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2019-03-28 01:24邹家位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育

邹家位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因“科”施教,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遗传与变异;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87-02

在高中阶段,学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高考,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把升学作为学校首要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二是科任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中德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生物学是一門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科德育教育。笔者以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以下简称《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给予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达到感人、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与杨焕明教授一席谈”中,就“人类基因组计划”杨教授提到我国只是承担了“1%测序项目”;对同一问题,在《遗传与变异》中又提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参加了这项工作。中国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在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虽然只有1%的任务,但使我国具备了接近世界水平的基因组研究的强大实力,为21世纪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笔者还介绍了我国有关遗传学研究的背景:我国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水平的研究,起步非常晚,晚于西方国家将近200年,但我国遗传学的研究成就举世瞩目,为人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遗传与变异》第2页讲道:“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并潜心研究了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实验当时并没有被世人理解,30年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并被其他许多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讲解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越性之外,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高一下学期进行的,尤其像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当地重点高中,学生在初中也都是佼佼者,但是到高中后,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一些挫折,挫折感非常强。对此,在讲解该知识点时,笔者以孟德尔面对挫折的态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目前学习、生活的困境,再适当地延伸与总结:“学习过程和科学发现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的!”以此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

三、 实施国情教育

我国近些年发展迅速,GDP总量已超过日本,世界排名第二。对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而感到自豪,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总体实力还相对较弱,无论国民的科学素养还是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盲目自信,要客观对待,奋起直追。

例如,在《遗传与变异》第40页中讲道:“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说明我国生物学研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最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却是19世纪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对此,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能只看到国情的优势,看不到国情的劣势;不能只讲好的,不讲坏的;不能只讲成绩,不讲落后面。以上实例说明,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必须实事求是地讲国情的优势和劣势,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

四、实施唯物主义教育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正确的“三观”作为教育的灵魂。

例如,在讲解《遗传与变异》第110页“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时,要和学生说明这个学说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由于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拉马克遭到了种种非难和攻击,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而是把为科学事业做贡献当作最大乐趣。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灌输唯物主义思想,把生物科学的进步、发展和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联系起来,从而使生物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除此之外,笔者还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理性思考。

五、实施法制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基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

例如,在《遗传与变异》第106页中讲道:“2001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实验、生产和加工、经营、进出口、商品标签等做了详细规定,对于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中国在转基因问题上和国际有关管理法规保持一致。”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把相关知识点同转基因生物的国内、国际相关法律和规定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遵纪守法”的观念。

总之,在《遗传与变异》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挖掘,就可以将生物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正威,赵占良.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华.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7-19.

[3]  闰玉莲,甘江英.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J].生物灾害科学,2013(2):241-245.

[4]  周晋.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128-129.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