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之我见

2019-03-28 01:24黄桂琼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黄桂琼

[摘   要]实验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師的把握。教师必须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实验设计的合理化;应灵活安排实验的场地和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建家庭实验的网络管理,增加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关注学科融合,以实现生物实验学习的多元化。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生物;示范实验;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2-0093-02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生物教材重视实验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和调查实习等实验类型。那么,教师如何强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实验示范,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因此,教师上实验课,首先要身穿实验服,其次在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等方面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丝不苟的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常用的解剖器(镊子、解剖刀、解剖针等),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用水清洗,再用干净的纸擦拭。对于这些实验操作细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二、设计实验预习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预习任务

实验课前,教师要花大力气,精心拟定实验预习提纲,布置实验预习任务。这样,学生才会针对性地去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的知识,并查阅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在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前,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淀粉有没有甜味?(3)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后有没有甜味?(4)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变蓝色吗?(5) 馒头在口腔里咀嚼时间长了有什么味?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要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为思维开阔的学生设计一些更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如:(1)为什么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求约37℃的恒温?(2)为什么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多加了会出现什么现象?(3)如何收集唾液?这样,可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实验,做好每一个实验。

三、设计家庭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的分组实验中,一些“探究实验”和“再探究实验”的完成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无法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生物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将实验时间提前1~2周,并结合生活实际,将周期性长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为学生的家庭实验。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等探究性实验,教师可设计成家庭实验并指导学生在家里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同时以小组为单位,以班级为群体,建立家庭实验的网络管理。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和监督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他们的实验计划和实验现象,及时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对于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应给予奖励并将其保存在实验室的“自制教具”一栏,供学生学习。

四、灵活安排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第一,将部分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分组实验。例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可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并利用教室里的盆栽植物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可观察到塑料袋内的水分是由生物体内散失出来的,从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力,让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结论。

第二,恰当地调整实验时间,提前或推后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实验,教材中将实验时间安排在3月中下旬,实际可推后两个月。教师可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亲自饲养家蚕,并要求用两种桑叶喂养(一种是当地的小桑叶,另一种是网购的南方大桑叶),要求每天喂养,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发育变化。教师同样要进行网络管理,及时和学生讨论分析饲养家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饲养结束后,教师重新再上这堂实验课,让学生讲述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会更加生动有趣,并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学生总结出“小桑叶喂养的家蚕比大桑叶喂养的家蚕吐丝量少,蚕茧不够紧密,产卵数量也少,因此家蚕的养殖业适合在南方发展”的结论。这样,显然将知识学习提升了一个层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强化学生探究能力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很多疑问,这是青少年的天性,故而对学生传授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启发学生多层面深入探究。例如,对于“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这一实验,教材所釆用的实验材料是盆栽的天竺葵(俗称“臭海棠”),臭海棠因叶片气味刺鼻很少有人养,这一实验材料难以取得。而玻璃海棠花色鲜艳,很多人喜欢养,且其叶片光滑,大而薄,容易脱色,非常好用,又便于获取,因此可以选作实验材料。教师还可启发学生选用教室里装饰所用的绿萝、吊兰等叶片较大的植物来做实验材料。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开学初将家乡的豌豆种在教室的花盆里,责任到人管理好。这样,学生就可以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两个月后豌豆长出7~8片叶,正好用来做这个实验。做完实验后继续养在教室里,接下来,学生就可看到它开花、结果的过程,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花、果实、种子的结构,见证豌豆(绿色植物)的一生。此过程中,师生共感快乐,分享快乐。一个探究性实验的大胆尝试,让学生完成了多层面的实验观察,收获良多。

六、注重学科融合,实现知识贯通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其发现发展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显微镜是物理学中的光学仪器,借助显微镜人类才发现和认识了细胞,并且提出了细胞理论。可见,细胞的发现和认识不仅仅归功于几位生物学家,同时还与物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要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可利用碘与淀粉变蓝色的原理,可用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现象都与化学知识相关联。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发展之间的交叉性,从而明确要学好各门功课,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总之,教师在强化生物实验教学上做文章,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意义深远。

[   参   考   文   献   ]

殷军民.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 (2):22-23.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