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研究

2019-04-01 06:23梁攀攀孙建国刘萌白文艳杨伊鹏
体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民族传统体育实践研究

梁攀攀 孙建国 刘萌 白文艳 杨伊鹏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既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教育的需要。武术散打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技术简单实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中学开展散打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以武术散打为突破口,探讨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学的途径和方法,为传统武术在中学的开展和推广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散打;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24-03

一、研究目的

以武术散打项目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具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学开展武术散打课程提供借鉴,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散打项目在中学的开展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武术散打、中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共检索到文献34篇,其中有效文献21篇。了解和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中学一线体育教师和部分武术散打专家进行访谈,对武术散打在中学的推广和开展进行深入了解,吸取专家宝贵意见,为本研究做理论支撑。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中学开展武术散打项目调查问卷》,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散打专家和北京中学散打选修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68份,有效问卷68份,有效率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开展武术散打的意义

在中学开展武术散打,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可以弘扬武术文化,促进武术散打项目良性发展。

通过对35名参加武术散打社团学生的调查,74.3%的学生认为在训练后感觉很兴奋,有超过85%的学生认为训练后心情舒畅,压力得到释放。

(二)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的体系构建

武术散打在人们心目中还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认为散打项目太过暴力,目前在中学开展得也比较落后。笔者认为,将散打项目进行合理的“瘦身”才能更加适合在中学进行推广。因此,武术散打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武术散打能够在中学得到推广的保证。

1.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目标的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根据武术散打项目的特点,结合体育课程目标,将中学散打课程目标定为三个方面。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包括武术散打的起源、发展现状、基本知识、技术体系和练习方法等内容,知道用武术散打的技术进行健身。目标二:过程与方法,包括基本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在实战过程中的应用等。目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武术文化的学习、武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练习武术散打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15位专家进行调查访问,认为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的目标设计可以以三维目标作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93.3%的专家认为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目标可以与三维目标相结合,80%的专家建议设置课程目标时要淡化技术目标,降低技术难度,并且他们认为课程目标一定要强调武术文化,突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2.中学武术散打课程内容的确定

中学生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体能上应偏重速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设计,并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置合理安排。

(1)基本知识部分

中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可以根据学生各阶段的情况合理安排基本知识部分的内容。武术散打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上分为运动概述、技术的分类、比赛的竞赛规则和方法等,各阶段在基本知识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2)基本技能部分

武术散打技术以表现特点为标准,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在进行基本技能的安排时应该考虑到中学生各年龄段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地安排技能部分的教学。

水平一的学生刚升入初一,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因此这个阶段主要教授武术散打的基本步法和拳法,并且加入身体协调性的练习,配合简单的拳靶练习和简单的攻防练习。水平二的学生已经有了步法和拳法的基础,此时可安排基本腿法和拳腿组合的练习,增加反应靶、拳腿组合靶、条件实战等练习内容,逐步强化武术散打的拳腿技术。水平三的教学内容为简单实用的摔法技术,并强化拳腿组合技术,增加条件实战、模拟实战练习,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水平四的技能教学是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的最高阶段,此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等各方面已趋完善,故在技能上安排各种战术训练、条件实战、实战和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全面掌握武术散打技术(表2)。

(3)武术文化部分

武术散打文化所蕴含出的中国古典哲学以及战术中的“兵法”运用都能够体现出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武术文化,能够以武术散打技术为载体,理解武术文化的地位以及价值,培养良好的武德品质,对个人修养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水平一的武术文化教学,应该以武德的传授为主,尤其是要渗透“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使其了解武德的修养就是修身的过程,让学生对于武术散打的文化有个初步的认识。水平二的武术文化教学,应该侧重于武术散打文化内涵的渗透学习,中学散打课程集中学习“天人合一”“与人为善”“仁爱谦和”“坚毅恒勤”“重节爱国”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对其健康成长有利。水平三的武术文化教学,可以从武术文化与其他体育项目文化对比入手,结合武术散打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武術文化的民族性、历史性,教学上可以采用观看武术文化纪录片等。水平四的武术文化教学应该在全面了解武术散打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将爱国教育和民族精神贯穿于教学当中,促使他们做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人,发扬武术文化。

被访专家中86.7%对武术文化部分的内容设置表示认可,也有部分专家对此部分内容作了建议,建议增加武术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学等。

3.中学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的方式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阶段的课程也在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被调查的18位体育教师中94.4%认为中学开展武术散打应该以体育类社团的方式进行,同时也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利用体育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展武术散打项目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根据笔者实践经验,他们做出此种建议是因为各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学开展武术散打课程可以结合各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从体育选修课、体育类社团和校本课程等方式着手。

(三)北京中学武术散打选修课的实证研究

北京中学体育课程采用“3必2选”的模式开展,即每天一节体育课,3节课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2节选修课(时间为1小时)用以完成选修项目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诸多项目(如健美操、舞龙舞狮、羽毛球、武术等)中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学期末对武术散打课程进行了评教,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武术散打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由于北京中学的体育类选修课时间充裕,因此项目得以开展,在实施的35名学生中得到了一致认可。从学习情况看,85%以上的学生部分所学技术能够达到熟练状态。关于武术散打课程体验的调查,意志力增强、防身能力增强、缓解学习压力和增强自信等表述被选中的频次最多,占97.1%,這也可以看出中学武术散打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中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让学生有所学、有所获,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武术散打对增进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培养意志品质和弘扬武术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合在中学进行推广。

2.中学武术散打课程目标应结合体育教学目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武术文化为载体,贯穿教学始终。

3.中学武术散打课程内容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武术文化进行设置,主要包括武术散打概论、武术散打基本技术和传统武术文化等,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合理安排。

4.中学开展武术散打课程可从体育选修课、体育类社团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入手。

(二)建议

1.武术工作者应结合中学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中学生使用的武术散打教材和录制影像资源。

2.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增加武术散打的内容比重,将武术套路和散打教学有机结合。

3.建议增加中学生武术散打业余队的赛事,为中学生练习者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民族传统体育实践研究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