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词翻译的几点误区

2019-03-29 07:50罗白才让
成功 2019年2期
关键词:汉藏译作新词

罗白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呈现地球村模样的当今世界,毋庸置疑,翻译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进行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也因人类的需求而日益剧增,而通过翻译表达新生事物的名称更是各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各藏区厘定并出版了新词词典,但三大藏区方言之间莫大的差异,加上译文出现的各类误译等的问题导致难以被译语文化接受,词典的规范性就无从谈起。

无论是何种语言文字,其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进行汉藏互译,掌握各种翻译方法是及其重要的。尤金·奈达是成果颇丰的翻译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共性论者,他认为:“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一定能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一个民族使用的“落后的”语言结构并不会“限制”它对世界认识的能力,而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一些新词必定是需要通过音译来表达,所以我们也应当合乎群众最能接受的方式来翻译,而不是只顾表达原文所指含义。翻译并非用一到两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事情,应该由规定严格又具有权威性的集体或者机构来做。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探讨误译,乃是不应当之事。但是,当今汉藏新词翻译误译之处,不计其数,无法视而不见。结合自己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些问题,并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词音译不统一的问题

早在1000多年千,藏民族就拥有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书——《语合二卷》。此书主要是根据当时藏语言的特点,总结先行各大翻译家的经验,并通过规范程序厘定的。但是,时过境迁,藏语言也在各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后来的翻译家都几乎是对《语合二卷》进行解读和注解,很少有研究者从语言学、词汇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角度细致分析和推理来写翻译理论或论文。为了合乎藏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用新方法整顿和分析新词误译的更是少之又少。如今,凡是会一点藏文和语文就做翻译工作。因此,出现了一词多译的现象。首先谈谈人名和地名,单位名的翻译不统一。如:

?

总结上表,我们可以推断,按照安多地区的发音,“ ”和“ ”汉字“津”会用后加字“”读出,而按卫藏的读法就得以后加字“”收尾。诸如此类的发音方法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个词语在一篇译文中出现几种译文的问题需要我们多加思考。像“ ”、“ ”、“ ”、“ ”等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本当中,这个责任应归咎于五省教材编译处。“兰州”译成“ ”,这是新出现的译文,它在藏文古代文献被译成“ ”、“ ”和“ ”。我们应当把原有的词语竭力运用到先行翻译事业中。总而言之,第一是方言的发音方式不同,第二是不去借鉴已有的译文,而是一味地去创造新词,正是出现一词多译现象的原因所在。

二、新词翻译不准确的问题

(一)过分的直译

一般来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会对各民族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汉族人口众多分布范围广阔,汉语言正在逐渐影响到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因此,众多藏族译者照搬汉语词汇直译出的新藏译词汇也在日渐增多,具体举例如下:

“绿色食品”表示食品干净无污染而不是食品的颜色,译作“ ”实属可笑,我认为译作“ ”或“ ”较为妥当;“流量”一词译作“ ”表达不出任何含义,而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一词更为恰当贴切;“望远镜”译为“ ”表达不出词汇原意,而“ ”一词是民众广泛使用的词汇,比较符合原意;“原告、被告”译为“ ”、“ ”的话词义生硬难懂,译作“ ”“ ”更加恰当方便。

藏译新词不符合藏语语法规范,意思表达不准确的现象已成为现今的一大问题,避免生搬硬套,符合藏语特点的译法显得日益重要。

(二)不会使用藏古有词汇

回顾过去,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奋勇敢的民族,藏族的语言和文字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瑰宝。在宏大的藏语言宝库中有着丰富而全面的词汇,当代译者若能掌握好本民族的文化,巧用古有词汇就可以避免硬搬汉语词汇,解决译文生硬难懂等问题。具体举例如下:

?

除了以上例子以外,藏语中还有六十数位等很多有关数字的词汇,但是许多数学课本中将十万、百万、千万等数位直译成“ ”、“ ”。

(三)不重视新词翻译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时代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新事物和新词汇日益增多。不管新事物有多丰富,都要为其选取恰当的名称。在命名新事物的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不经思考乱取名字,要以有权威的翻译机构或出版社所出的汉藏翻译词典为依据,符合统一标准,这是每一位译者的责任和义务。《正字智者之源》中说“佛经自始至终都讲,善和实践解脱是实现解脱和遍知的唯一道路,译者也需谨遵佛陀的教诲,摒弃私念”,这是译者的基本准则,当代译者也必须要遵循。

总之,如《藏族翻译史论概要》中说“当代新学科中的新名词是以前没有的,重点是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读者一看便能理解其含义。”名词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想表达出正确的意思,正确的名词是不可或缺的。现今,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具有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等特点的新名称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因此,根据以上特点命名新产品取决于该民族的翻译工作者。译者要在熟练使用双语的基础上,掌握各类学科知识,秉持勤恳严谨的态度,热忱于翻译工作。一篇短文并不能阐释很多翻译误区,笔者谨以此文章供给广大读者,是为了汉藏翻译家和博学者引起关注和重视。

猜你喜欢
汉藏译作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汉藏姐妹一家亲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
《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读后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