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18年我国网络舆情的正向演绎

2019-03-27 00:58李向农曾仪菲
江汉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意识形态

李向农 曾仪菲

摘要:正确引领网络舆情,保障网上舆论阵地安全,事关当下我国意识形态主流阵地建设和国家政治安全。2018年我国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正向演绎的鲜明特色:党和政府及其机构、部门自觉主导网上舆情;舆情传播主流媒体主动发声、积极应对,引导网上舆情;广大网民鉴别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发布日趋成熟、理性。冷静审视2018年我国网络舆情的正向演绎,可以发现:政府主导网络舆情还有较大的深化空间,媒体引导网络舆情还要解决诸多难题,网民参演网络舆情还需社会强力认同。

关键词:网络舆情;正向演绎;政治安全;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3-0056-05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舆情,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方面,我们无法预设、限定网上舆情萌生、演化、剧烈、止息、落地的生长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及时导引、正确处置网上舆情,使之保持正向运行。正确引领网络舆情,保障网上舆论阵地安全,是当下我国建设意识形态主流阵地、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2018年帷幕落下,网络生生不息的舆情以年度为限告一段落。纵览2018年的网络舆情,我们清晰地看到,伴随着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由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引导者、参演者共同推进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正向演绎的鲜明特色。宏观维度的政府主导、中观维度的媒体引导、微观维度的网民参演,展示了中国网络舆情的可控、可管和可用之可喜态势。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党和政府及其机构、部门,自觉主导网上舆情,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网络舆情的引导者——舆情传播主流媒体,积极引导网上舆情,主动发声、多方应对,掌控着网络舆论场的主动权;网络舆情的参演者——广大网民,鉴别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发布日趋成熟、理性。

网络空间清朗是国家政治清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因此,分析2018年网络舆情的正向演绎,对于我们提升未来网上舆情引领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推动网络空间净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主导网络舆情能力增进

当今社会,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的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互联网的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各类风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如何掌控、引领网上舆情,成为治国理政不可回避的命题。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及其机构、部门,以鲜明的政治取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①,主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大为增进。

1. 凝聚社会共识

2018年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诸多标志性事件,为亿万人民群众所瞩目。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机构、部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②,对一系列重大信息及时进行权威发布,并引申解读其具体内涵和重大意义,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凝聚了社会共识,展示了有效主导舆情的政府形象。

如,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授权新华社发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统一协调下,《人民日报》次日全文刊发,中央电视台、央广“中国之声”当日摘要播发,各省市区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刊播,中央和各省市区主要新闻网站同步发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声势,形成“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网上舆情热点。

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导主流媒体,以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措施、重要内容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权威发布。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国家主流网站,分别推出相关报道,解读一号文件,主导舆情。

央视财经、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发挥官微时效性强、传播广泛、信息融通等优势,加大权威发布的声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信息量非常大!》、《中央一号文件出炉,重点在这》、《重磅!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聚焦的是这件大事》等网文,均获得“10万+”的大阅读量。

党和国家强化权威发布,形成网上火爆舆情。网民围绕向农村宗教活动说“不”、为城里人去农村买房划红线、为进城农民保留房和地开绿灯、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热点,纷纷跟帖评论,认为中央切实为农民谋利益,将有力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2018年,政府及其机构、部门强化权威发布、凝聚社会共识,还有“全国两会”、“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多项正面舆情成功案例。

2. 践行人民至上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新成就、新气象占据主体地位。然而,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显现。公众对涉及食品卫生、人身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大多比较敏感。一些与公众关联度较高的事件,往往成为导火线,瞬间点燃网民情绪,酿成重大网络舆情危机。2018年,我国政府及其机构、部门,大力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③,积极主导网上舆情,勇于干预网上舆情,塑造了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形象。

在网上多个版本的2018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中,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始终居于首位。起始于2018年7月的这一网曝热点舆情,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始终牵动着国人的神经。然而,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勇于直接干预,这一重大舆情热点事件得以超乎寻常地平稳落地。

7月15日下午,国家药监局通报,长春长生公司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这则消息,引起网上滔天巨浪。网上舆情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迅速回应。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7月23日,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有關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

继而,政府及其机构、部门,在网上相继发布多个群众高度关注的信息:7月24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启动对长春长生疫苗案件腐败问题的调查追责。7月29日,公安机关对长春长生公司董事长等18名犯罪嫌疑人提请批捕。8月6日,国务院调查组公布了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的进展情况。8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问题疫苗案件相关工作人员问责。10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对长春长生公司作出多项行政处罚。11月16日,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

2018年,“权健然健涉嫌传销夸大宣传”、“ofo小黄车退押金难”、“共享单车经营不善消费者买单”等舆情事件的平息,在于政府及其机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干预,回应了民众的正当诉求。

3. 遵循传播规律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等不断涌现,在更广范围内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重塑。2018年,在全新的舆论传播格局下,我国各级政府主导网上舆情,遵循传播规律,“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④,展示了科学、开明的政府形象。

就政府主导网上舆情而言,建立政务微博等为主的信息发布体系,第一时间发布官方调查后掌握的相对全面、真实的权威信息,是主导舆情的内在要求。这可以被看作政府主导舆情遵循传播规律的具体体现,眼下正在被政府主导网上舆情的实践所证实。如“9·12”湖南衡阳恶性驾车伤人案中,政务微博“衡阳发布”及时公布案件相关信息、嫌疑人身份,并持续发布伤员救治及善后处置工作。湖南公安、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官方微博也陆续发布案件后续进展等。这些权威信息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谣言的滋生,也有助于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

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公共安全事件最易受到全社会关注。各级政府将主导相关舆情的视角,向适应民众需求、及时疏导舆情的视野延伸。一方面,及时披露舆情事件的重要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權;另一方面,跟进报道事件形成的冲击和带来的反思,助推问题的解决。在涉及人民群众人身、食品安全的“秦皇岛超市杀人案”、“中通快递员性侵女客户”、“安徽幼儿园食堂现臭鸡腿、霉变大米”、“G505高铁40元盒饭发霉”、“学生‘问题营养餐曝光”等舆情事件的疏导中,各级政府督导主流媒体,通过及时、准确、客观的报道,还原事件真相,打击犯罪,追责相关部门,惩戒责任人,查堵相关漏洞,进行防范反思。政府以探究、反思为导向的舆情主导,对于探讨如何防范解决类似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有效化解了公众的疑虑和不安,安抚了公众的焦躁情绪。

二、媒体引导网络舆情水平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一个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成长壮大。⑤ 期间,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明确赋权新型主流媒体担负网上舆情引导责任。2018年,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引导网络舆情水平持续提升。

1. 放大正面舆情

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放大正面舆情,这成为其引导网上舆情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2018年3月,中央主流媒体主动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教育部全面取消高考加分项目、中美贸易摩擦等焦点舆情,并予以积极引导,放大正面舆情,分别引发数以亿计的网民关注。其中,3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后,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全体上阵,多视角、多形式,立体、多元地进行正面宣传。网上形成舆论一律:改革着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提高政府执行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牵动国人神经。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视点等多家媒体官微,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使得权威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如人民日报官微发布的博文“读懂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瞬间被转发5万余次,评论近2万条。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这些部门将亮相”,浏览量高达1.12亿人次,网民跟评2万多条。

主流媒体从多个角度放大正面舆情。《中国日报》撰文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党和国家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央广网发文指出,机构改革方案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经济网报道,各地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认为其适应了新时代新目标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网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指出,以外交为导向的新机构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目的是强化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自信。

2. 汇聚多方力量

2018年,我国新型主流媒体抓住一个个舆情热点,引领各类媒体同步发声,汇聚多方力量,形成正向舆情,这也成为其引导舆情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特征。

2018年,我国主流媒体以集纳报道的方式,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的认同。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当天,新华社及时汇集报道了世界主要媒体的强烈关注、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网站、彭博社和日本的《每日新闻》等报道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列举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中国将通过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黄载皓、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前院长刘碧胡、老挝经济学者佐松等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反映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断奋进的担当。

2018年,中国全力推进主场外交,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上合峰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不断增强中国主场外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我国主流媒体以各种方式,全力做好相关报道,及时传播舆情热点。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之声、央视等主要媒体,运用版面语言、广播声音、电视画面、网站页面,聚焦“习莫会”、“金特会”、“朝韩会晤”等重大国际会议背后的中国立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引发国际媒体对相同主题的集中、热烈报道,汇聚了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的强烈声音。

3. 厉行公正批评

2018年,我国新型主流媒体主动呼应网上舆情焦点,明辨是非,敢于亮剑,厉行公正批评,这成为其引导舆情水平不断提升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开年,网上即连曝重大舆情,官媒批PG One《圣诞夜》、“雪乡宰客”事件、云南“冰花男孩”走红引关注等,纷至沓来。其间,主流媒体对这些热点舆情的引导没有缺位。

歌词粗俗低劣,教唆青少年吸毒、侮辱女性的歌曲《圣诞夜》,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传播不良思想,多家主流媒体直接点名批评了其作者兼演唱者PG One,并号召对此人进行抵制封杀。对有害现象及其代表火力齐开且火力猛烈,为近年来所罕见,一时吸睛无数,演化成网上焦点。

主流媒体对这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消极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中国妇女报》旗帜鲜明地亮明立场:“希望有关部门行动起来,对这样的歌手,对这样的歌曲,该封杀的封杀,该禁唱的禁唱,还青少年一个健康、清朗的文化环境。”新华网据理谴责:“这样的歌手,不尊重行业和观众,传播不了‘和平與爱,即使得过某冠军,他也不配拥有嘻哈的舞台了。”“紫光阁”义正辞严:“作为公众人物,在网络舆论场应该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而不是相反!”这样的批评,显示了主流媒体的公正追求。

三、网民参演网络舆情趋向理性

近年来,我国从立法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相继出台了多部关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遏制了网络违法不良信息泛滥、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从制度保障和环境营造等方面,规范了网民的线上线下行为。2018年,占全国人口57.7%的8.02亿网民⑥,参演网络舆情热度不减,一种积极、正面且理性的趋向正在他们中间萌生。

1. 认同主流价值

分析网络舆情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网民的关注度、认同度和接受度,决定着舆情的热度、走向和影响。2018年的网络舆情表明,众多网民关注、认同、接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民族自信心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高度凝聚。

2018年,机构改革、财税改革、法制改革等一系列旨在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呼应民众诉求的规划方案逐步出台、稳步推进,网民寄予极高期望,呼应之声集中、强烈。“全国两会”、“宪法修正案”、“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税地税合并”、“新个税改革”等热点舆情,网民参与踊跃、讨论热烈、认同度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系列张扬国家实力、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行动、中国方案次第亮相,网民欢欣鼓舞、积极放言,拥护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认为中国要有大国担当、大国作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一带一路”、“青岛上合峰会”、“金正恩连续访华”、“博鳌亚洲论坛”、“首届进博会”、“第五届国际互联网大会”等热点舆情,吸引亿万中国网民参与讨论,有效凝聚了全社会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

2018年,中国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展现新气象。“建党97周年”、“解放军台海军演”、“国产第一艘航母成功海试”、“纪念中国空军成立69周年”等网上舆情热点,吸引亿万网民互动参与,舆情关注贯穿始终、热度持续不减。

2. 助力舆情反转

舆情反转,是指一些紧跟社会热点、关乎公众利益的新闻事件,在后期新闻事实被揭露后的舆论同初期由于媒体报道不规范所形成的舆论呈现反转趋势。2018年,全社会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一系列极具典型意义的网上舆情反转,就是网民助力实现的。

如,2018年7月19日,网上出现了一个疯传的微博,内容为“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吗?海关真是走在前列线”。之所以疯传,是配有一幅图片:广西一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穿吊带裙工作被拍,直指国家工作人员行为失范、工作失态,切中时弊,一时间网上喧嚣不已,大有鞭挞而后快的激愤。后来,舆情出现戏剧性的一幕。读到上述图文的网友“徐家独子”在评论中披露,那名工作人员穿吊带裙上班是真,但事出有因。他随即公开补充事实:当日已请假获批的照片中的工作人员,已换好便装准备离开工作岗位,此时赶来一人申办业务。该工作人员未及易装便迅速受理客户业务,在窗口办理相关事项。网友证伪,适时介入,防止了这一损害国家机关形象的舆情延展,实现了极具正面意义的舆情反转。

此外,“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网红Saya殴打孕妇”、“女子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王凤雅事件”等2018年度典型案例的舆情反转,网友主持公道、说明真相起到了直接作用。

3. 参与正义发声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虚拟世界,网上发声的自由度之高、言辞激烈尺度之大、有形无形杀伤力之烈,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一度引起社会的普遍担忧。2018年,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民的网上发声,在日益具体且刚性的他律下,在网络环境日益净化催生的自律中,开始向理性回归,其中不乏正义的声音。

如,2018年5月11日,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微博爆料,相关演艺人员以“阴阳合同”偷税逃税。此举石破天惊,娱乐圈子税收黑幕被捅穿,众多网民燃起对富人阶层偷税漏税的愤怒。6月3日,崔永元微博说“好像法律管这事儿”,并截图发布《刑法》有关条文。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10月3日,演艺明星范冰冰到税务机关交纳税款及罚款,共8.83亿元。对此,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崔永元,支持崔永元。2019年1月22日,新华社报道,影视行业纳税人自查申报税款117.47亿元,已入库115.53亿元。

从本质上说,崔永元就是一个网民。从作为网民的崔永元的表现,到网上成千上万网民的评说,都表明网民的成熟度与正义感正在大大增强。2018年,类似崔永元的正能量“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在网上并不鲜见。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意识形态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