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课中央”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2019-03-28 01:24康登银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康登银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的“学”回归本位.依循学生的经验,依循数学的原理,依循学习的方法,依循创新的思路,让学生“感在课中央”“悟在课中央”“做在课中央”“创在课中央”.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中央”,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学在课中央;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20-02

初中数学教学,要从“人的立场”出发,追寻数学教育的本义和真义,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如何让“人回课中央”?如何让学生“学在课中央”?笔者认为,应当从经验、数学、学法、创新等方面入手.

一、依循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感在课中央”

经验是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原点和归宿.学生的数学学习一定是从经验中来(无论这种经验是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还是学习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原有“双基”基础上提出了“四基”概念,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凸显了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失去活动内涵,失去经验色彩,数学课程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教师,要依靠学生经验、依循学生经验,让学生在经验中活动、在经验中感悟,让学生“感在课中央”.

比如,教学《二次函数》,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抽象的函数教学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为此,笔者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一家销售特步鞋的商店销售一款特步鞋,进价为每双40元,开始商店售价在每双40元到70元之间.市场调查报告称,如果每双特步鞋销售50元,那么平均每天大约就能销售90双;每双特步鞋每降价1元,每天就能多销售3双;每双特步鞋每提价1元,每天就会少销售3双.

问题一:该特步鞋商店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特步鞋的利润y(元)与每双特步鞋的售价x(元)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是什么?(注明范围)

问题二:顶点坐标是什么?当x=40或x=70时,y的值是多少?根据所求出的y值,你能畫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草图吗?

问题三:如果你直接观察二次函数的草图,你能直接看出什么时候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吗?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意.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依靠数学经验建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画出二次函数草图.根据图像,做出相应的生活化判断.这样的数学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经验的生活化感悟.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将实际问题放置到数学中来,有助于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遵循数学原理,让学生“悟在课中央”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小学数学直观性比较强,有些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开始提升,其定义也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刻画.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悟在课中央”.那么,学生怎样遵循数学原理,领悟数学的本质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创设数学化情境,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演进等方面启发、引领学生.

比如,教学《勾股定理》,千百年来,数学家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对定理进行证明,有毕达哥拉斯证法、赵爽弦图、刘徽的证法、梅文鼎证法等.教学中,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思考、证明.如此,学生的思考力、探究力就能被深度发掘.又如,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后,笔者引入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被人们称为“天然合理”的最美妙的形式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黄金分割点、舞台的黄金站位点等.两千年前,有一个希腊数学家,他认为在任何一条线段上,都能找到这样一个点,这一点将这条线段分成两段,其中较长的一段与较短的一段的比等于全长与较长一段的比.借助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得出了有效的黄金分割点的比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博大的文化.

三、遵循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在课中央”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思维活动,而是手、脑、心共同参与的认知活动.遵循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在课中央”.“做在课中央”,要求教师充分赋予学生时空,让学生展开观察活动、实验操作、模型制作、计算机模拟等.通过这些趣味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理解数学概念、定理.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建构心理,能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展开自主性探索.学生利用“折纸实验”,借助“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展开操作,体悟等腰三角形的内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展开数学思维.如“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与两个底角相等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顶角的平分线以及高是否是同一条线?怎样从数学上加以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中线、垂线是同一条线,能否就能推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等.通过数学实验操作,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最为基本的性质就是“轴对称性”.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将实验、思考、猜想、证明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对“形”的深刻理解.

实践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建构方式.遵循着学生学的方法,要让学生“做在课中央”.只有通过“做”,才能真正让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就是要将情境、活动等融入课堂教学.纯粹地、机械地灌输,学生的学习效能是低下的.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对学生的做予以积极地指导.正如杜威所说,如果在教育中对学生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对学生的指导责任.

四、遵循创新思路,让学生“创在课中央”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复制式、粘贴式的,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创新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常态.对于某些数学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果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感受、体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笔者首先和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为学生自主建构“一元一次不等式”奠定基础.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都是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因此,学生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思路、步骤去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间的异同.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是一个集合;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求解的过程中,如果未知数的系数是负数,还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而一元一次方程却不存在这样的性质.这样比较式学习,能够促发学生自主感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循着创新的思路,要让学生“悟在课中央”.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敢于突破常规,用创新视角进行学习,真正将数学学好.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正如《诗经》所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巍巍,王秀平.浅析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策略 [J].理科考试研究, 2016 (8):26.

[2]  陈奋楷.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J].当代教研论丛, 2015 (7):51.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