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正在扎根于小学生的心理

2019-03-27 09:33马秀丽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

马秀丽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所以让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两成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因此,向小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的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向世人传递着文化内涵。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传承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于我们教育工作,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去,让学生们切身受益这些优秀文化的影响,且受益终身。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证和象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将自己推到了灭种的边缘。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启蒙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小学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阶段之一,尤为重要,影响巨大。如《弟子规》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在儿童时期都是白纸,本性是善良纯真的,之所以长大后呈现出不同的性格,是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启蒙教育或儿童时期就将传统教育精华扎根于孩子心中,去其糟粕,那么这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成长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是应当付之于行动,如孝道与感恩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孝道文化中有“跪羊图”、周文王孝父事必躬亲、石奢大义忠孝替父戴罪、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故事……。又如:“孔融讓梨”、“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这些故事简单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而且这些成语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教育具有聚集性、统一性特点,能够将传统文化的影响做到群体的最大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将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影响扩大化。

1、讲读传统文化故事和诗词的解读: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讲一些通俗化、多彩化、易于接受的文化故事是最直接的方式。古典诗词的简洁语言,传达的意境优美、丰富内涵、韵律平滑、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诗词歌赋让小学生背诵、理解内涵和意境,能内化学生的心灵。

2、扩大阅读范围,主动接受传统文化:阅读量是保证文化吸收的途径之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益,加强课外的阅读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班:近些年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家长的角度对小学生的特长尤为重视,书法、绘画、篆刻、刺绣、瓷器、古筝、古琴、汉服、戏曲、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等等。在学习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吸收。

辩证地看待并继承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支持。但是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糟粕。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既反对教条式地全部接受和学习,又反对那种全盘否定式地宣扬传统文化“无用论”。更多的是做到:弘扬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

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根据现实诉求和时代需要,将那些有借鉴价值的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理解,并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符合现实要求和大众的口味。这样,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还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创新性发展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合理完善和拓展。一是要把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地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例如,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借鉴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而产生。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发展下来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这是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小学生性格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使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达到最大化,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