件制作精致的石斧。第三组蚌图有人骑龙和虎等。人骑龙摆塑于灰沟的中部偏南,龙头朝东,背朝北,昂首、长颈、舒身、高足,背上骑有一人,也是用蚌壳摆成,兩足跨在龙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

仰韶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其次是骨器,器物的种类有斧、铲、锛、弹丸、凿、磨盘、骨针、骨锥、箭头等,制作均是磨制。石斧有上窄下宽,横断面成椭圆形,圆顶匾平长条形刃的穿孔石铲,平顶弧形两面刃的铲,图形中间穿一小孔的陶纺轮及骨锥制作较精致。

4、附属文物

在遗址南、西是五代至明代的城墙,城墙高于现在地面6-8米,长2000米;在遗址的西北500米城墙外面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

三、西水坡遗址价值评定

1、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豫北,冀南地区仰韶文化的分期,探讨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古代东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对研究龙的起源及龙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实物资料,许多专家学者结合西水坡材料发表论文100余篇,为美术史、天文史、以及黄河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东周阵亡将士排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烈士墓地,是研究古代战争史的重要资料。

4、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凝聚力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对于我国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历史的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聂保春(1962.12)男,汉,河南濮阳人,大专,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层
跨湖桥遗址考古木材的二次保护
以“洋葱”模型构建班级特色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浙江长兴发现的一件砍砸器
论体育对现代文化层的影响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分析及其年代*
语篇社会文化层面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田野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