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2019-04-01 06:09王福开
商情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证券化变量商业银行

王福开

【摘要】本文以2013-2016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稳定经营,破产风险下降。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银行风险承担

自2005年国家开发政策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试点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历经曲折。2008年,由于美国资产证券化作为直接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监管当局出于审慎考虑,暂停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直至2012年才重新试点启动。资产证券化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关注,截止至2018年6月末,原银监会监管资产证券化发行余额达到7153亿元。考虑到美国证券化业务经验教训,从防范风险角度,考察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现有国外文献大部分都得出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但是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定,它既可能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也可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由于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时间较短,经验数据有限,国内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与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的文献,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13 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一、风险承担的度量

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分析和度量存在多个角度,如从不良贷款率、资本回报率、资本充足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等。但鉴于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和评估一个银行的风险状况。而本文选取的风险度量指标:

本文将以每个时间区段内是否开展证券化业务(SEC01)作为资产证券化活跃程度的衡量指标,1表示当年开展资产证券化,反之则为0。实证分析将重点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活跃程度的系数的符号及其显著性。如果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随着资产证券化活跃程度的增加,银行的z值会相应降低,也即资产证券化活动可能导致银行的风险提高、稳定性降低;反之,如果该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资产证券化活动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梳理相关实证文献,发现除了资产证券化之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变量还包括反映银行个体特征的变量和刻画宏观经济运行的变量。本文选取商业银行不良率以及存贷比反映银行特征,选择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地区实际GDP增长率来捕捉宏观经济效应。其中,由于上市、非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统计口径和可获得性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存贷款比率作为流动性指标的代理变量:存贷款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低。另外,考虑到样本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所占比重较高,而不同区域的经济形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代理变量选择全国实际GDP增长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代理变量选择所在地区对应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

依据上表,模型卜5中当期是否开展资产证券化变量(sec01)的系数显著均为正,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而模型6采用滞后一阶控制变量进行对模型进行修正以便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其估计结果与之前的差别不大,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商业银行当期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其z值大约上升0.2,说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稳定经营,商业银行承担的破产风险下降。

三、结论

资产证券化在业务开展初期确实可以为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中国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业务来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将其风险从资产端逐步剥离。但从中长期看,资产证券化在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会导致经营稳定性出现下降。中国已经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早期高质量的贷款也可能会逐步转化为不良资产。同时,利润增速的收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有足够的流动性缓冲以应对突发的风险。商业银行均存在通过证券化业务获得流动性緩冲的动机。从实际情况看,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标的资产不可能完全局限于高信用级别的资产。未来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会倾向多元化,相关的监管必须同步跟进。

猜你喜欢
证券化变量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