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的符号识别分析

2019-04-01 02:22赵菁张乘风
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识别符号分析

赵菁 张乘风

摘要:对青铜时代最具代表的纹饰图案饕餮纹进行解读,从而了解其符号意义并推断出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期饕餮纹的变化,从而得出“扉棱纹”、“菱形纹”、“篦形纹”三种形制的鼻间纹以及以“辛干纹”、“蚌贝纹”为代表的额饰纹,提出符号隐合的文化意义。饕餮纹之所以神秘多变,是因为其特征位置的纹样会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变化,从而导致符号识别偏差。

关键词:警餐纹 符号 识别 分析

中图分类号:J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072-02引言

近年来,伴随众多影视文学作品的兴起,考古热再次掀起高潮。青铜器作为跨时代的产物备受各方学者关注,饕餮纹作为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自然成为主角。伴随岁月发展,饕餮纹出现的形式已是变化多端,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却仅作兽面,主要受限于所装饰的容器体积。

饕餮本是神话传说之物,融合了众多工匠对于凶猛神兽的想象,以及带有各区文明象征的图腾或纹样。整体巨大而夸张,带有明显兽面体征,装饰性极强,是青铜时期工匠与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

一、特殊的往巷纹样

(一)饕餮纹的起源

“饕餮纹”的叫法源自北宋《宣和博古图》中,此专著内容专用于研究先秦器具,其中在编纂商子鼎和商父乙鼎相关材料时,分别提及“饕餮”和“饕餮纹”两项名词,以此开始展开对于饕餮纹的单独研究。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五干多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普遍使用大多是出现在青铜时代的礼器上,夏代初步起步,商周两代最为盛行,特别是常被用于鼎、簋的装饰。

“夏铸九鼎”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入青铜时代,此时的纹样装饰更是处处彰显青铜文明。商代青铜器在锻造技术上逐渐成熟,在纹样装饰上更是到达顶峰。相比新石器时期,陶器时代的几何纹样较为简单欢快,青铜时代的兽面纹饰更为复杂沉闷。这是因为国家开始崇尚礼制,巫史文化逐渐兴起。君王为达“君权神授”的目的,把远古全民性的巫术礼仪作为巩固统治地位的工具,这就造就了“礼器”的辉煌。礼器上的图案纹样,大多是对“夭命”的幻想。它之所以神秘厂一方面是因为夏商周邻近的史料记载十分稀少,对图案的含义存在很大争议,另一方面是因为此种图案本身就不是对一种实物的描绘而是带有阶级色彩的产物。

(二)餐臀纹的纹饰符号

饕餮纹常被作为青铜礼器装饰纹样的代表图案之,,最著名的言论当属吉德伟在《商史材料》中所提“如果不懂饕餮,就无法了解殷商”。以此表明几乎在任何殷商器皿上或其他祭祀用具上,装饰纹样的中心母体都是饕餮纹,大多装饰纹样都是以饕餮纹为基础,或正面、或侧面、或富于写实感、或极度图案化的变化体[1]。

《吕氏春秋·先识览》中所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这是对饕餮纹最早的描述,大多数饕餮纹都为对称结构,以中间额鼻纹为基准线,两边是其对称的目纹。目纹多为正圆形,有瞳孔。大多数目纹上方是眉纹,侧边是外扩的耳纹。饕餮纹整体下部两侧卷曲处多表示抽象的兽口和兽腮或胡须,上部则表示兽额,兽额两侧卷曲处是突出的兽角。饕餮整体面部纹样的两侧,有着对称的卷曲纹样,表示的是向上弯曲的身体躯干以及体躯上的兽足[2](如图1)。饕餮纹样器官注解是对其的具体阐释。

饕餮纹以兽面纹作为体征几乎不难辨认,但却在学术界饱受争议。是因为饕餮纹一直处于变化的阶段,它的每一个部分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体的特征和含义随之产生变化。研究者一直被其母型所困扰,无论是牛面饕餮,还是虎面饕餮都有待考证。作为一个兽面纹,虽然最好的考量应该是从整体出发,但是因其每一个部分都是具有强烈文化意义的特征符号,所以对部分纹样的含义进行探索可对饕餮纹整体的认知提供线索。

饕餮纹的中心视觉点在其中线位置上,当年的工匠把这条铸造时留下的痕迹作为一种装饰元素,有时有意为之将其展现原始粗犷的美有时弱化它在其附近添加装饰。其中最为代表的部分当属鼻间纹与额饰纹。

二、往铸纹中的鼻间纹

(一)扉棱纹

饕餮纹作为兽面纹的一种通常在礼器中被使用,位于容器中央,大致分布在腹、肩、盖等位置,由于当时的铸造工艺会在中线处留下工艺痕迹,类似于现代装饰工程中的工艺缝,与其想方设法加以掩饰,不如合盘托出留下这,块块有间隔的长方形凸起纹样,参见(如图2)扉棱纹。这样的装饰元素作为饕餮纹特殊的识别符号是否被赋予了“文化的附加值”,学术界众说纷纭。

饕餮鼻间纹可表示“夭地四方”,它往往被拉长上下兩端,或与兽形的鼻中线,即扉棱相合,上通夭,下连地[3]。高诱在《淮南子集释》中注释 “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以喻天地”。“宇”的含义是上下四方,即空间概念,“宙”的含义是从古到今,即时间概念。以宇宙喻夭地,早期餐餐纹已经带有当时对于空间、时间的模糊概念。除此之外,饕餮纹作为巫史文化的使者,统治者为达君权神授的目的,以扉棱连接夭地,以表达对于夭命的接受从而加固自己的统治。因为史料记载多年代相隔甚远,对于扉棱纹含义的猜测还需更多史料的证明。

(二)菱形纹

饕餮纹鼻间的扉棱纹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工匠开始由保留转向淡化这一工艺缺陷,主要方法是通过增加鼻间附近的装饰元素,菱形纹得以出现,参见(如图3)菱形纹。

菱形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对装饰纹样的创作过程一刊守具象的物体通过抽象的想象,提炼转变为特殊的几何纹样。菱形纹的内在含义被赋予了当时人类的精神情感,表达了人们特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原始人类对社会生产和自然法则等具象的物体抽象化的表达[4]。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出土的陶器中菱形纹所占比例最多,这与其渔猎生活密不可分,菱形纹极有可能是从密布而织的猎网中提取的装饰符号。青铜时代的装饰元素是顺应新石器时期纹样继续发展而来,钱志强在《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统计,在他调查的1006件青铜器中,262件绘以兽面纹中,其中含有菱形纹的高达45件,足占六分之一之多。可见商周人民对于菱形纹的重视,将菱形纹用于饕餮纹中,铸与礼器之上,将其视作向上夭祈求丰产的符号。

(三)蓖形纹

许多饕餮纹的鼻间都有蓖形纹,所谓蓖形纹是在鼻梁或额上有一个上半部作倒梯形或介字形的蓖状或倒“U”字形的装饰[5],参见(如图4)蓖形纹。

蓖形纹在以不同母型为圆形的饕餮纹中繁复多变,异性板块区间、原始粗犷的扉棱、发展而来的菱形纹都可以是它的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如图四中所呈现,以中心为对称向两边翼状展开。林巳奈夫将其视作与 “太阳崇拜”有关系的符号,类似“太阳火纹”。

中国作为“太阳崇拜”的五大发源国之,,早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就有对太阳的传说,“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汤谷是上古氏族祭祀太阳神的地方,也是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新石器时期,很多生产活动受到太阳的制约,所以人们开始重视太阳的存在,将其看作夭神带来万物。青铜时期,君王利用原始的祭祀活动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蓖形纹看作是太阳纹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统治者所铸此类饕餮纹,证明承袭的是太阳光冠,来自本源的生产力。

三、饕餮纹中的额饰纹

(一)“辛”或“干”

殷墟文字作为对商代描述最直接的文化符号,与当时兽面纹虽不大相同,但彼此之间因同是文化符号,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不妨可以通过殷墟文字的分析,讨论纹样的特殊含义。

具体来说,甲骨文“龙”上方为冠角类象形图案,参见(如图5)甲骨文 “龙”。也许是以牛角、羊角、鹿角等现实中的动物为母型,这与饕餮纹以牛面、羊面为母型相似。此冠角类图案类似与“干”,也有“斧械”,二者可能存在演变的关系。甲金文“龙”首之“干”或“且”,本都是“角”,象征武器[6]。饕餮纹中的蓖形额饰有的類似与此种“干”型,极有可能是为了加强其作为巫史文化使者的威力与灵性。

甲骨文“凤”上方是“冠物”[7]凤的母型可追溯到雉鸡、孔雀,头部拥有美丽的簇羽,其形似“辛”,参见(如图6)甲骨文“凤”,这与以虎面为母型的警餐纹存在共通之处,其篦形纹样类似虎额上的“王”字形,与 “辛”字纹大体一致,后都被夸张为斧钺,标志着新石器时期向青铜时期的转变,即由“凡俗”走向“神圣”。“辛”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多见于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器物之中,多代表地位和权力,饕餮纹采用“辛”字型额饰,统治者意图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用以强调自己的神权、地位、实力,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蚌贝纹

饕餮纹中有时会把额饰做成类似蚌贝纹、蝉之形,参见(如图7)。中国古代的龙在鼻上有蚌形符号,玛雅人羽蛇鼻上也有蚌形符号,这都与月神有关[9]。藏族传统新年祭祀歌中唱到:在我的眉毛间有日月,如同莲花上师;在鼻子上有贝壳币,如同山羊一般。杨希枚在《先秦文化史论集·古饕餮民族考》中提出饕餮为“斯开题”即月神,泛指女性。

贝纹在仰韶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中出土的彩陶上多有出现,呈椭圆形与女性生殖器官极为相似。石器时代,人类思考和表述问题的方式是极其简单的,例如:以绳结记事,大多数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作为事情结论。人们所能观察到的最直观的状态是女性可以产生新生命,她们拥有延续子嗣的能力,所以当时人们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在氏族中应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例如最先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不仅如此,又因为只有女性可以哺养和培育下一代,所以在原始时期大多数是通过对女性生殖器官的抽象化纹样描绘来表现当时的生殖崇拜。饕餮纹将蚌贝纹绘以额上作为标准的繁育符号,用来祈求上天物产丰富、人口繁育。

新石器时期,人们用贝壳串成项链作为颈部的装饰以及用贝壳作为交换物资的媒介物,可以看出贝壳是财富的象征。饕餮自古便有贪食之义,但贪食的前提是拥有绝对富饶的物产。《孟子》所言“食色性也”。食与色本就同根同源,神秘的饕餮纹采用蚌贝额饰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饕餮纹是青铜礼器研究的重中之重,其自身散发出的神秘气息几干年来都在吸引着各朝各代的研究学者,但至今对其的定义仍存在很大争议,根源性在于饕餮纹的多变性。饕餮纹的母型千变万化,集合了不同动物的器官象形,每一部分的纹样都具有特殊的文化符号。鼻间纹的变化孕育了扉棱纹、菱形纹、蓖形纹的产生,额饰纹的差异引发了饕餮纹样与甲骨文之间联系的猜想。饕餮纹样的美在于他保留工艺痕迹的粗犷在于他各式纹样拼布的神秘,在于他整体图案威严的狰狞。

参考文献

[1]华西里耶夫.中国文明的起源[M].西与:文物出版社,1989.325.

[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7-358.

[3]钱志强.西周青铜器兽面纹上菱形符号新探[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493.

[4]罗雅彬.菱形纹在楚文化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3-14.

[5]林巳奈夫.所谓饕餮纹表现的是什么[M].日本:东方书店,1990.137.

[6]王大有.金凤文化源流[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8.82.

[7]郭沫若.甲渭咬字研究·释支干[M].大东书局,1931.9.

[8]周慧.论原始彩陶纹饰的生殖崇拜“意味”[J].苏州大学学报,2010(30):13-15.

[9]刘智.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J].设计,2017,30(2):100-101.

[10]高敏倬.陈登凯,谢凝.基于图形符号的信息图设计与应用研究[J].设计,2016,29(7):26-28.

猜你喜欢
识别符号分析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