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与《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2019-04-01 02:14吴淑强
牡丹 2019年5期
关键词:柳梦梅崔莺莺封建礼教

我国古代艺术戏曲著作中有这么两部巨著被后人广为传颂——《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艺术戏曲之所以从古至今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和追捧,是这两部作品中体现了坚贞不屈、敢于挑战封建礼教束缚,为爱而不惜违背封建正统的精神,张生与崔莺莺,杜丽娘与柳梦梅,他们之间的爱情可歌可泣,这四个人能在戒律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为爱而挑战正统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称赞《西厢记》:“曲词警人,余香满口。”元代的贾仲明在他所著的《凌泼仙》中,甚至称赞:“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孟称舜在其《柳枝集眉批》中这样说道:“《西厢记》和《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

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点是其主线——爱情,《西厢记》和《牡丹亭》所写的爱情,它们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还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的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现单就爱情描写方面的异同略抒一管之见。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创作主题方面对两部巨作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时代背景不同

《西厢记》和《牡丹亭》在创作上,虽然都采用了爱情题材作为主线的作品,都有着封建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冲击,张扬着一种寻求自由、对爱情的自由不受封建伦理观念所束缚的爱情思想。总体来讲,就是与当时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观相左。但是,这两部佳作的作背是不同。

(一)《西厢记》

这部杂剧出现在元代,由王甫实创作。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等级制度森严,民族矛盾突出;虽沿用儒家思想治国,但是科举废立无常;社会经济繁荣;社会风气相对宽松,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土壤。正是因为科举废立无常,这一时期,很多读书人难以通过科举迈入仕途,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数量的增多,市民阶层扩大,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很多读书人为了生存,游走于市井之间,创作取悦于瓦肆之上,正是这些读书人的特殊遭遇,使得像王甫实这些知识分子更加深入普通百姓,创作也更加接地气,也是如此,才成就了《西厢记》。虽然《西厢记》表面上写的上层社会的爱情追求、艰难冲破封建爱情观,这也不是侧面反映出普通百姓家的男女青年对自己“爱不能爱已所爱”,上层如此,更何况底层的百姓家呢?

(二)《牡丹亭》

《牡丹亭》創作于明代中期,作者汤显祖,明代兴理学,纵观我国历史,儒家集大成有两个高峰,一是宋代的程朱理学,二就是明代的陆王心学,不管是程朱理学也好,陆王心学也罢,它们的核心是不变的,便是“天理,灭欲”。当时,统治者推崇这种传统理教观念,逼得人们必须遵照理教的规范,这规范对人欲的压榨进一步加深。汤显祖反对这种变态的灭人欲行为,其在《牡丹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创作主题的不同

虽然《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爱情题材的名著,思想表达相对一致,但是两者主题不同。仔细品读这两部作品,人们会发现,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同思潮的出现,这两部巨作反映的主题也正悄然发生变化。在《西厢记》中,崔莺莺明知道自己早已被父母许配给了又丑又无学识的表哥郑恒,虽无情感,但是这毕竟是父母之命,由不得自己。当时,整个社会被这种封建礼教观念所笼罩,追求自由爱情是何等的艰难。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若违背父母之命,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但是崔莺莺对张生有情,为了追求所爱,不惜冲撞当时的伦理红线,大胆追求,向张生传情示爱。张生后虽知道崔莺莺早已许配他人,面对崔母的阻拦,他并没有退却,仍不忘初心,大胆向崔莺莺表达爱意,虽知道这种行为非君子之行径,但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也不惜冲撞封建礼教的道德红线。两个有情人为了追求自由爱情,大胆向封建礼教、传统的爱情观宣战,最后两个人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终成眷属。由整个故事不难看出,崔莺莺和张生用自己的情挑战传统礼教,正如王力鹏教授所言:“以情战礼。”

《牡丹亭》则不同,汤显祖通过梦境这种浪漫手法描述男女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相见。虽无在现实中见过,但是梦见钟情、彼此皆有爱慕之意,尤其是杜丽娘因相思成疾而终。葬在两人梦中幽会之所,其父更是委托陈最良在此修建“梅花观庵”,当柳梦梅阴差阳错地下榻在此,发现了自己梦中情人的自画像,便掘墓,杜丽娘奇迹般还魂复活了。两人的身份不对称,注定两人若想走到一起必要冲破险阻,最大的障碍是理学的规范,现实中最直接的冲突是与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杜丽娘出生名门、仕官之家,从小就在这种封建理教的环境中成长,其父亲更是理教的忠实守护者;柳梦梅出身贫寒,只是个穷书生,对这种门不当、户不对,不符合规矩的婚事自然不可容忍。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了两人的爱情,用他们的真情来反击杜宝,也就是挑战理学的枷锁、反击理学对人欲变态的规范和压榨。所以,《牡丹亭》反映的是为了终成眷属,用情反理,用情斗理,以情战理这一主题。

“礼”与“理”虽是一字之差,内涵可谓天壤之别,但也有相同之处。在人物内涵表达上,崔莺莺和杜丽娘都大胆、执着地追求自由爱情,可在个性上更多的是差异,这是由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决定的,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崔莺莺展现的更多是波动性,杜丽娘表现的更多是主动性。

三、结语

《西厢记》与《牡丹亭》,一部为情抗礼、反礼;一部为情战理、抗理,表达出来的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反抗封建变态的规矩枷锁。虽然都具有“反叛”的精神,但背景不同,注定了这两部戏曲巨作存在差异性。

(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吴淑强(1994-),男,海南文昌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柳梦梅崔莺莺封建礼教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不一样的《柳梦梅》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