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触手可及

2019-03-27 12:12
新潮电子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机卡SIM卡运营商

eSIM一号双终端未来即来

中国电信在11月8日宣布将发售经过重新设计的Apple Watch Series 4,内置蜂窝网络,提供突破性的通信、运动和健康功能。以此为契机,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也将由中国电信正式试用开启。我们知道,随着手机越做越薄,集成度越来越高,SIM卡的更换就变得复杂,以eSIM为基础的创新应用及移动通信变革迎来新的機遇。eSIM卡的概念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就可以在移动终端实现上网、发消息、拨号等功能。eSIM的核心优势在于一号多终端、远程写卡,运营商之间互通互联。可以说,等待多时之后,我们国内的用户也即将能够近距离感受到eSIM的魅力了。

技术的现实需求

正如前言所述,在手机诞生的这几十年中,手机卡也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手机卡经历了最早的SIM卡,再到Micor-SIM卡,再进化为Nano SIM卡,手机卡越做越小,而最终形态的手机卡就是eSIM卡,eSIM不是实体卡,它把包括类似卡号等信息直接写在手机等设备里。没有实体卡,对用户来说可以带来的一个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手机可以进一步做小做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客观来说,苹果公司一直对eSIM极力推崇。早在七年前,苹果公司就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后来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就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前不久苹果推出iOS 12.1的测试版,也增加了eSIM功能(eSIM连同目前的nano-SIM卡,能实现双卡双待)。可以说·全球运营商基本上都积极地响应eSIM业务,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服务课题。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eSIM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代替传统物理SIM卡,SIM卡不再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通俗点说就是现在想要更换SIM卡必须弹出手机卡槽,弹出实体SIM卡进行更换,当手机越做越薄,SIM卡的更换就变得越复杂,而eSIM作为虚拟卡可以随意写进任意一部手机,很好地便捷了手机卡的更换,甚至我们可以预见,以后的手机包装里,再也不用送那根取卡的“顶针”了。

从技术层面来讲,eSIM卡的原理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我们不会再需要插入物理SIM卡。更重要的是,eSIM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成为新型终端和硬件产品上代替传统SIM卡的最大趋势。在年初的MWC以展会上,已有可以看到更多的基于eSIM的可穿戴终端、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的发布,eSIM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动及运营商的普及.eSIM卡的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换句话说,在即将到来的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市场,eSIM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物联网规模化商用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连接的价值,越经济、越简单、越易集成的方案越容易放大连接的价值,业界普通认同”连接即服务”的说法。应该说,我们只需采用远特eSIM+商业化平台对接开放接口,即可轻松获取数据网络连接,随时随地联网,通过下载APP实现远程SIM开卡和用户实名制,以及渠道管理和业务运营,无需再为与网络连接相矣的复杂内部实现方式操心。

现实的情况真的很现实

毫无疑问,随着eSIM生态的发展需求,进入物联网生态,智能终端已经成为新生态的入口,基于eSIM的方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就比如终端,由于提前植入,不用频繁的插拔,低功耗、稳定性的特点,它可以适应任何场景,无论是地底下的管道、空中,还有水里面的环境都可以适应。而且最终,eSIM技术的成熟将催生更多种类的消费电子产品及应用,极大地丰富和便利大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如此美好的画面,之所以到现在才开始铺开(甚至还较为缓慢),现实的情况也真的很现实。

要明白,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在消费级市场上发展eSIM的意愿并不积极,eSIM的普及也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恰恰不是技术问题。要知道.eSIM的特性就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撼动三大运营商已经分配好的“蛋糕”。从现实的角度来说,,eSIM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这无疑降低了消费者对运营商的依赖,运营商也无法通过换号换网的束缚绑定用户。因此,虽然eSIM技术现在已经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却并不理想。

要知道,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短期内还无法实现互通互联,解决读卡空中传输安全问题,实名制把控问题,跨运营商号码对接协调统一问题,业界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在未来三五年内eSIM取代手机传统SIM卡还不具备成熟条件。但这不表示eSIM发展就停滞不前,反而随着物联网终端应用的多样化,很多物联网设备与手机操作不同,是无人值守、没有交互界面的,它们是”被动式”的,需要的是无缝的物联网连接服务,这就为eSIM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从相关的报道来看,2018年三大运营商释放出了些许积极的信号,让大众看到了eSIM的全面应用应该不会太遥远。2018年3月7日,中国联通率先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武汉7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5月25日,中移物联正式推出智能物联ChinaMobile Inside计划一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6月初,中国移动官方宣布,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于6月1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10月31日,中国电信宣布其eSIM业务正式开通,现可为归属地为上海、广州、成都及南京的手机账号开通使用。

客观来看,目前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除去我们三大运营商能够提供eSIM纯软件形式的SIM应用,且没有SIM卡实体而直接集成到设备通讯模组、基带芯片中,并提供eSIM采购和后续技术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外,市场上能够提供eSIM技术和平台应用接人形成规模化商用的其他通信企业寥寥可数。毕竟,号码资源是运营商核心资源。由于打破了SIM卡绑定每个账户的单一控制权,对于运营商来说意味着用户随时会流失,资源池被搅乱,如资费套餐、用户数据等,因此技术上推行eSIM卡在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趋势值得观望。

后记

当前,物联网空前发展,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定位跟踪、人体监控设备、车联网、智慧家庭等应用与互联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于这些智能设备而言,通信和联网无疑是基础功能,eSIM的优势更加明显。运营商采用eSIM技术,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客观来说,eSIM要想大规模普及,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成本,就包括降低eSIM芯片、用卡环境、平台互联互通等成本,这也是物联网领域能够大规模推广eSIM技术的重要条件,需要产业各方协作。更重要的是,在国内,运营商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是非常棘手的。当然,用户的需求可以驱动一切·但这需要假以时日。幸好,目前看来这一切正在朝积极正面的方向迈进,中国电信这次的举措算是启幕吧。

猜你喜欢
手机卡SIM卡运营商
酷品社区
铁路GSM-R SIM卡读写次数测试方法研究
SIM卡的“减肥史”
大学生手机卡及套餐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
建议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解决WP8.1手机联系人显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