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19-03-28 01:24陆丽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陆丽娜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微粒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展示化学教学方法及对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的不断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愈加凸显,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微粒的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64-02

初中化学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在化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熟练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學,以生为本,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进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一、确定教学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学目标的确定对学生来讲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这个时期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进行学习,要求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A组)进行基础性学习;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B组)进行理论和技巧性学习;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C组)进行拓展性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微粒的基本性质》中“微粒是存在空隙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安排B组学生协助A组学生,B组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讲给A组学生听,A组学生只需对微观现象产生感性认识即可。以此类推,C组学生帮助B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快就得到了提升。最后,每组学生在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之后,进行自主练习。这样的教学,使得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的融洽、团结,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使化学语言更加严谨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难免会对化学中的名词、术语、方程式等感到陌生。这些化学语言记起来也比较复杂,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阅读时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引起误解。因此,教师应该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对出现混淆次数较多的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例如,《微粒的基本性质》一课中“烟”和“雾”这两种现象是学生发生混淆最多的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可通过实验对两者进行说明。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属于固体小颗粒;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这些白雾是盐酸的小液滴。很快,学生就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因此,教师在遇到相似的名词时,对这些名词一一进行解释和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快速区分记忆,从而帮助学生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积极落实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以生为本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虚拟实验的运用,能够解决化学实验中“一组多用”的问题。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虚拟实验,有效地提升了实验的成功率。同时,学生通过优化实验条件,一方面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如《微粒的运动》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将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再将其溶液倒入烧杯中,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换成其他氧化剂,其水溶液会呈现哪种颜色?这时学生根据虚拟实验进行训练,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和想象,将微观现象宏观化,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创新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因此,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1.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慕课(MOOC)的运用,使实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课前准备的十分钟给学生播放小视频,学生在了解基本内容之后,再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训练,效果自然不错。同时也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增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避免了“照方抓药”现象的发生。例如,在教学“微粒的空隙”知识点时,教师将这一基础理论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了解之后再进行实验:学生将压扁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不久,乒乓球便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证明乒乓球在压扁时分子间隔减小,遇热后分子间隔变大,从而使乒乓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结合生活经验,做好化学知识储备

在教学《微粒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互联系,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粒无时无刻不在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教师可举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如炎炎夏日,自行车轮胎不能打足气;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衣服在太阳底下很容易晒干;等等。这些有趣的生活实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奥秘充满了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综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掌握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重中之重,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能力、思维素养、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意识、态度、能力等指标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训练中,是未来展现学科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锋. 新中考·新变化·新调整: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120-122.

[2]  余国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中),2018(2):93-95.

[3]  彭雁鸿.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2018(1):66.

[4]  朱国定. 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J]. 化学教与学,2017(1):32-33+92.

[5]  古金彬.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新课程(中),2017(2):46.

(特约编辑 温 简)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