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帽考释及现代设计研究

2019-03-30 03:51宋晓薇詹炳宏
设计 2019年24期
关键词:毛毡毡帽设计创新

宋晓薇 詹炳宏

摘要:毡帽采用羊毛纤维擀毡一体成型,其特殊的工艺特点打破了传统帽子制版、裁剪、拼接等制作方式,是帽子发展史中的一次颠覆性创新。文章从毡帽的兴起及未来发展趋势入手,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新材料、新工艺结合,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基于毡帽特殊的成型工艺,通过基础研究和材料试验,分析羊毛到毛毡的形成过程,了解毡帽的工艺与演进,总结毡帽的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发掘传统制毡工艺的当代价值,探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传统毡帽工艺与现代设计思想的结合与应用,推动传统制毡工艺的转型升级,提升毡帽在当下配饰产品中的审美价值、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毡帽 毛毡 传统技艺 设计创新 设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2-0096-03

引言

羊毛擀毡制帽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毡帽的制作过程,既是通过技艺展现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也是建构一个物态化的文化体系和实现创作的过程[1]。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传承传统手工艺,越来越多的羊毛毡服装服饰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哈维兰先生在《文化人类学》中提到“文化必须有变化的潜力,以适应新的环境或适应变化了的关于现存环境的看法”。【2】传统的毡帽制作技艺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须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因此,毡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应呈现新的视觉演绎,这对提高毡帽工艺的艺术性、丰富羊毛材料的工艺技术、推动羊毛毡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毡帽小考

《资暇集》中有“冬则不御霜寒,夏则不障暑气,乃(以)细罽代

藤,曰毡帽,贵其厚也”。毡帽是一种用粗羊毛所擀的毡制成的帽子,

广泛流行于北方游牧地区,新疆汉楼兰遗址和罗布淖尔墓都有出土

汉代时期的毡帽,唐代时有用白毡制作的毡帽,叫“白题”,用乌羊

毛制作的毡帽叫“浑脱”。所谓“毡冠”是在北方地区及西域少数民

族地区流行的一种以细罽、毛毡、羊绒或羊皮做成的首服。辽代毡冠

[3]

夏天避免太阳的暴晒。在中东,特别是在伊朗的游牧民族中,制毡技术卓越,他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制作出弯曲的圆顶帽,而且每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帽子的样式,从一个人的帽子中便可以看出他所在的区域。巴克蒂亚里人的帽子是黑色圆顶的,宗教徒或首领是白色的,卡什卡伊人是带耳垂的白色毡帽,卢尔人和库尔德人戴白色圆顶毡帽,并用羊毛和丝绸刺绣,如图1。这些帽子被讲突厥语的人称为博鲁克或博克,伊朗人和库尔德人则称为科拉。[4]北非也有毛毡,特别是摩洛哥和埃及,從公元一千年开始,那里就发现了毛毡,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下,毡帽也传到了南美洲,在大英博物馆里有许多安第斯山脉和厄瓜多尔帽子......

毡帽在英国很受欢迎,到16世纪,伦敦有三千名工匠在大约四十个车间里工作,并且由工坊逐渐转变为工业生产。最高的帽子是1797年引入英国的高顶礼帽,它在各阶层中流行了50年,圆顶礼帽在19世纪40年代被引入,一直风靡至今。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英国成为向中东地区出口毛毡的净出口国,同时也向西藏和不丹等远东地区出口细呢毛毡,用于制作服装,如图2。

毛毡的密度使得它在战斗装甲中起到了保护作用,荷马把奥德修斯描述为戴着头盔的人,罗马士兵在社交场合,也会穿着紧身毡制斗篷。获得自由的罗马奴隶剃光头、戴毡帽,对他们来说,毡帽是自由的象征。

今天,在中亚和蒙古的游牧民族中,包括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阿富汗人、俾路支人、高加索人、蒙古人、西藏人等等,无论是定居的还是游牧民族,都有制毡的传统,如图3、4。蒙古族和藏族帽子的种类和范围也都很广,据统计蒙古族有100多种传统头饰,它们的用途从仪式及宗教场合到日常穿着都不尽相同,每种帽子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毛毡作为材料。西藏有夏帽和冬帽,夏帽佩戴开始于每年的3月8日,冬帽开始于10月25日,到那时无论天气如何,都要佩戴规定的时令帽。有两种非常流行的帽子样式,一种是平顶的“金花帽”,底面有一块黑色的毡子,为桶形,外部用金丝线和织锦缎镶饰,另一种是类似于一根很高的毡管,官员和普通百姓都戴。这种帽子的样式延伸到附近的少数民族,以及邻近的拉达克人和缅甸人。

虽然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现了毡帽或者至今仍有佩戴毡帽的传统,但是毡帽究竟起源于什么时期?在哪里被发现?却由于毛毡中羊毛纤维的可降解性,使得考古证据非常罕见,起源问题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定论。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木乃伊,最年长的一位来自楼兰地区,因为她外表平和,保存完好,当地人称之为“楼兰之美”,她和一个同伴都戴着黄色的毡帽(这种颜色可能已经褪色了),每顶帽子上都装饰着长直的羽毛,这些木乃伊据悉在公元前2000年至1800年左右。

二、毛毡特性与传统制帽技艺

(一)羊毛毡的工艺特性

对羊毛纤维的观察发现,每一根都覆盖着平鳞,鳞片指向纤维的尖端,所以朝尖端抚摸时,会感到很光滑,朝底部抚摸时,会感到粗糙。把热水加到羊毛里时,羊毛纤维会吸收水分并膨胀,当我们把羊毛纤维缠绕在一起并搓擦时,羊毛的结构就会受到干扰,致使鳞片张开,钩住其他纤维并互相连接,紧紧粘在一起,当互相拉动时,就会发生收缩,毛毡就形成了。

因此,毡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缠结阶段,此时纤维并没有连结在一起,而仅仅是缠绕,形成一团松散的半结构物,通常被称为“预毡缩”阶段,是可逆的,第二阶段是纤维互相连结、收缩并黏合在一起,羊毛的鳞片紧紧附着在其他羊毛纤维上,这个过程就不可逆转了,是所谓的“缩绒(或毡缩)”,毡缩可以使毛毡织物的尺寸减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二)世界各国的传统制帽技艺

巴赫蒂亚里有一个传统的制帽技艺,是将两倍于成帽的羊毛混合,放在一个浅铜盘上,用炭火在下面加热,在羊毛上洒上厚厚的肥皂水,将手压在上面,然后松开将羊毛抚平,然后再压紧,如此反复,直到粘合在一起。在羊毛的中间放一块棉垫,大约是成帽直径的宽度,然后在上面放一小堆羊毛,下面羊毛的边缘折叠在垫子上,与上面羊毛的边缘混合在一起,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毛毡“信封”,制帽工人加肥皂水,然后用布把它卷起来,在铜质的盘子里前后卷,使毛毡预缩大约15分钟,然后在中间撕开毛毡,取出棉垫,把开口做成一个帽檐,利用毡的收缩特性将帽子塑造成一个三维的圆顶。之后把帽子撑满,在一块木头帽楦上塑型,周期性地把它放回热盘里去收缩,直到帽子的形状和厚度合适为止。专业的制帽师用剃刀刮掉表面多余的羊毛,把帽子放在架子上,往热肥皂碟里一钻,然后用木料或浮石把表面磨平,继续浸渍缩小和充实帽子,不断重复打磨,直到表面光滑。最后,帽子经过漂洗、干燥,浸入树脂或树胶黄檀中固定尺寸,直至最终完成。

不丹的制毡者用牦牛毛做毡帽时,使用乳清毡化,因为如果没有乳清,牦牛毛就不会像羊毛那么容易毡化,乳清的碱性加速了这一过程。【5】

传统的毡帽多是依靠劳动人民的智慧,用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制作而成,而在近现代,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劳动迅速被工业化生产所替代,毡帽的制作也呈现大规模、批量化的景象。虽说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但并不等于我们就应该完全摒弃传统手工艺,而是更应该站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使传统手工艺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需求。

三、现代设计理念在毡帽设计中的应用

造物、制器在古代皆有现代的设计之意,换言之古老的设计称之为造物。[6]而造物思想不仅探讨的是造物本身,更應研究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时代、思想的转变,材料、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器物作为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意识形态、设计思想、审美观念、材料与形式的选择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今天,站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对羊毛毡帽进行了创新性设计研究,这其中包含工艺技术、审美观念、文化精神等,但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手工艺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造物理念的重新定义。[7]探讨毛毡工艺在毡帽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就需要考虑当下社会背景中的变化和发展,主要包含一体成型工艺的应用和发展,与复合型创新材料的结合应用,融入新科技的传统制毡工艺,以及环保可持续理念的介入。

因此,笔者在羊毛毡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材料复合试验,将羊毛以不同的工艺手法与多种材料进行复合实验,进一步丰富羊毛毡制作的工艺与材料语言,展现现代设计理念在羊毛材料应用中的多种可能性。

(一)一体成型工艺的应用和发展

羊毛纤维的特殊性,使一体成型工艺在帽子的制作中得以充分发挥,不仅避免了制版、裁剪、拼接等工作,也使帽子在佩戴时与人的头部更贴合。通过针毡与湿毡相结合的手法做到造型无缝衔接、色彩过渡自然,使产品浑然天成,线条优美流畅,具有无限的创作空间。

羊毛毡化一体成型的工艺虽然在今天看来非常普通,但能够将这个传统又普通的工艺加以设计创新,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实验,将羊毛缠绕揉搓,使整个帽子没有一条缝合线,其中嵌入捷克进口水滴有机玻璃,树脂半圆珍珠贴片,使得海贝的造型和肌理被生动的表达出来,如图5。同样运用一体成型工艺,将羊毛与卷羊毛结合,并进行镂空、拼接、染色等工艺试验,打破常规帽饰设计局限,使羊毛毡化特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如图6。另外,笔者尝试,在一体成型的形态上做制版分割的肌理实验,用材料的特性和工艺的手段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如图7,8。

(二)复合型创新材料的结合应用

材料是实现设计的载体之一,材质的选用和表达在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羊毛毡具有很强的面料融合性,不同材料与羊毛进行毡化复合,都将产生其特有的材质美感。笔者将羊毛与树脂等有机材料相结合毡化,将透明树脂球埋在羊毛毡帽顶塑造的花束中,营造出超越自然的梦幻感,也进一步拓展了羊毛材料毡化的研究和探索空间,如图9、图10。

(三)融入新科技的传统制毡工艺

设计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新技术、新科技的介入不断促进设计的创新,使产品更具实用性或实验性、艺术性。激光切割、数码印刷、3D打印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毡帽脱离了纺织材料仅在织造工艺下发挥设计的局限性。石墨烯、光纤丝LED灯线、智能交互配件等新科技的应用,更加关注产品与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使毡帽的设计形式得到了新的突破。笔者将光纤丝与LED灯线融入毡帽的设计中,色彩变幻丰富,产品的神秘感和科技感大大增强,如图11。笔者还将感应元件与LED灯置于毡帽内,每一个灯光的开启和关闭都将受距离感应控制,毡帽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如图12。

(四)环保可持续理念和文化精神的传承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都成为阻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设计师有责任通过设计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羊毛是天然环保可降解的材料,具有耐用、可回收、可维护及可重复利用等优良的物理特性,充分发挥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便是对可持续理念的另一种诠释。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强调的就是内心的文化精神诉求,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物质需求的提升,制造业被迫迅速转型升级,人们由此陷入到了对大工业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崇拜,有时会忽略对设计价值以及文化精神的重视,此类设计实践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在于从传统工艺、传统生活方式、地方化知识、地域经济和文化资源中汲取创新的养分。[8]羊毛制毡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工技艺,“道”和“技”是手工艺人一直以来所尊崇的品质,只有做到“道技合一”才能使传统手工艺文化

在传承的路上永葆创新精神。

结语

我们研究毡帽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知晓各国、各地、各时期的帽型及佩戴方式,我们研究毡帽的工艺,也不仅仅是为了单纯挖掘几千年前人们的手工技艺,更重要的是通过毡帽作为媒介或载体,来领悟传统工艺在帽饰设计上的发展与演变,进一步了解毡帽在形态、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规律,并将新材料及技术手段融入研究及创新设计中,在“现代性”语境和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当代价值,借助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重新认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关系。[9]延续技艺、融会巧思、凝结愿望、拥有灵魂。[10]通过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创新。

基金项目: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编号(NHFZ201901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和田良子.SHIBORI[M].东京:Kodansha InternationalLtd.,1999.

[2]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1.

[3]包铭新,李甍.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契丹卷[M].北京: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12.

[4]JONATHAN C.H.KING.ARTISTIC TRADITIONS In WORLD CULTURES-NOMADIC FELTS[M].The British Museum Press,1995

[5]鄺幸.冠冕堂皇帽子图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01.

[6]李婷《.诗经》造物思想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2):217-220.

[7]蔡成.地工开物——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6.

[8]袁熙旸.创造力在边缘:传统工艺、地方资源与可持续设计之路[J].装饰.2013(02):16-21

[9]陈晓华.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3):89-92.

[10]罗易成.中国守艺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1.

猜你喜欢
毛毡毡帽设计创新
多亏有顶毡帽
“萌神”毛毡小动物
毡帽将成“国家象征”?
毛毡衍生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研究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戴毡帽
超萌的毛毡章鱼
乌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