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应有的文化气象

2019-03-28 10:32沈茂德
江苏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训中心宁静常态

沈茂德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概念、新思想猛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运行和学校常态,随之,新课程、新课堂、新教育的各种范式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整体上看,教育改革与教育实验呈现着蓬勃的姿态,但当我们理性地反省、冷静地剖析,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那就是:关注学校应有的气象——宁静。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华银这样写道:有谁能想象,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其忙碌和闹腾的程度吗?校长们,“忙”;教师们,“很苦”;学生们呢,“十分累”……知名特级教师吴非呼吁“让学校静下来,静下来”。他认为: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所替代,师生疲于奔命。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

在我看来,学校就是学校,应该保持一种校园特有的宁静,每一所学校应该有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校长,更应该像农夫那样朴实、勤奋,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专注、那样真实地研究学校的生活,研究孩子们的成长。

浸润教育36年,我对校园有了深深的眷恋,行走在校园里,校园的铃声已成为生命节律的召唤,对教育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但每每冷静地审视教育浪潮中的某些“创新行为”,有时却给人一种几乎“窒息”的感觉。××教育,××模式,××典范,犹如雨后春笋;走进一些“闹腾”得厉害的学校,却悚然发现,学校常态的课程、常态的课堂、常态的管理,似乎依然“涛声依旧”……

没有创新,社会就没有进步。但何为创新,如何创新,这就存在着一个方向的问题了。值得警觉的是,倘若教育创新只是产生了许多大而又大,泛泛而谈的“理念”,倘若把名词当作了思想,而没有真实的行为,它就变成了“忽悠”;倘若“创新”只出现在领导视察、评估验收时,这种“创新”就成为表演;我们更必须认识,当这类“创新”成为一些校长的思维习惯和“学校发展”的技巧时,它的危害是严重和深远的。

对学校来说,教育首先应该营造一种氛围。学校其实就是“种子”萌芽的一片土壤,一种影响“种子”生长的文化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经过渐染浸润而成为人才。孟母三迁,她所追求的就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培训中心宁静常态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智珠二则
五行真经(9)
喜欢宁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