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9-03-28 01:24徐正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提高思考

徐正伟

[摘   要]创设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当堂练习,现场反馈.这些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提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24-02

一、案例呈现

某校高中数学教师在某次测试后,对全班学生做试卷讲评,并利用自习课及课间辅导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当面辅导.一周后,该教师又用这张试卷对全班学生再次进行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成绩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同样的试卷经讲评后间隔一周重新再测,班级均分仅仅提高了0.4分,高分段与低分段人数接近,中等分数段人数几乎没有变化.

有学生表示,第一次测试评讲时听懂了,过了一周后再测却回忆不起来了.也有生学表示,第一次测试后对错误题目抄录订正了,但并没有深入研究解题思路.

二、案例反思

1.教学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关注课堂本身.但讲得多并不一定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课堂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有枯燥之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变少,势必导致教学低效.在课堂上,教师需用更多的时间创设任务驱动性的学习环境,以系统化的组织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实质性的反馈,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上述案例中,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倾向于以记忆的方式学习,以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显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同一份试卷相隔一周时间再测,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原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保有率仅为25%,基本与记忆前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一致,测验结果验证了以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并不可取.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学生理解了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不可否认,数学涉及很多概念、定义,需要学生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记忆”和“理解”的关系,让学生将对概念、定义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3.订正与纠错的方式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全班学生做试卷讲评,并对部分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再次考核结果并不理想.测试后学生的订正、纠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关注订正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外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其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外在的世界.由此可见,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订正如果仅仅停留在分析解题思路、整理题型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能以自己已有的理解为基础,进行个性化的订正,并能举一反三,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三、提效策略

1.创设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体验权还给学生.一是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二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给学生创造可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少教”,并非不教、不讲授,而是要“慧教”.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对需要讲授的知识做到“精讲”,其中六点在课堂上必须要讲.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教师还需避免六点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2.转变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

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曾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由个体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链接、建构而获得的.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差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环境(师生、生生、课堂氛围等)交互作用,这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是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更不能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再由他们自己来构建知识体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具备“学为主”“学在先”“学而会”三重意识,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以讨论、实践操作、演练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当堂练习,现场给予反馈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反馈的方法来检查教学效果,即课堂教学的当堂测试反馈.测试时,教师需要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训练、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当堂矫正.训练的试题要点在于“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而非传统的题海战术.因此,教师需要对训练的试题加以严格的筛选.另外,教师在设置练习时还需要关注不同層次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作业.

高中阶段的学习,涉及记忆、理解、组织等多种学习策略,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中,20分钟时间内进行记忆,保留率可达58%,对于一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来说,当堂训练反馈能够有效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及时的训练反馈,也可以让教师更快速地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情况,对比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徐斌艳,程可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提高思考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