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的转译与园林意境的营造

2019-04-01 02:22杨隆琐
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司马光意境

杨隆琐

摘要:为研究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将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诗性及意境美应用于园林设计。分析了如何从古代诗词文本、绘画图像中提取转译信息的方法,并加以两个实际设计案例具体说明。最后总结了在当代語境下营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得出了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转译的内在逻辑及园林意境营造的设计方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园林在进行艺术表达时,需要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才可以在无需语义学的解释,使观者适应其中,并自觉感受到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诗性及意境美。

关键词:司马光 独乐园 意境 转译 竹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056-03

引言

古人造园前,常绘制图像推敲意境,建园后以诗画留念。园林中的诗性思维,是原始思维一种表现,指诗人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历史中为园林留下文集的有《洛阳名园记》《吴兴园林记》《长物志》《闲情偶寄》等,诗篇短文更是数不胜数。详实的历史资料,不仅还原古代园林的物质形象,同时表达出作者兴建园林的意图。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归隐期间营造独乐园,寄情山水更是以园明志。曾为独乐园作《独乐园记》《独乐园七题》等文章。

一、从古代诗文与绘画中提取转译信息

(一)古代诗文中的园林信息

独乐园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地居洛阳,位于城内东南部的尊贤坊北关。至今遗址早已湮没不存,但相关文献史料较为丰富,从中可窥探其布局与景致。

司马光所书《独乐园记)}第二段,详细描述了有关园林营建的基本情况。通过提取文信息,将园林方位、尺度、建筑、理水、植物描述归纳,可以得到园林复原想象平面图。(如图1、2)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古诗文具有抒情的特性,作者在主观态度下对园林进行表述,难免存在尺度概括,比喻夸张的地方。现代读者对古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容易产生观点上的分歧,在文字资料的收集上,应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完善考究。第二,由于历史朝代的不同,对于当代尺度单位的换算有所差异,例如宋朝时1亩约合现代540平方米,1尺约合31.7厘米,一仗约合316.8厘米,到了明朝1亩约合现代614平方米,1尺约合31.1厘米,一仗约合311厘米。

作为园林主人的司马光,作《独乐园七题》为园中七个重要景点各赋诗一首,每首诗提到,人,景,其在文中共诉七个人物,又巾也们的“穷经守幽独”、“爱君心岂忘”、“退身家履道”大加称许,或许这也正是在他内心的写照。七题诗托物言志,以景喻情,读后不免让人深思,司马光独乐的背后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二)古代绘画中的园林信息

司马光“独乐园”建成之后,在宋代就已有画家作画,北宋李公鳞作《独乐园图》,历史所记,司马光也曾亲自为独乐园绘图。

目前存世可见的《独乐园图》主要有三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两本,宋代佚名绘本和明代文征明绘本(如图3),另一本是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所藏明代仇英绘本(如图4)。三本风格迥异的绘本,在对照司马光原文记载时都不尽相同,古代绘画在提供了图像资料的同时增添了对园林空间想象的可能。

仇英绘《独乐园图》为绢本设色长卷,画面内容依次展开,描绘了弄水轩、读书堂、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七个主要园林节点。画中司马光以主人公的形式穿插重复出现于景点之中,或是独自伏案著书、池边垂钓、或是一人戏水与佣人交谈,无不显示出其逍遥相羊,唯意所适的生活姿态。

图像在园林方位上并没有完全按照诗文所记,而是以州种类似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在建筑方面,合理的尺度关系,提供了房屋与环境的信息,如文中描绘的堂、轩、斋、庵、亭、台七种建筑形式,以及厚其牖茨、南北列轩牖、前后多植美竹以御烈日,以延凉飕成消暑之所。符合了洛阳的温带季风气候属性,具有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晴和,冬季干冷的气候特点。尤其在竹材料景观的再现上,画家独具匠心,展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与想象能力。《独乐园记》文中描述,采药圃的“竹屋”是“径一丈,曲其秒,交相掩以为屋”,作者将文中描绘钓鱼庵诗句“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秒,如渔人之庐”的景观复制到采药圃中(如图5),这种顶面围合四周通透,被限定了的空间形式显得趣昧横生。围合面积不大,一人刚好在此平卧而不显得局促,地面铺有一张老虎皮,夏夜清风拂面,不难想象,主人在此休闲,是何等惬意舒适。冬日大雪纷飞,正如《独乐园七题种竹斋》所言“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满园的傲雪霜竹显得文雅脱俗。

图像在表达理水方面,独具匠心,水景贯穿全园,形成视觉焦点,画面又分布细流与水池,屋舍树木掩映河道,人物在水边活动,生活情景由此展开。可以看出,河流既满足了园内植物灌溉,夏日消暑的需求,又能成为戏水、垂钓、流觞曲水等休闲活动的场所。画卷最右方的弄水轩便是司马光一人在轩内挽袖触水,如诗言“结亭侵水际,挥弄消永日。洗砚可抄诗,泛觞宜促膝。莫取濯冠缨,区尘污清质”。另外,图像将池沼、渠水、河流再现于纸面,让观者对文中描绘“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有了更多解读的可能性。

图像在植物造景方面,将文本所描绘的木本与草本植物准确绘制于卷内,用笔生动,造型准确。图卷结合了植物造景的围合方式,在实现转译的同时起到了控制画面节奏,增添视觉美感的作用,这对后人利用植物造园形成通、透、闭、绕的空间关系起到了重要启示作用。

总之,文本到图像的转译,是画家在提取诗人文本的信息后,加之生活经验,进行可视化、艺术化的图像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园林意境的升华,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画家主观取舍与绘画载体篇幅的影响,它并不能完全代表园林本身,也不能成为评判真伪的绝对证据,但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是宝贵的,应不断探究从中提取图像信息。

二、诗性转译与意境营造

(一)南京力间堂住宅区独乐园

南京九间堂住宅区独乐园景观,面积约950平方米,是清华大学景观系教授朱育帆于2012年设计的别墅景观项目。在当代语境下,结合仇英所绘《独乐园图》将北宋司马光独乐园从“种竹斋”到达“采药圃”的景象进行转译,使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本文从选址、布局、材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选址方面,南京九旬堂别墅住区位于南京市南部将军山南麓康厚水库区域(如图6),处于城市郊区地段,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得夭独厚,周围遍布湖体,林木茂盛。在山水方面,对应了《独乐园记》中可远望山脉、引水而居、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意趣昧(如图7)。在钊侯条件上,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虽不同于洛阳的温带季风气候,但同样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适合竹属植物的生长,为转译园区提供了可以依托的场地资源。

平面布局上转译后的独乐园呈现出非常简明的几何关系,设计刻意弱化了建筑周线的直接控制,增强了园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赋予场地更多随意的诗性(如图8)。在园林景观方面,共转译画面中了三个节点,分别是采药圃的“竹屋”、采药圃到种竹斋的夹道、以及种竹斋的亭子。除此之外,又把仇英独乐园中对弄水轩的室内水池引入,形成连接场所室内外的曲水流觞景观(如图9)。

在材料方面,将自然材料相互转换,结合现代科学工艺,创造性地打造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典韵味的园林空间。首先是采药圃的“竹屋”,在材料运用上,把仇英所绘单纯性竹材料替换成钢材,上色竹黄,由一层层环钢结构盘旋而成,并形成一个紧密的螺旋上升空间,颇有参数化设计的现代感。钓包的顶部留出一个可以抬头仰望的空间,暗示了场所空间与宇宙的某种关联。其二是画面上采药圃到种竹斋的夹道为土路,两旁植竹和蔓药,转译后的道路保留了半围合的形式,将土道换成碎青石铺地,两侧分置石椅,中间有一细小水池,以北连通“竹屋”后方的水镜池,以南贯通竹亭内部的曲水流觞餐桌,水流是自南而向北流下。其三是将种竹斋里的木亭,转移成由284根细长柱子支撑架构的平顶建筑,金属柱子染成黄绿色,消隐在植竹的周边环境中(如图10)。

除此之外,由水渠贯通的曲水流觞餐桌,采用激光切割钢材的工艺,将王羲之集贤会聚兰亭的故事引入室内,让人联想起北京恭王府内,沁秋亭的石制曲水流觞。在水渠的北端,镜池池底镌刻着文徵明所书的司马光独乐园记的全文,水的清浅、借助竹的浮影协同文的旁白共同编织形成了诗性的灵动。

(二)德国柏林 2017国际花园博览会独乐园

在2017年德国将每隔10年会将两年一届的“联邦园林展”升級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国际花园博览会”,邀请了来自五大洲9个不同国家的9名优秀设计师来设计,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园艺创意与多样性。独乐园是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的作品,其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仇英描绘司马光私人园林的绘画作品《独乐园图》。

作为中国园的设计师,朱育帆老师将在面积约385平方米的场地营建一个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园。风景园林新青年郭湧作访谈时,设计师说: “要做一个当代的东西,应该建立在一个尽量让东西方都可以理解的语境下去解释这件事情。”设计师将仇英《独乐园图》中所绘‘种竹斋”到达 “采药圃”的景象进行转译,地点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德国。

选址方面,园林位于“国际花园展区”,主力、方要求设计师在统一的32m X 32m的绿篱围合的场地内设计现代风格的花园(如图11)。相对于九间堂住宅区景观,此处没有广阔的山水作为环境依托,需在较小的空间内组建花园,作者希望从当代东西方共同语境下入题,让观者体验到一种无文化冲突的诗性和韵味。

平面布局(如图12)上来看,朱育帆教授将《独乐园图》“种竹庵”中的竹径,作为视觉轴线,通过图像节点布置,依次引入画轴景观。园子入口首先是仇英《独乐园》长卷镶嵌的影壁,左右为对称的竹林夹道,走在其中视线被遮挡,只听潺潺流水,却不见水的踪影,走到西面终点,是用钢材抽象表现的筠庐,同时在底部作为水的源头,经过花园流向远方,而东面正对着的是一面镜墙,将地面铺装与水反射出来,波光粼粼。传统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关系,以轴线型园林为代表,其视觉引导明确,与传统中国园林讲究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特点相悖,作者不希望拘泥于所谓的历史传统中的一些东西,而希望利用自然元素使景观与观者产生身心互动,观者游览后自然的感到舒适轻松,这种东方神韵无需解读便可深入人心。由孔洞一与2017年在柏林“独乐园”游客采访录中,可以看到在实际游客体验中,大多数的游人直接感受到了景观人性化的安静与舒适,像这样弱化了文化符号烙印的方式,在中国诗性文本支撑下,将东西方园林表现方法融合,真正体现了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的转译与园林意境的营造。

材料方面,节点的材料转译是园林意境营造的重点,传统中式园林多以山水骨架利用石材、植物、木材精心布置,以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美。生产力发达的今天,材料的多样性、工艺现代化,却造成意境美的缺失,使美浮于表面但不能走进观者身心。朱育帆教授将古代园林中特有的身心体验延续到了现代,将声、光影、风、水非固态元素融合在园林之中,以竹影婆娑,波光粼动的幻象,带入一种流动的、往复的、无限的空间体验,最有趣的当属钢制筠庐对面镜墙的设计(如图13),镜面通过反射铺装,将刻有独乐园行草书法的字体呈现出来,营造了深远的空间效果。在施工方面,是中方设计由德方团队施工,两国跨地域文化的合作,预示着现代语境下国际合作是必然的,人们走在园中,这种浑然忘与自然元素合而为一却轻松愉悦的感受,代表着中国园林诗性转译后的精神实质。

这个看似简单的轴线园林,用中西方共通的几何化的空间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空间氛围,在传承造园设计时,又不拘泥于所谓的历史传统中的一些东西,用当代的材料和空间反映了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气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东方园林特有的神韵美展现出来。总结

当代语境下中国园林诗性的转译与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技面向世界展开的艺术表达。诗性转译即设计师运用想象力将诗画清感赋予客观景致,将有形的物质本土化,使无形的感受人性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情感境界。园林意境的营造,通过布局将观者引入环境,利用人类共通的感知经验,自觉地理解不同背景的文化。这种设计方法,无需语义学的解释也能让游览者自然适应其中。

参考文献

[1]贾珺.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研究[J].建筑史,2014(02):103-121.

[2]王劲韬.司马光独乐园景观及园林生活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5):83-89.

[3]马东瑶.司马光与熙丰时期的洛阳诗坛[J].中国之北研究,2004(02):50-59.

[4]崔庆伟,吴丹子,刘昱霏.“色彩的海洋”—2017德国柏林国际花园博览会[J].风景园林,2017(10):77-85.

[5]贾珊.站在东西方时空交汇点上——朱育帆教授访谈[J].装饰,2018(08):74-78.

[6]张瑶.《洛阳名园记》中的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14.

[7]任道斌.仇英与吴中文人[J].中国书画,2015(08):4-9.

[8]谢朝.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研究[J].流行色,2017(11):46-48.

[9]伟忠,张夏瑶.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生话方式认知居[J].设计,2017,30(5):156-157.

[10]席仁义.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特点及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J].设计,2017,30(2):116-117.

[11]孟兆祯.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司马光意境
司马光之“光”
司马光警枕励志
春色满园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司马光砸缸之后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