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挤钱学森一幕在美重演?

2019-03-30 06:15
环球时报 2019-03-30
关键词:钱学森竞争对手嫦娥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3月28日文章,原题:带领中国飞向太空的人副题:美国的政治偏执妄想令钱学森离开,同样一幕会发生在新一代中国人才身上吗?太平洋两岸的政经关系紧张在加剧,在美的35万中国留学生意外卷入纷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留学生群体,许多中国人来到美国是因为其开放,但现在一些人害怕了。随着贸易争端升级,特朗普政府视中国留学生为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窃取的潜在犯罪者,限制中国公民赴美高校就读,缩短理工留学生的签证有效期并加强审查。

美国这样做,是在把大量人才拒之门外——而且不是第一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最杰出的一些学者曾被美国排挤走。或许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钱学森。他是在中国出生、在加州接受教育的科学家,参与了创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当初在猜疑和仇外政治气氛中,他离开美国,回国创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2009年去世,此前中国已启动探月计划“嫦娥工程”。10年后的2019年,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为人类首次探索月球背面。

钱学森以来,美国和中国从敌人变成谨慎的盟友,再变成潜在的朋友,如今又成了战略竞争对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称,“如果说今天能从钱学森事件中得出什么结论的话,或许就是美国最大的安全损失都是自己造成的。同样的教训适用于当前。目前在美的35万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只是普通民众,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瓜葛。且多数人想要最终回国工作。

签证限制和疑神疑鬼,无助于美国的吸引力。对科技人才来说,如今的中国比上世纪50年代更具吸引力,华盛顿有必要认真考虑把这些人才留在美国。华盛顿非但不应盲目地给(中国)留学生贴上知识产权窃贼的标签,反而应该重申其开放的价值——这是美国相对其竞争对手的一项优势,留住美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所需的中国人才。否则,未来的“钱学森们”将会在上海而不是硅谷工作。▲

(作者TianyuFang,陈俊安译)

猜你喜欢
钱学森竞争对手嫦娥
钱学森之答
“又见钱学森”
竞争对手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李斌:从失败中寻觅先机
“嫦娥”为何撞月?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