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课时教学关联 提升单元教学整体效益

2019-03-28 01:24范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

范标

[摘   要]单元教学往往会分为多个课时,建立单元内课时关联是实现单元教学整体效益大于各课时教学效益之和的关键。以《自然界的水》的教学为例,通过建立单元内课时教学内容关联和学习活动关联,有效提升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单元教学;课时关联;整体效益;自然界的水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55-02

单元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单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及各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通过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的共同作用,使知识、技能、理解得以逐渐发展,产生越来越复杂的结果[1],从而促进单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今,实施单元教学、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所谓单元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是提升单元教学整体效益,实现单元教学整体效益大于各课时教学效益之和,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建立课时关联,主要包括课时教学内容关联、学习活动关联等。下面以人教版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建立课时关联,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知识结构

要建立课时关联,首先要厘清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分析,分析单元内容的层级结构及其逻辑关系,把单元知识内容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哪些内容之间可以建立关联以及如何建立关联、如何设计具有关联的教学活动,所以要先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本单元包括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及化学式与化合价4个课题。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形成如下单元知识结构。

二、 剖析教学内容关系,形成课时教学关联

1.教学内容的关联

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但这种联系不是各课时的简单组合,而是课时教学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所以需要具体剖析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点和发展点建立起来,使得下一课时的教学是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样才能实现课时教学内容的有效关联。

本单元4个课题包含的知识有水资源的分布、水污染的种类和原因、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水的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式的读法、化学式的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等,各知识主题之间看似没有多大联系,但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可找到以下关联。

2.学习活动的关联

课时教学内容关联的建立,解决了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问题,只有把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逻辑,所以要优化学习活动设计,使之形成单元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确保课时教学内容关联的有效落实。设计的关键是按照知识结构设计问题线索,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探究和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也就是用知识结构统领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2]。根据这样的理念,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可做如下关联设计。

三、教学体会

首先,通过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特别是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点和发展点的建立,不但使每个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清晰,更是建立了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先前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其次,学习活动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知识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有机结合,根据知识线索设计的学习活动之间有明确的内在联系,活动与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从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

這样的教学效益一定是单元教学整体效益大于各课时教学效益之和的,是最有效的。可见,建立单元课时教学内容的关联是实现单元教学整体效益大于各课时教学效益之和的关键,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  参   考   文   献  ]

[1]  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学的方法[M].7版.朱浩,译.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  何彩霞.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J].化学教育,2008(3):6-9.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半成品”式的辅助学习要得吗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