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摭谈

2019-03-28 01:24胡勇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效率

胡勇华

[摘   要]有效教学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教学即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中,钻研教材是基础;课堂引导是关键;培养兴趣是途径;实验教学是手段;课外实践是补充。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效果;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89-02

有效教学,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教学。其中,有效果是指教学结果符合预期目标,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有效率是指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有效益是指在保证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活动系统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实施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一、钻研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离不开教材。因为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尤其重要的是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交流平台。而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钻研生物学课程标准就是了解生物学科教材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教材还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及各单元间的联系。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栏目,这些栏目出于引导学生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和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的目的而设置的,比如“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设置活动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分析”与“观察与思考”这两个栏目提供图文资料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栏目,回答栏目中的问题,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本质与内涵。

二、课堂引导——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和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精选并表述了50个重要概念,用重要概念作为最基本的知识框架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围绕重要概念开展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概念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概念有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在对一些现象或事物进行解释时,学生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鱼》前,学生头脑中已有这样的前概念:凡是名称中带有“鱼”字的动物都是鱼类。而像鲸鱼、甲鱼、章鱼、墨鱼等,在教师讲解鱼的重要特征后,学生明白了它们都不属于“鱼”类。而海马的名称中不含“鱼字”,它却属于鱼类,从而纠正了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又如,学生认为“会飞的动物就是鸟类”,对此,教师可通过举例的形式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如蝙蝠虽然有翅膀会飞,但它不属于鸟类,它符合哺乳、胎生的特征,所以它属于哺乳动物;而鸵鸟和企鹅虽然不会飞,但符合鸟类的特征,所以属于鸟类。

三、培养兴趣——有效教学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成就感,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生物学中有很多插图,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插图呢?很多喜欢生物课的学生能自己把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模仿画出。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插圖模仿绘画比赛,并全班进行评比。学生积极性高涨,都能非常用心地绘制生物插图。对于画得好的生物插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若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每学期在全校开展一次生物绘图比赛,将比赛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校展览。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物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诗歌将学生自然带入美妙的生物世界。比如人教版4册生物教材引用古今中外的诗歌共有25首,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说明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说明春天来临时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等等。通过结合文学诗歌欣赏,学生发现生物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生物学与语文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讲完生物的特征后,引用“枯藤老树昏鸦”要求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时,全班学生立刻能齐声朗诵并准确地在诗词中找出对应的生物与非生物;当讲到食物链时引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这样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生物教学效果。

四、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的手段

没有实验就没有生物学。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多是教师照书“念”实验,而不是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不能真正得到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也就无法得到保障。“纸上得来终觉浅,动手操作方是真。”比如,教师在教学“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个实验前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熟悉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入实验室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插图结合显微镜实物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为下一步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如何对光及观察”等问题。有的小组学生在对好光后观察到玻片标本上的植物细胞特别兴奋,他们第一次看到微观世界,体会到生物世界如此美妙,非常有成就感。这种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思维能力。可见,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形成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促进生物有效教学的实现。

五、课外实践——有效教学的补充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对生物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例如,在学校,教师可以每周在实验室开设“生物第二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昆虫标本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同时使他们的知识面和知识视野得到拓宽。此外,为了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校园一角开辟了一块生物基地作为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师生齐动手栽种了辣椒、茄子、玉米等。播下去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当玉米长大后,教师在生物基地现场给学生讲解如何人工辅助授粉,如何让玉米得到充足光照(做到合理密植)。学生在阳光下现场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能力无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任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均得到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高峰,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秦伟,王安利,陈小麟.初中生物学教科书经典教学实验介评[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4.

[4]  李伟.思维型实验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5(9):38-39.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效率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