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省”颐养法

2019-03-31 15:01王圣元
科学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六省儿孙粗粮

王圣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健康就像矿藏,无节制地开采,会让它过早枯竭,有些方面要能省则省。”人到暮年,好似一台机器,各部零件皆已老化,需要加强维修和保養,否则只能加速它的衰老和损坏。因此,本着以省为本的原则,在养生道路上,我坚持按照六步曲前进,现已豪迈地走过了85个春秋。

第一步,省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全身营养物质摄取之源泉。饮不可过,过则湿困难化;食不可过,过则壅滞不消。若长期饮食膏粱厚味,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则会形成食积、气滞、痰浊、瘀热。故中医主张“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我首先从嘴巴里省,每顿少吃一点。在美食面前,能控制自己的食欲,及时放下筷子,做到每顿只吃七八成饱。烹调中始终坚持少盐多醋、少油多水、少糖多果。能蒸炖的则蒸炖,尽量减少炸炒的菜品。另外,还注意做到三结合和多样化。所谓三结合,一是粗细粮结合,以粗粮为主,我每天早上都喝粗粮粥;二是荤素结合,以素为主,保证每天吃一斤蔬菜;三是鱼与其他肉类结合,以鱼为主。多样化则是注意菜的多样性,红、黄、绿、白、黑等各色蔬菜,样样皆限量食用,能省则省。

第二步,省用。眼睛、耳朵和双膝是人体重要器官,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眼干、眼涩、耳背、膝痛,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生活质量。我尽量少看电视,少上网络,少玩手机,更不去追时尚玩抖音和直播。在少用眼睛的同时,也决不无故增加耳朵的负担。而今在老年人中时兴“耳朵阅读”,即听书。我当然也喜欢收听广播,但自己跟自已限定时间,决不无节制或贪婪地听评书、戏曲或小品相声,以免影响自己的听力。此外,据医学专家分析,人到60岁时,承载身重的腿膝本已很受伤了,倘若不注意保养,长时间过度运动便会加速它的损坏。我运动锻炼时,每天以散步为主,并控制好时间,尽量不超过1个小时。

第三步,省言。言多伤气。言多则气息不匀,易伤肺气,亦伤中气。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怡。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况且,老年人言多善误,不讨儿孙喜欢,容易转喜为忧。

第四步,省心。退休后,不少的老年朋友会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现在终于赋闲在家,可以颐养天年了。然而有一部分老年人却无法体会到这种惬意的生活,因为他们被许多的担心所困扰。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比如机关工作的儿子能否得到提拔,失业的女儿能否重新找到工作,孙子大学毕业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外孙女小学成绩不好会不会自暴自弃,小重孙能否上到好的幼儿园……正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担心,自然令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精神紧张之中。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也就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忧虑,心情自然就会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担心,形成恶性循环,整日愁眉苦脸,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使暮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我却不是这样,学会了“省”心。坚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晚辈们生活的好赖,并非是我们所能操心出来的。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全得靠他们自己的勤奋与不懈的努力。所以我很少主动过问儿孙之事,也不过多干涉。这样我省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学会了跳街舞,弹钢琴,生活充实又有乐趣。

第五步,省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古代大凡聪明长寿之人皆崇尚“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我在养生问题上,信奉和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能不吃药就不去服药。我原患有牛皮癣、耳鸣、失眠、眼疾等多种常见慢性病,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吃药。即使到了需要用药的地步,也尽量通过吃药解决,决不打针;能够通过打针治好的,决不打点滴。我不仅自己这样,还奉劝家人像我一样尽量通过“不药”去面对和治疗疾病。

第六步,省欲。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易产生气滞血瘀疾病。而且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其经验之一。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使人衰老。年轻人房劳过度都会未老先衰,何况老年人为衰阳之体,更宜少色或禁色以保精。

编辑/吕毅

猜你喜欢
六省儿孙粗粮
感悟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中秋国庆喜相逢
粗粮不宜细加工
粗粮养生不养胃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粗粮代餐粉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中部六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探究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