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溢出视域剖析经济运行中教育减贫效应

2019-03-29 01:16张彤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期

张彤

摘要:以FGT指数衡量精准减贫效用,从溢出角度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问题,围绕教育提升自生能力、减缓贫困的中心观点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FGT指数;Morans I;自生能力;减缓贫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1.013

1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扶贫作为一种全国性公共品,存在“免费搭车”的可能,仅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天然地承担缓解贫困的职能,而在众多扶贫方式中,经济扶贫最常用,但教育扶贫却最为持久有效。理论上,财政教育支出可通过转移支付,或是以改变贫困人群内外部环境的手段直接减贫,也可以改善生产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间接减贫。现有文献大多利用传统面板模型,以各类财政支出水平为解释变量,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或官方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得出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包容性偏向农村,防止踏入“贫困陷阱”的重要举措,但因政策时间滞后、挤出效应、地区吸收能力差异等,极有可能不尽人意;也有少数文献囊括外溢性使用空间面板模型,但因地区选择差异,使得外溢性检验结果及减贫效应显著与否存在明显的地域偏向,未能揭示一国层面教育减贫问题,未能提供普适性建议。

2实证分析

为探讨经济发展中财政教育支出是否存在空间外溢性及减贫效果如何,我们做以下工作:第一,以收入分组数据测算FGT指数用以“精准”衡量贫困程度的三个层面;第二,采用Morans I 检验财政教育支出、经济发展、贫困是否存在外溢性;第三,构建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减贫效果并进行成因分析。

2.1FGT指数测算

FGT指数函数连续表达式为Pα=∫z0z-xzαfxdx,其中z指贫困线,x代表居民收入或消费能力,f(x)为居民收入或消费能力的密度函数。α是非负参数,当α依次取0、1、2时,Pα分别代表反映贫困群体人口占比的贫困广度指标(H),反映贫困群体收入水平与贫困线间距大小的贫困深度指标(PG),反映贫困群体内部收入差大小的贫困强度指标(SPG)。此外,因无法获取贫困群体的详细收入,采用以收入分组数据拟合lorenz曲线的方式测算FGT指数,拟合lorenz曲线的方式有两种:GQ模型和Beta模型。

FGT指数的计算涉及到贫困线的选取,而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采用过“1978年标准”和“2008年标准”,当前采用的为“2010年标准”又称之为现行标准,因而为保持可比性需正确选择贫困标准。借鉴鲜祖德(2016)的做法,对历年贫困线进行调整。运用世行POVCAL软件,比较两种模型的拟合结果,择优选取并得出FGT指数值。

2.2空间外溢性检验

Morans I为率先运用于全局聚类检验的方法,用以查验整个分析面板中相邻区域间呈现的空间状态如何,是相似、相异,还是相互独立。Morans I取值区间为[-1,1],正值代表呈空间正相关分布,负值则相反代表呈空间负相关分布,零值代表呈空间无序分布,Morans I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越强烈。

选取2005-2015年全国1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使用stata13软件计算财政教育支出、经济发展以及贫困程度的Morans I,发现财政教育支出存在微弱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关联度逐步增强且正向外溢的态势,贫困三指标的Morans I值均大于零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贫困程度表现出空间波动正相关性。

2.3实证模型

依据Morans I检验,若使用传统面板模型会因未囊括空间交互效应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在建模中应选择空间面板模型,主要包括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以及空间误差模型(SEM)。

2.3.1变量含义及来源

为探讨囊括溢出性时经济运行中财政教育支出减贫效果,选取如下变量,各变量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2.3.2回归结果

假定当被解释变量依次为H、PG、SPG时,为模型1、2、3,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两类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1)依据Anselin et al.(1996)判断原则,可得模型1采用SEM模型,模型2、3采用SAR模型,观察模型各自R-squared、sigma^2统计量的值,也发现所选取的模型拥有良好的拟合度,能较为清楚解释贫困变动。此外,表中结果明晰显示贫困的溢出效应显著,本地区贫困程度变动會显著影响邻近地区贫困程度,OLS估计不再有效,与Morans I数值协同印证传统面板模型存在偏误而空间面板模型估计是妥帖的。

(2)从各模型估计结果看,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与贫困三层面显著正相关但系数较小,这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当前由“福利配额制”为主导的瞄准模式因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缺陷存在严重的瞄准偏差,不能精准锁定贫困人口进而致使部分教育扶贫资金未能适得其所,未能发挥资金应有的效能;第二,贫困者受教育层次过低,以投资人力资本获得额外收益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并非立竿见影之事,且义务教育只是减贫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贫困家庭若只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并不能使其掌握一门必要的生存技能,不能在未来时间很大程度上提升贫困群体收入,甚至还会因上学开支而愈发贫困;第三,教育成本弥补力度不够大。当前我国落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对该阶段教育成本弥补力度较为充分,但在高等教育阶段虽建立起了困难补助、奖学金、助学金、伙食津贴等较多形式混合存在的政府补助体系,但弥补力度相较来说还是不足的,使得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望而却步或是费尽积蓄供读子女上学,致使贫困加深。

涓滴效应显著作用于贫困的三个层面但其作用力较弱,可以看到系数相对都较小。经济增长仍然会以改变供需结构的方式提高土地及人力资本报酬、会以推动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自由流动来增添新的就业机遇、会以促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开创绿色发展,但经济增长减贫的固有特征即只能广扶而不能精扶,使得此类扶贫与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耦合度不高,不能完美实现“对症下药”,致使经济增长带来的减贫效果变得愈发微弱。

3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概要提出下面几个政策建议:

(1)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程中,尤其要做好第一步“精准识别”,“先破后立”打破固有制度路径推进制度变迁进程进而完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此外,弥补全额义务教育成本、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成本、促进普适奖学金、提高国家奖学金金额等手段,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抓住获取高收入能力的机会。再者,做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为贫困地区使用该部分资金作为授权松绑,使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更具导向性,更好发挥资金整体合力,为“扶教育之贫”以及“依靠教育扶贫”夯实基础。

(2)扩大溢出效果、提升减贫绩效。首先,推动邻近区域带帮扶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空间联系效应。此外,优化完善交通网络设施规划,触发时空压缩效应,缩减交易成本,强化空间关联效应。再者,从经济、政治等多个维度打破社会排斥现象,促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构成循环累积、自我强化机制,为贫困者提升自生能力、提高自身收入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

(3)政府支持是减贫的重要一环,是解决扶贫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应在精确瞄准下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进行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更多金融类资本、撬动各类社会资本用以加快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达到减贫的目的。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协作共同确保贫困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消除教育不平等的代际累进状态,以促进贫困群体受教育的方式消除“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徐爱燕.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基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7,(01):116118.

[2]文雁兵.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5,(04):8289.

[3]严成樑.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06):414.

[4]鲜祖德.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贫困监测[J].统计研究,2016,(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