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用艺术创作发挥余热

2019-04-01 03:36周一海
饮食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戏台州晨光

文 / 周一海

1月17日,76岁的王康华拿着一册杂志,兴奋地告诉笔者:“我的作品入选了!”

他手中的杂志是创刊于1952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剧本》(月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王康华就坚持阅览每期杂志,学习研读其中的优秀剧本作品。时隔三十多年,看到自己创作的小戏剧本《晨光早》被全文登载于杂志首篇,这个从20年前开始就在国内、浙江省内斩获各类创作、表演奖项的老人,激动得像个孩子。

王康华青年时曾是浙江台州乱弹剧团艺人,1988年调入椒江洪家街道文化站成为一名基层文化员,组织参加送戏下乡和村镇巡演,同时尝试创作小品、快板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2004年退休后,他仍笔耕不辍,至今活跃在台州各地的舞台上。

结缘台州

1944年,王康华出生于温州乐清。初中毕业后,他考入温州农学院,后因学校撤并,17岁的他只身来到黄岩农校学习畜牧专业。18岁那年,这个从小对曲艺有着浓厚兴趣又颇有歌唱表演天分的少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那时,乱弹剧团在黄岩演出,我在台下看得心痒痒,恨不能自己上台比划两下。”王康华回忆,“后来听说剧团正在招人,我毫不犹豫地去报名。也没有什么严格的面试,就是等剧团表演完,在后台唱了一段给他们听,我记得我唱了电影《夜半歌声》里的插曲《热血》,三天后,剧团的人通知我,入选了!”

虽是半路出家,又不是本地人,但丝毫没有影响王康华学习台州乱弹。1964年,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王康华已能独当一面,成为台州乱弹剧团的主力军。20岁的他,参加台州地区现代戏汇演,凭借《白毛女》里的杨白劳一角,从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

王康华记忆深刻的人生“高光时刻”还有两个,一是1970年,他扮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另外一次是“文革”以后,他扮演《白蛇传》里的许仙。翻着相册里泛黄的老照片,他打趣地说:“那时观众们热情高啊,一个晚上要连演两场。现在我老了,要是再排《白蛇传》,我只能演法海了。”

送戏下乡

从年少时加入的黄岩乱弹剧团,到上世纪70年代初组建的台州地区文工团,再到1981年成立的台州乱弹剧团,王康华跟着剧团工作了二十多年,见证了时代洪流下台州乱弹的兴盛与衰落。

1988年,他调入椒江洪家街道文化站。从颇有知名度的剧团演员,到扎根乡村的基层文化员,这一角色转变带来的影响,无论在工作内容还是心理变化上,都是巨大的。王康华在这个朴实无华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节目普及,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王康华发现,相较他所熟悉的乱弹、京剧、样板戏、现代戏等戏曲节目,小品、相声等短小精悍、题材“接地气”的舞台艺术形式,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是在农村大地上,更容易表演与传播。没有好的原创作品,王康华就自己动手写剧本,并带着排演出的节目,前往各村巡演。

1989年,他创作了第一个小品《软气功》。这个小品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乱扔垃圾,被一位老人阻止的故事。当时王康华看到村里存在乱倒垃圾的现象,为了提倡保护环境卫生,他创作了这个小品。虽然初期的剧本还有些粗糙,可在村中演出时反响热烈。王康华因此创作热情高涨,而基层生活也给了他丰富的灵感。

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多用诙谐有趣的故事反映农村生活,同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些文艺节目在博观众一笑的同时,引发村民们的思考。除了自己登台,他还从村中寻找有表演天赋的年轻人出演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现出编剧和导演的才华。经过十多年,他将一批原本没有舞台经验的文艺爱好者培养成为出色、活跃的文艺工作者。

创作剧本

早在1980年,王康华就有自己写剧本的心愿。他一期不落地阅读《剧本》(月刊),从中学习有关戏剧理论、戏剧创作的知识。“最初在黄岩文化馆借阅,每个月都去,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有时还同意我没看完带回家看,第二天再归还。后来,我就自己订阅了。”王康华说,创作出好剧本的两个要素,第一是多学习精品,第二是注重积累,从生活中取材。

经年累月地创作,他的作品艺术水准不断提升,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2001年,王康华创作的小品《选村长》在全国戏剧小品创作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其实《选村长》早在1992年就已创作出来,之后一直不断表演这个小品,在表演过程中对剧本作了修改和完善。”

2002年,王康华创作的小品《晨光早》获全国首届老年文艺调演铜奖。这个小品同样深受群众欢迎,他和老搭档夏玉慧在台州各地的乡镇村居演了多年。

2015年,仍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作品的王康华,不再满足于小品创作,决定将《晨光早》改编成小戏作品。“我是戏曲演员出身,创作小戏剧本一直是我的梦想。”王康华说:“这个剧本如果用戏曲手法来演绎,表现形式更丰富,可看性也更强。”

2015年底,小戏《晨光早》在“中华颂”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银奖。

2018年,王康华注意到心爱的《剧本》杂志上有一个征集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共同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小戏小品剧本征集活动……”

经过再三润色与修改,他忐忑地将自己的小戏作品《晨光早》投到了杂志社。前段时间,好消息传来——他的作品从全国各地的近四百件投稿中,经过初选、复选和终选,成为25个入选的小品小戏之一。这些作品于近日结集发表,集中展示全国小品小戏创作的成果。“一起入选的,有许多是国家一级编剧的作品。”这一点,让并非科班出身的王康华颇为得意。

老有所为

2004年,王康华正式退休,然而他的创作和表演生涯都没有停止。经过五十多年从事文艺工作的积累,2013年,王康华入选台州市文艺名家工程,举办个人原创小品专场演出,大获成功。在文艺作品不断繁荣的今天,年逾古稀的他涉足了许多新的表演艺术形式。

近年,他受邀参演了多部微电影和公益广告,比如在微电影《守候》中担任男主角,参演的《坐下好好聊》和《思归》,在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央信息传播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此外,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小二与小三河长》《签约》等小品,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并斩获省市各级奖项。

“76岁,离封笔早得很。我脑海里,还有不少好故事呢!”王康华告诉笔者,近日,他正在构思反映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农村宣传员工作的新剧本。

猜你喜欢
小戏台州晨光
晨光
晨光与小鹿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小戏骨
晨光
晨光
台州:云水长和岛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