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19-04-01 02:22章运许海峰
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应用性实践创新

章运 许海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已日趋完善,但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缓慢。文章从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与困境出发,研究应用性艺术设计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建设具有古越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性 艺术设计 实践创新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118-03

引言

依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就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结合绍兴市委制订“十三五”规划,在“全市域协同发展”上,加快培养实践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而高职院校则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聚焦点,绍兴市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分别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各院校各具特色,不断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研究现状、困境与价值

(一)研究现状分析

对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困境与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定义仍没有定论。国内针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1)地方性高校培养创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趋势。这方面著作有陈丽萍的《对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分别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概念与结构、思想与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上分别做了深入探讨,并阐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育目标的实现。(3)研究地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如:全香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等。(3)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从中外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比较,提出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及交叉复合培养、合理设置课程层次。

从上述可见国内关于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状况,很多论述分别指出了实践创新性特点,并且阐明了实践创新课程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的高职教学现状而言,许多人缺乏深层次认识,更多的是低估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二)困境与价值

1.困境。通过调查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地方性高职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理论支撑与指导还是相对滞后的。其次,教育目标的制定存在不足,专业特征、区域性特征不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容易单一,对已有专业的市场认识不明确,也就导致了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和部分高校对教育政策活化、教育资源投入等也十分不足。总体而言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已经超过了传统学科门类,创新已经成为热点,如何让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做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创新本土文化又要适合新的社会需求?这是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困境,也是我们共同研究目的所在,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育的结合中建构理论基础并指导创新、实践。

2.价值。绍兴高职院校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作为绍兴地区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优势资源,积极配合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创新创建绍兴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更对绍兴地区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意味着绍兴地区高校教学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培养大量实践创新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其次,创新绍兴地区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市场的供需要求,有效扩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路径。

实践创新能力教育是绍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从而最大程度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教学中的功能效用,推动高职院校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

二、区域性实践创新能力人才机制建立与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创建地方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我们以绍兴市高职院校群为例做如下思考:

(一)目标与定位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与服务定位,根据地方人才培养需求合理开发特色专业。作为古越地区的高职院校,更需要合理利用自身的区域文化优势,寻找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制定凸显地域优势资源的教学大纲,将创新实践课程贯穿各学科教学中,将新的艺术設计理念融入到学科专业设置上,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区域型应用型人才。

(二)理念与意识

明确和深化办学理念,培养实践创新发展意识。比如根据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古越文化特色,进一步探讨绍兴地区高职办学理念,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角,加强自主学习文化传承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突破现有教学课堂模式,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学生个体而改革。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官渡班就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三)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科学的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相关职场要求和区域性经济发展需求来确定。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要依据相应地区地方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和取舍。以理论结合实践制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应的精品课程,以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

(四)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专业特色和定位,建立以“创新实践+专业实训”为指导思想的實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一环。

首先,建立完整的校内外实践环节组成的实践创体系。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建立专业课程群,结合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实践教学规律,建设校内教学基地。创建校内实践创新实训中心、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以应用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展开顶层设计。例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基地+学院”模式。2014年,在绍兴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学校斥资1000多万元改建基地大楼,正式成立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

其次,学校积极探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通过学校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高校群合作、专业群合作、校企合作等全方位拓展校外教学资源,打造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实训基地。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本着融合、发展、共赢的原则,更大程度地吸引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参与专业建设,构建学校搭台、企业深入、产教融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如图1)。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懂教育、通实践”的师资队伍,建立灵活多样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首先,定位高,面向远。造就适应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师资队伍。其次,师资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师资队伍的复合化,构建创新型师资团队。(1)以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为载体,制定相应的教师库,重点邀请有实战经验的专才设计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依据学科角度组建创新型团队,可以依据年龄、研究方向、专业背景等方面进行整合。(2)把握市场动态,开拓专业视野,选拔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或全职到企业上岗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3)推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政策,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

三、绍兴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古越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探索

艺术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文化创意产业、传承文化和创造价值等视角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提高艺术设讨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原动力。

(一)创新教学体系、创建特色课程

利用古越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创新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绍兴地区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群,克服同质化倾向,避免多校一面。以区域文化特色为统领,以支持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传承古越文化创新实践应用设计为目的。由此,首先要树立系统的古越文化创新传承意识,再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就需要将优秀的古越文化资源进行再设计创新,特别是将非遗文化的传承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创专业所开设《传统民间艺术》实践课,就是为了激活绍兴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

(二)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古越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对绍兴高职群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区域性教育研究理论新体系,推动地方文化在绍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积极开展文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各个行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向现代化市场需求转型,加快协调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以绍兴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研究为出发点,将地方艺术、文化产业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转变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建设的理论依据。结合理论突出实践,完善绍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转换,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如浙江工业设计学院建有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结合设计的“地域性”和教育的“当代性”,把传承古越文化理念与丰富的本土艺术资源融合,把传承民间艺术工匠精神显性与隐性有机整合,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文化元素渗透到教学与创新实践中去(如图2)。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性传承基地建设

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实践创新培养的创作源泉,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的建设也是区域性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特色亮点工程,更是打造文创专业群实践创新的核心品牌,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的实施。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性传承基地建设为例:

1.教学性传承基地探索。2015年5月4日,以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赵秀林领衔的绍兴市传统工艺创新团队进驻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文创专业的20名青年教师分别拜师学艺,共同组建赵秀林铜雕工作室等8个艺术大师工作室(如图3)。

2.教学性传承基地创新实践。依托基地开展的设计创新教学、设计讲坛、民艺体验等活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设计社团的组织、大师工作室的运营实践等,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相应设计课程的学习、传承与创新,引导大师工作室开展生产性运营,将师生设计作品转化为商业产品,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各地的文创展、文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成果与市场价值的转化。如:师生设计作品分别参与2015“艺术绍兴”优秀作品展、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2016绍兴文化创意展、2017绍兴市工艺美术精品展、2018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诸多奖项。如:荣获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2017第二届绍兴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8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等奖项(如图4)。

结语

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之关键。作为绍兴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肩负着古越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创新的使命,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区域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需要各院校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产业、科研等方面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与整理,不断创新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乌玥.在信息时代下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8(07): 111-113.

[2]吴慧兰;曾卓骐.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设计,2017(10):84-85.

[3]梁韵.微品牌:基于本土文化元素的创新教学实践[J].设计,2017(09):112-113

[4]彭晖;刘德清.开发利用地域文化 推进高校课程建设[J].高教探索,2017

[5]张源.大学生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思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

[6]张露颖;涨晓寒;李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肩体系的构建——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麻士琦[J].职业技长教育, 2017(14):52-55.

[7]宋厂元;李永平;刘云利.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65-67.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应用性实践创新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