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建筑设计

2019-04-01 02:22乔方悦
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隍庙建筑设计

乔方悦

摘要:城隍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城隍神的场所,其建筑布局设计受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为了对城隍庙建筑的设计有充分认识,对传统礼制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文中以西安都城隍庙为例,通过对西安都城隍庙的选址、布局设计和装饰艺术的分析,了解建筑所蕴合的文化信仰。通过研究发现,西安都城隍庙无论是建筑选址、建筑布局还是装饰设计都充分体现出了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西安都城隍庙建筑设计蕴合了文化信仰。

关键词:城隍庙 建筑设计 文化信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156-02

引言

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安明皇城内西大街与北广济街十字以西,坐北朝南,原占地12.7亩,现约为9230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地方上重要的祭祀场所。祭祀对象是作为城市保护神的城隍神,属于民间地方信仰。西安都城隍庙建造于洪武二十年(1837*),与当时的北京、南京城隍庙并称为“都城隍庙”,拥有较高的规制。明宣德八年(1433年),從原址东城门的九曜街附近迁至今址。清代,城隍庙的占地面积较大,以各地城隍庙来说,十分罕见。西起大学习巷,东至北广济街,均属于城隍庙的范围。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火灾,乐舞楼、二门和钟鼓楼被焚毁,同年重建。1942年,部分建筑遭日寇炸毁。1985年,西安市文物局曾修复大殿、乐舞楼等。

一、城惶庙信仰与建筑特征

城隍庙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祭祀城隍神的祭祀类建筑,其建筑类型的不断变化伴随着不同时期城隍信仰的发展[1]。

(一)城隍信仰的发展

城隍神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神抵之,,作为城市的守护者而存在。从京都到地方各州、县等,皆立庙祭祀,可以看出城隍信仰在古代中国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对祭祀城隍神的专用建筑的记载最早的是三国时东吴安徽芜湖城隍祠。发展到唐宋时期时,伴随着民间城隍信仰的广泛传播,祭祀城隍神这一行为被国家所认可,也正因为如此城隍庙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这一时期在南方发展的最为迅速。发展到明朝初年时,明太祖大封夫下城隍,同时还专门下沼全国各府、州、县都要修建城隍庙,此时城隍信仰开始正式地成为了国家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一座城市之中都会有一座专门用来祭祀城隍的城隍庙[2]。

(二)城隍庙建筑特征

古代祭祀建筑群的核心是正殿、寝殿和廊庑。正殿用来供奉神灵、牌位或者神像;寝殿则是放置供奉之神配偶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神的住所;廊庑则用来供奉诸王。正殿是整个建筑群最为核心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等级都比较高,寝殿居于正殿之后,用作空间联系,廊庑则可以美化庭院空间的格局,打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城隍庙作为祭祀性建筑,其规模与布局都蕴含着传统的礼制思想,符合儒家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思想。城隍庙建筑通常依照宫殿式建筑构造,主体建筑以中轴线呈线性布局,再由按照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次要建筑结合主体建筑分布,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空间,从而形成气势恢宏的建筑群[3]。

二、西安城隍庙的建筑设计

(一)建筑选址

建筑选址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密不可分,尤其是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体现礼制秩序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才能为建筑群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

1.中国古代礼制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天圆地方被认为是古人最早对宇宙的认知,天为圆、地为方的概念深深地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且被古人运用在城市建设上,从而形成方形的城市结构。根据儒家思想,统治者佣有至高的权力,依据每泞认、政治地位不同,所拥有的权力不一,被称为“礼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就形成了城市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代表着古人对礼制观念的推崇,体现了礼教尊卑和伦理秩序。在这些思想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古代城市便形成了方形及对称的基本格局[4]。

隋文帝时,命宇文恺修建大兴城,他结合风水理论进行规划设计。至都城隍庙建造时期,西安府城的区域就是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区。中国古代城市的总体设计采用古代风水思想的四分世界观,即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代表,再加上城市中心,合起来就形成了五个方位。中国传统观念中,北和西两个方位是属于地势比较高的吉位。而在城市内部建筑的布局之中,可以利用建筑的放置位置来对风水上的不足进行弥补。城市的中心就是“正穴”,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尽可能地靠近城市的中心位置或者是建在城市中较高的地势之上,这样才能够主吉,否则就会主凶。同时,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坐北朝南代表了主位,城市中心多为正穴,在传统分水理论的指导之下,衙署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心偏北、中轴线两侧。

2.因地制宜的选址思想

自古以来,中国城市有着一套完备的城市建造制度。它随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而完善。这些城市建造制度一方面反映在城市的规模上,另一方面集中反映在城市的主要建筑中,例如衙署、文庙、钟鼓楼等。历经明代皇帝对城隍庙的大力推进,城隍庙建筑也成为城市当中的主要建筑,这些建筑均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调整而修建[5]。

衙署、文庙等公共建筑在古代城市构造中尤为重要,在这些建筑风水思想选好基址立庙之后,城隍庙则要在剩余的位置依据同样的原则择址。按照理想状态,依据左祖右社的原则,城隍庙应位于城市西北部靠近中轴线的位置与衙署对称布置。城隍神作为城市守护神,其选址要在宫城内部,正所谓“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在此基础之上,不仅能够管理好地方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现存明代的官署中,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偏北。地方长官在衙署里管理地方事务,属阳;城隍神在城隍庙里管理阴间事务,属阴。两者为对立统一的一体,所以,西安城隍庙与西安府署关于鼓楼大街对称,城隍庙的选址于衙署密不可分。但其实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礼制与风水的条件,所以,城隍庙的选址也会因地制宜,打破原有的规章制度,以便在城市中选取合适的位置[6]。

(二)建筑布局

1.等级严明的布局设计

中國古代传统礼制建筑常使用轴线来体现其所蕴含的儒家伦理规范与严明的等级秩序,城隍庙建筑规模受所在地方的行政级别所影响,在建筑规制、整体布局及方位等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西安都城隍庙即是如此。整个城隍庙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城隍庙建筑群采用四合院布局,作为统辖西北地区的都城隍庙,其建筑结构设计均采用较高的规制。乐舞楼朝向大殿,坐北朝南,为城隍神奏乐的场所,木雕精美保有完整的梁架。正门挂对联一副“招八面雄风开广宇,迎九天紫气绕古城”,从中反映了西安都城隍庙中城隍神的尊贵地位。木牌坊位于戏楼与大殿之间,正背面均有匾额,题“有感有应”和“聪明正直”。牌楼有以下几对、作用,一是作为礼制的象征,二是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整个建筑群,三是避免人们背对大殿看戏对城隍不敬。大殿为信徒拜渴城隍的地方,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斗拱出檐,等级很高,正面匾额上书“灵昭三辅”。正殿两侧设偏殿,东为火神殿,西为慈航殿。大殿后为寝殿,为中轴最后一座主要建筑,由两座建筑相连而成,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前堂后寝”的布局模式。这种以中轴线为主,两相对称的建筑布局设计,不仅构成了城隍庙庄严宏伟的气势,而且形成了由南至北以文昌阁、二道门及大殿为主的建筑群,更是增添了城隍庙的层次感和有序性。

2.“择中”的布局观念

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有“择中”为尊的建筑布局观念,这与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西安都城隍庙的设计亦是如此。例如整个都城隍庙建筑群的主体大殿就位于整个城隍庙的中轴线上,其他次要建筑则设置在两旁,为对称设计。中轴线上的建筑等级高于两侧的建筑,重要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左右设置,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均采用严格对称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社会伦理秩序与等级观念。另外,城隍信仰也属于道教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城隍庙的建筑设计上也呈现出道教色彩。从建筑布局上看,在城隍庙的主体建筑两侧设有道教性质的建筑,例如蓬莱宫、新开宫等,各宫都有道士居住,为讲经说道的地方。从其装饰艺术中来看,会雕刻出八仙等的一系列道教故事,或者一些道教人物,都可以从中看出道教色彩在城隍庙中的体现。

(三)装饰设计

西安城隍庙在装饰设计方面体现了其宗教特点和民间性。因为传统施工者是民间匠人,所以在建筑群中又呈现出浓烈的民俗气息和地域风格。

1.装饰内容

城隍庙建筑当中的装饰题材内容丰富,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例如,龙作为神圣和祥瑞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城隍庙建筑装饰中使用广泛;还有另外的动物形象例如猴、羊等,因为谐音寓意吉祥也成为大众喜爱的雕刻题材。例如植物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高贵的品格与精神追求,也成为相当普遍的主题。在人物方面,会刻画一些古代的忠臣贤士、二十四孝、精忠报国的人物等,反映美好的品质。

2.装饰技艺

木雕、砖雕、石雕这三种雕刻方式作为城隍庙建筑装饰特点之一。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木材料,大多数建筑都由木质的立柱和横梁组成,地面以上大都由木料构成。例如在屋顶中出现的斗拱,将整个屋顶的重量分散到各个柱子上,从而达到地面。另外,斗拱作为装饰艺术存在于木建筑中,更能发挥庙宇建筑宏伟幽深的特性。木雕大多与浮雕和圆雕搭配使用,在保证建筑稳固的情况下,也体现了和谐美观。木雕在使用中虽然是单一的色彩,但加上建筑中光影变化,凸显其立体感和层次感。例如,乐舞楼角柱施转角五踩斗拱,皆为雕花拱,耍头雕龙首,斗拱周围浮雕云纹。砖雕主要呈现在屋脊部分,根据不同的建筑,砖雕内容与风格也不甚相同。以砖雕作为装饰时,通常会带有条带样的花纹,内容则以神话为主。雕刻工艺则包含了浅浮雕、圆雕等。砖雕在造型上有着儒雅、庄严的感觉,简单饱满而又不失层次感。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表达了深刻的寓意与审美,同时也保证了其使用功能(如图1、2)。

结语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建筑的布局、设计特点等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城隍信仰的理解,也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西安都城隍庙的设计体现了当时明代对于城隍神的推崇,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社会的整体风尚。另一方面,城隍庙中蕴含的道家思想不容忽视。透过现存的古建筑群,能够看出当时社会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也能够体现社会普遍审美标准,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对当代建筑的设计也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城隍庙使一个地区的人有了共同的民间传统文化信仰,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逐渐产生共同的价值信仰观念,进而实现社会群体的共同目标。城隍庙作为每个城市、地区独特的文化信仰场所,包含着古建筑、民间信仰、传统文化思想等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不同时代之中人们的生活记忆,体现着对当地民俗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归属。

参考文献

[1]蔡易秀.岭南传统文化在骑楼建筑设计中活化与再生——以厂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城隍庙广场匹侧骑楼活化改造项目为例[J].设计,2017(23):156-157.

[2]马玉婵.北岳庙建筑设计及其文化理念[J].设计,2017(21):154-155.

[3]牛燕燕.传统建筑再生的必要性[J].设计,2016(19):53-54.

[4]张彦,史英壮.民国成都城隍庙经济的变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7(11):111-116.

[5]原野.洪洞县城隍信仰初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4):14-17.

[6]赵永翔.明情正祀的民间化一一以三原县城隍庙为中心的考察[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2):71-76.

猜你喜欢
城隍庙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城隍庙是怎么来的?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逛镇江城隍庙街
白相城隍庙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