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方法创新研究

2019-03-29 01:16颜柯王心如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方法创新教育培养

颜柯 王心如

摘要:选聘大学生村官到乡村任职是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也十分密切。通过探讨教育培养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中的现存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创新方法。提出了在教育安排上要体现超前性,在培养对象上突出针对性,培养内容上注重系统性的对策。这对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具有积极地意义,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实现理想和价值,繁荣振兴乡村。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1.032

选拔大学生到村镇任职是党中央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惠及到中国亿万农民的民生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村官人才的输送过程中,教育培养的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就任后是否具备有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工作中是否能够良好地施展业务手段。需加强对栽培大学生村官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路径进行创新,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积极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打造高质量的大学生村官来繁荣振兴乡村,开展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力。

1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1)促进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需要。角色认同是指和角色一致的具体行为和态度,是一个人愿意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并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大学生村官对自己角色的认可和接纳,可以使他们对村官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融入到村官职业的角色中,大学生村官对自己角色的认同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认同方面意识较模糊和不坚定.很多大学生普遍的对自身期望比较高,并会将这种期望带入到新的角色身份中,他们承担的责任、期望过多过重,不免会引起角色超载。大学生村官角色中对社会期待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差异,间接会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实际效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角色认同方面的教育培养,引导并促进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同。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恰当的心理指导和教育培养,及时地使大学生村官认同自己的新角色,帮助他们在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现有环境、职业角色以及社会期待上,可以能动地判断、确定自身角色的发展方向和行动实现的路径。

(2)加快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的需要。大学生村官是我国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为加快现代化进程而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只有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农村情况,适应农村的生活,才能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的社会环境是陌生的。适应农村需要求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环境面貌、生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有个基本的了解和判断。由于当大学生村官到乡村任职后,有很多人不能快速地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热情逐渐减退,甚至出现辞官的现象。于是,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农村环境适应能力很有必要,需要更加专业的教育培养来加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适应力,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这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尽快地投入到基层社会的工作当中。

(3)提升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学生在高校的时候,学习的大多都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要承担起建设和振兴农村的责任,但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不能仅是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多大学生村官在素质方面,存在着理论素养不够、目标不够坚定、集体意识弱、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等问题。因而大学生村官应该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上全方面发展和进步,不断突破自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村官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技能上加强他们的涉农知识和经验,在学习上有利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及时了解国家最新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的学习精神。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体会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觉悟、道德信念以及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和振兴农村,带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现存问题

(1)忽视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农村社会生活的有序对接。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农村社会生活的对接体现在大学生从安逸舒适的校园生活中走出,转而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进行过渡和连接。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充分获得对乡村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基本状况的学习和培训,对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水平、工作氛围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并无明确的了解,当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就职,感受到农村生活和自己曾习以为常的校园生活之间的区别,远比自己想象得大,可能会因为落差感而产生校园生活与农村社会生活对接时的困难,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村官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将大学生村官的校园生活与农村生活实现有效对接,对实现大学生村官积极建设农村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村官的现存教育培养中,忽视了通过岗前培训实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实际的有效对接。忽视了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农村生活对接的引导。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对他们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关心较少。导致了当大学生村官初入农村任职时,对于很多问题不知如何下手,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打退堂鼓等消极因素。

(2)忽视大学生现有知识与村官应有知识的客观承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以及课程的编排设定,基本上很少与“三农”知识有所链接。因此大学生村官需要加强对农村的基层工作方面的学习。建立一套完整、合理以及综合性较为突出的涉农知识体系,包括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计生等诸方面。用合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弥补他们自身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他们的知识库存,将所学知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这对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村官的现有知识结构与农村基层的工作性质相差较大。因而大学生村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难以良好地完成涉及不同领域的工作任务,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力不从心。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构建并完善村官知识体系,将他们之前所具备的旧知识与涉农知识有效地承接起来,并互相影响产生实际作用,使大学生村官在处理三农问题时,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能力,科学合理地解决难題。

(3)忽视大学生人生理想与村官现实发展的合理衔接。大部分大学生的理想是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和体面的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选择村官这条路,一方面为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村官这个平台展现自己。但大学生的理想在村官现实发展的路上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当大学生村官想要推出一个项目和想法时,由于资金短缺或技术无法支持等原因得不到回应和解决,在村官工作中不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其次,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内容安排,政策上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位,使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普遍感到困惑。另外,由于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技能偏离了农村发展的需要,难以在工作中施展拳脚,使大学生村官感觉在农村发展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在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方面,应对他们的就业观念进行更新和引导,为他们树立起长期服务基层的意识,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与做好村官之间能够做到协调转换,使大学生村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创新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方法

(1)教育培养安排上要增强超前性。大学生村官教育的超前性是指在教育培养方法上要依循预见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提前培养。以往的教育培养目的性太强,而忽视了大学生村官个人是否吃得消。大学生村官相关的培养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创新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也把握地不明确,忽视了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重要性。提前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应利用国内先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方式,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体验,帮助大学生村官学习农业技术,提高培养效率。在遴选大学生村官的期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课时,在可预见的条件下,将他们之后可能會面对的问题进行细化和讲解。在大学生村官遴选之后,对他们的培养应契合党和国家为加快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和推行的政策,教育培养上加强时代性,组织大学生村官去了解和体验科技示范项目、农业示范园区、扶贫开发项目等基地,充实他们的业务知识,鼓励他们在时代的前列建立前瞻精神,加快推动繁荣振兴农村的目标。

(2)教育培养对象上要突出针对性。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和长期的制度性措施,大学生村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上要突出针对性,这对将大学生村官培养为奋斗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工作者而言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很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岗前培养,教育内容也相对缺少系统性。在遴选大学生村官之前,可以将他们定期集中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开展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三农教育培训,从而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地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做准备。遴选大学生村官之后,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属性,就三农问题上开展创新型的实训平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此实现工作经验的积累,锻炼他们在工作中的实操能力。

(3)教育培养内容上要注重系统性。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现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去加强编排的知识结构,这对促进大学生村官在教学内容上的兴趣具有帮助性的意义。目前的大学生教育培养系统中存在着实效性不强,实践性不突出及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目标不能较好地完成。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内容,编写上应覆盖当地农村主导产业的适新技术,要符合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特性和学习需要。在学习内容上突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打造一个稳定且具备科学有序的培育结构。为开展创新性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供有效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2]李雨莲.初任大学生村官环境适应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以长春市九台区为例[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

[3]毛园,张环.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进路研究[J].荆楚学术(第二辑),2016,(4).

[4]马文婷.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江汉学术,2015,(9).

[5]李京肽.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问题[J].农村经济,2013,(11).

[6]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

[7]刘福忠,袁海萍,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浅析[J].学理论,2013.

[8]翟纯纯.新形势下高校对“准”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9]章霁,张庆.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方法创新教育培养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