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洗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2019-03-28 01:23邢秀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引流术

邢秀峰

[摘要] 目的 探究灌洗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骨髓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1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优良率、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的伤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57,P=0.0003);实验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6,P=0.0197);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29,P=0.000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4,P=0.3134)。 结论 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灌洗术治疗的治疗优良率高,可以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疾病复发率较低,利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灌洗术;持续负压吸引;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 R68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2-0061-03

慢性骨髓炎属于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与疑难疾病,患者部位的骨感染时间在6周以上,多半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导致,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较长的治疗周期,医疗费用较多,导致患者的身心痛苦巨大[1-2]。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技术持续发展进步,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开放性松质骨植骨、肌皮瓣填塞术、病灶彻底清除、病骨切除术、截肢手术等[3]。本次研究选择6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1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常规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2~68岁,平均(45.22±3.14)岁;发病部位:股骨下段9例,股骨中上段7例,胫骨上段8例,胫骨中下段7例;实验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45.82±3.25)岁;发病部位:股骨下段10例,股骨中上段7例,胫骨上段7例,胫骨中下段7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患者配合本次研究工作,配合术后持续跟踪1年。

1.1.2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工作已排除不自愿参与此研究或不能配合术后跟踪随访1年者;排除合并各种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合并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方案,包括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给予血液化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及时帮助患者清除病灶,打通髓腔。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主要步骤为:常规清除骨皮质,开槽病灶,依据以往密闭式灌洗引流方式将多侧孔冲洗管放置于髓腔内,将出水管放置于髓腔外,医用泡沫海绵包埋;依据实际创面大小进行针对性修剪贴膜(要求需将2 cm以上的健康皮肤覆盖住),保证各个连接部位均处于密封状态,及时连接负压引流,保持负压水平值为125~450 mmHg,给予病灶以生理盐水+抗生素反复冲洗;7~10 d持续负压引流,使得创面、骨髓腔内的肉芽较为新鲜,不存在脓性的分泌物即可。

在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应注意:(1)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若患者未给予药敏试验,可选择将生理盐水(1000 mL)兑入160000 U的庆大霉素;若已经给予药敏试验,可给予生理盐水与敏感抗生素进行冲洗,等到3~5 d后进行药敏培养,排除二重感染,并重新选择适合的敏感抗生素。(2)结合实际引流液颜色适当调节灌洗液速度,一般而言,术后48 h内通常引流液颜色较深,包括血性颜色或者黄色,且存有一定沉渣,此时可适当加快冲洗液速度(120滴/min);术后6 h内可采取全速冲洗模式,术后6 h后则应快速冲洗(80滴/min),每隔2小时进行2 min全速冲洗,保持“先快后慢”冲洗形式。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若颜色逐渐变浅,可将冲洗液速度降低至40~60滴/min;若突然颜色变成鲜红色,即提示可能存在出血情况,此时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3)引流管的选择十分重要,引流管粗细及大小均对患者术后引流、伤口愈合等起到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选择18号硅胶吸痰管或者多侧引流管,具有较为柔软的材质,因此可以明显减少伤口刺激性,避免或明显减少橡胶管塌陷等不良事件。(4)加强创面观察与指导,伤口外用透明包膜应完全隔离外界,连接负压源后持续吸引,应避免因吸引力太大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甚至出血现象等;应避免因吸引力太小而造成血凝块堆积,甚至堵塞现象等;因此应保持适当力度吸引力。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做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对症处理并上报;应保持各个管道紧密连接状态,避免发生管道受压、管道折叠、管道堵管、管道回流等不良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以防发生医源性感染现象。更换负压瓶引流液时,应夹紧引流管,之后关闭负压源,并更换引流瓶,负压应保持恒定的状态,便于有效引流,以有效预防液体发生回流。(5)依据引流液颜色确定灌洗时间,灌洗时间约为7~10 d,以保持引流液处于澄清状态;灌洗完成后应留置3~5 d的负压引流时间,待引流物清除干净后,拔除引流管。(6)灌洗时应加强临床观察,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仔细分析有无堆积,流入速度是否减慢,排液量是否减少,以及有无发生冲洗液外渗等现象,每日检测患者大腿中段周径,以利于观察分析有无发生患肢水肿现象,是否保持引流通畅状态等。(7)由于患者长时间缺乏运动,容易诱发远端肢体肿胀、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情况;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术后患肢抬高30°,加強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5 min)[4-5]。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优表示具有良好的全身情况,正常的体温,良好的食欲,无局部脓肿等情,无炎症;良表示仍然存在痛、红、肿、热等炎症情况;差表示较差的全身情况,存在明显的炎症表现[6-7]。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疾病复发率,复发表示皮肤形成窦道,流出了脓性的分泌物且长时间无法愈合,给予X线检查后存在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情况[8]。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统计学资料记录至SPSS21.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3.2857,P=0.0003)。见表1。

2.2 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病情随访,得知实验组无复发病例,常规组出现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分别为0与16.13%(5/31),说明实验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5.4386,P=0.0197)。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23±3.25)d与(38.65±10.23)d,说明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t=9.3229,P=0.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情况出现,常规组出现1例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与3.23%(1/31),说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0164,P=0.3134)。

3 讨论

急性骨髓炎患者若患病早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使得疾病继续发展,转变为慢性骨髓炎,根治率较低,为疑难疾病,具有一定的疾病复发率,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9]。

慢性骨髓炎实施手术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以及灌注负压持续吸引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10]。实施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过程中,于灌洗液作用下自動清创骨端,有利于促进骨痂形成,激发体内免疫能力,促进代谢修复能力递增,以防出现新的窦道[11]。其中封闭负压引流术依据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创面下敷料,从而使创面负压效果更低于大气压,利于术后伤口早日愈合,相比以往的伤口换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12]。

负压吸引后实施引流,以及时分解、排出坏死组织,保证创面保持清洁。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明显提高骨创面局部血流速度,促进供血量递增,有效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活动,利于创面增生修复,利于伤口愈合。值得一提的是,灌洗负压引流术治疗过程中,应具备有效负压引流,应加强临床观察,对压力适当进行调整[13]。

灌注负压持续吸引术对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加强临床上的观察与处理十分重要,可给予透明的粘贴膜便于观察创面的情况,无需每日帮助患者换药,便于将换药时的痛苦减轻,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与医疗成本,便于控制院内感染情况,将患者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改善患者预后[14-1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基础治疗的常规组比较,应用基础治疗联合灌洗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伤口愈合优良率更高,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16]。

综上所述,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给予灌洗术进行治疗,利于保证较高的治疗优良率,疾病复发率较高,便于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 李安明,韩晓强.抗生素灌洗与碘伏灌洗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比较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32-134.

[2] 王宇,梅继文,王宏伟,等.新型灌洗泵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83-87.

[3] 杨东兴,于志军,王振旺,等.清创单管灌洗引流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1):68-70.

[4] 黄海安.碘伏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141-142.

[5] 孔庆柱,杨佳宁,郭立涛,等.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6,22(5):771-774.

[6] 任一,胡建山,唐广应,等.CCD联合VSD治疗远期复发性骨髓炎的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 34(5):208-211.

[7] 龙亚周,朱泽兴,于燕,等.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9):716-720.

[8] 王军,孟庆鑫,薛卫平,等.病灶清除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股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5,45(10):1459-1461.

[9] 孙庆山,王芳,石恩东,等.抗生素珠链植入联合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37):76-78.

[10] 肖仙丰,陈海湛,谭碧贤,等.康复新液与创面接触时间对其联用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6):2331-2345.

[11] 孔庆柱,杨佳宁,王贺龙,等.三种处理方法对兔慢性骨髓炎病灶骨杀菌效果初探[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6,36(6):447-450.

[12] 周顺刚.慢性骨髓炎保肢治疗新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30):4297-4300.

[13] 罗建军,顾峰,王家威,等.抗菌药物药珠植入术与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08-3210.

[14] 刘江涛,万春友,张涛,等.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J].中医正骨,2017,29(2):47-50.

[15] 李强,宋世锋,张伟,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7,30(11):1059-1062.

[16] 陈玉兵.显微镜下病灶清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2):1597-1599.

(收稿日期:2018-08-24)

猜你喜欢
引流术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23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护理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
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引流术后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