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毛竹造林快速成林技术

2019-04-03 01:34查方义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芽苗实生苗毛竹

查方义

(太湖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400)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森林中用途广泛的树种之一,是营造绿水青山的理想物种。大别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 ℃左右,平均降水量1 368.4 mm,十分适合毛竹生长。

大别山地势较高,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坡度多在25°~50°。南坡的太湖、岳西等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滋生了大量芭茅草,存在森林火灾隐患。各级政府正通过毛竹造林,实施芭茅山改造和竹业致富工程。通过母竹移栽开展毛竹造林的传统做法,因运输困难、成本特别高而难以大面积应用。近年来,金寨、霍山、太湖等县开始采用毛竹实生苗造林,有起苗及运输容易、造林简便、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但仍因长途运输竹苗、整地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成活率、发笋率不高,成林时间漫长,严重影响了毛竹成林及竹业发展。笔者从2013 年开始指导太湖县毛竹育苗,在造林山场周边开展芽苗移栽育苗,培育1年生丛生苗上山造林;同时将部分竹苗留圃再培育,作为补植用和商品性苗圃,并采用科学的林地整理和栽植方法,有效解决了毛竹造林成活率和发笋率低的问题,缩短了毛竹造林成林时间,有力推动了太湖县芭茅山改造进程和毛竹产业发展。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圃地建设与育苗

1.1 苗圃地选择

在规划营造毛竹林的造林地块周边,选择山脚平地或山间梯田改造作为圃地,要求背风向阳、接近水源、便于排灌、肥沃疏松,干燥贫瘠、容易积水的地方不能选作毛竹育苗的圃地。苗圃地面积按照造林地面积的2%准备。

1.2 苗圃地整理

大别山区毛竹育苗芽苗移栽时间在4 月份,在芽苗移栽前的2~3 个月把苗圃地整理好,清除其中的杂草、灌木等,翻土深挖,拣净草根、树蔸,之后让它自然风化1 个月。在芽苗移栽前2 周左右施足基肥(如农家肥料、火烧土、钾肥、堆肥等),用量在2 t/667m2左右。施肥后进行1~2 次翻土,然后碎土作床,苗床宽1 m、床高l2 cm、步道40 cm。苗床的边缘紧实,表土细碎,步道通直。苗圃地整好后,用1%~3%硫酸亚铁或敌克松溶液进行灭菌消毒,并喷施乙草胺除草剂(用量控制在70 mL/667m2以下),最后用遮阳网和杉木小原条搭棚,棚高1.5 m 以上。

1.3 芽苗运输

1.3.1 芽苗选择

大别山区由于冬春气温相对较低,育苗企业缺少毛竹播种育苗经验。广西桂林市灵川等县是全国重要的毛竹种苗产地,具有丰富的毛竹种子采种和育苗经验[1]。一般采取头年秋季播种实生苗,出苗量高,分蘖次数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均比大别山区自播的好。因此,选择从广西育苗企业直接引进芽苗进行芽苗移栽,可有效缩短毛竹苗培育时间,提高毛竹育苗成功率。

1.3.2 包装运输

与育苗企业对接好,根据芽苗长势,4 月份,幼苗发出3 片叶子时,即可进行芽苗调运。毛竹芽苗采用50 cm×50 cm 带盖的泡沫保温箱装运,箱子底部垫一层冰块,芽苗装量不要超过箱子的一半,确保芽苗的呼吸空间。取苗、装箱要迅速,做好喷雾保湿,做到随起随装随运,尽量在夜间运输。高速、乡村公路、山场道路等中途转运要迅速接力,不得停顿。在苗木运输途中,移栽圃地要迅速做好移栽人员、浇水保湿、遮阳设施等准备工作。

1.4 芽苗移栽

芽苗到达圃地后,要在搭建好的荫棚内迅速进行栽植。芽苗采用单株栽植,栽植株行距为25 cm×25 cm。芽苗栽植时,芽苗带土根部要小心操作,尽量保证苗根舒展,既要栽紧栽实,又不得将芽苗折断。培土壅根时,不宜培土过厚,以不露苗根为宜。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让芽苗根部与土壤结合。移苗后,要定期浇水使苗床土壤保持湿润,但注意不能过量浇水,否则容易造成竹苗烂根。

1.5 栽后管理

栽植后每周喷施1%的波尔多液,连续2 次,预防黄化病的发生。移栽7 d 后开始进行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人工松土除草,7 d 一次,连续2~3 次即可。在干旱高温期,可以进行沟灌,保持苗床湿润;在雨季,需要及时排涝,不可以让圃地过量积水。芽苗栽植后1 个月左右竹苗就开始分蘖,一般1 年生苗只分蘖不行鞭,一年会分蘖多次。5 个月后,分蘖竹苗逐渐变得高大,到10 月份苗高可达30~40 cm,分蘖8~10 个,小竹丛形成,即可以上山造林。

2 造林地的整理

2.1 造林地选择

毛竹喜温暖、湿润,在山区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1]。

2.2 林地清理

大别山区急需造林的地块以火烧迹地为主,往往是生长着茂密芭茅草的芭茅山、灌木或竹类。部分地块是郁闭度低于0.2 的疏林地,整地前要根据需要伐去一部分树木。造林地清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为新造幼林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亦便于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工作的进行。

2.2.1 林地清理步骤

芭茅山造林林地清理步骤有割除、火烧和化学除草剂除去根蔸。

(1)割除。俗称“砍山”,即将造林地上的芭茅草、灌木等用割灌机割除砍倒,多在5-6 月份阳光强,芭茅拔节、抽穗期进行,此时杂草种子尚未成熟不扩散,砍倒的茎杆易干燥。

(2)火烧。俗称为“炼山”。火烧清理开始前,把割(砍)倒的芭茅草、杂灌晒干,在杂草干枯易燃的情况下进行。点火前,必须在造林地四周开好防火隔离带,做好计划烧除审批、应急扑火队伍布防等相关准备工作,并派专人密切监视火场;选无风阴天、清晨点火,点火宜从山坡上部点起。此法因为对生物、空气有负面影响,且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现已不提倡。

(3)化学除草剂除去根蔸。火烧后20 d 左右待新芭茅苗长到50~80 cm 高,须选择晴好天气,在上午11 时前和下午3 时后,日间气温在30℃以下,12 h 内不得有降水,用喷雾器均匀喷洒配置的草甘膦除草剂药液。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使用草甘膦进行除草时,在喷头上套防护罩,避免草甘膦随风飘散影响人畜和周边植物安全。用后对机器进行清洗,避免在喷施其他农药时,将残留的草甘膦药剂喷施到其他作物上造成药害。

化学除草剂名称和剂量:草甘膦,剂量配方:农达、洗衣粉、盐、水,比例为300:6:15:20 000;充分稀释溶解(详见表1)。

表1 草甘膦混剂除草剂使用剂量

2.2.2 伐根处理

迹地上伐根有一定的保持水土作用,许多树种的伐根能重新抽出新条,与毛竹构成混交林;加之挖除伐根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劳动,所以除非十分必要时,一般可将伐根保留在迹地上,利用其根蘖能力形成混交林,或任其自然腐烂。

2.3 机械开挖作业道

开挖前要科学选线,根据山场情况采用地形图和现场选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要求做好放坡和中线确定等工作,再用挖土机开挖作业道。作业道开挖后将造林地分割成若干地块,可因地制宜对各地块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整地。

2.4 整地方法

毛竹造林整地采用人工整地为主,最忌用挖土机将山区林地开挖成水平梯地。因为挖土机开挖梯地时将大量的表土抛至地坝,种植面几乎全部是生土,造成土壤肥力缺乏,地坝容易再生芭芧等杂草,且地坝还制约毛竹根的延伸。

2.4.1 全面整地

坡度≤15°的造林地采用全面整地(全垦) 的方法。在全面翻垦的基础上利用挖出的根、石块、草皮等砌成阶坎,或在山坡上就地用树梢、枝叶等横架于树根之间(群众称为踩排山),以便拦截水土。梯地宽度视地势和种植点的配置而定,一般宽在2 m左右,最后在梯地上按一定的株距挖定植大穴。全垦要采取建保水土埂、排水沟、沉沙池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4.2 局部整地

坡度≥15°的造林地采用局部整地的方法。主要有带状整地(带垦)和块状整地(块垦或穴垦)两种方法。

带状整地:指沿水平方向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建种植带,并在种植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山地以人工操作为主,采用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整地方法。较多采用环山水平阶带状整地,即沿等高线在坡地上开垦成长带状,破土面与坡面平行,带宽0.5~3.0 m,保留带一般等宽或更宽些,长度依地形而定,一般均较长。

块状整地:指在地形破碎的山地进行块状整地,破土面成正方形或圆形,与坡面的断面水平稍向内倾,做低埂,边长或半径1~2 m。

3 1 年生自然丛生苗造林

3.1 造林时间

大别山区毛竹丛生实生苗造林宜选择在冬末春初进行,也就是在笋芽开始萌动的前后两周内。造林天气要选择阴天和雨后晴天,尽量避免刮大风的时候造林,严禁在久旱无雨的天气造林。

3.2 苗木选择

经过1 年培育的实生苗呈多株丛生状,每自然丛3~8 株不等。2014 年,太湖县造林户为了节省苗木用量,降低造林成本,将自然丛分成单株或2~3株一丛后再上山造林,其成活率很低,约在50%以下,有的甚至只达15%。2015 年,改用自然丛实生苗造林,其成活率高达93%。这充分说明,毛竹实生苗造林不宜分株分丛,要按苗圃中的自然丛进行起苗,整丛栽植,才能保证成活率。

3.3 起苗、运输

起苗前,先用平枝剪将丛生苗剪去1/3 枝叶。起苗时,一定要保证以自然丛为单位带好宿土,有来鞭和去鞭的用利剪剪断,保留10 cm 以上的鞭根,用竹筐等硬质敞口竹编的器具运输;按6~10 丛自然丛进行码放,上方覆盖稻草并喷水保湿;在运输过程中和栽植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宿土脱落。起苗后的苗圃地按1 m2保留一丛丛生苗,或保留好残留的小竹苗和竹鞭,并适当施肥、覆盖土壤,建立小母竹园,可连续取苗3~4 年,用于本山场补植或出售给其他造林地块,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3.4 栽植方法

3.4.1 栽植密度

株行距2 m×3 m,穴40 cm×40 cm×60 cm,栽植110 自然丛/667 m2[2]。

3.4.2 栽植要点

苗木栽植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压紧踏实,是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毛竹实生苗造林技术要求为“填、提、灌、浅、实、盖、剪”。填:用疏松肥沃的细土分4 次填土;提:用手将苗木稍稍提起,使根系舒展;灌:灌水将竹苗根部灌满流泥;浅:浅栽,覆土不超过原根基着土处2~3 cm;实:栽苗时将土压紧踏实,尽量栽紧;盖:竹苗栽好后进行覆盖,保温、保水、保湿;剪:用利剪剪去枯死枝叶,合理保留枝叶数量。

在栽植时,第一次将表土垫在栽植穴底部,垫土厚度约为15 cm;第二次填土是将竹苗轻轻地放进栽植穴,然后将适量细土填入栽植穴,轻轻抖提竹苗,尽量保证须根自然舒展能够与土壤密切接触;第三次填土是以竹苗为中心形成漏斗窝,以便在竹苗周边灌水成糊状流泥,让糊状流泥灌满须根之间的空隙;第四次再填土、踏实,让植株周围的土层略高于其他部位的土层,避免积水烂鞭;最后在栽后的竹苗基部盖上一层杂草,以保湿保温,并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苗木情况,及时修剪损伤枯死的枝叶,调整枝叶保留量。

需要注意的是,栽植不宜太深也不可太浅。实生苗栽植过深,易造成鞭根透气性差而窒息死亡,即使成活也是一种假现象,过不了伏天;栽植过浅,地上部分蒸腾量大,新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造成供水不足,使苗木失去供需平衡而死亡。

4 幼林抚育管理

4.1 除草松土

新造的竹林地容易滋生杂草,要及时除草松土,松土深度一般为15~20 cm,将杂草集中覆盖在母竹周围,不要损伤竹鞭、竹蔸和笋芽。逐年扩大松土面积,力争在2~3 年内达到连片全垦的要求,以利扩鞭。

4.2 竹农间作

新造竹林1~3 年内,可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要注意在抚育时,不要损伤竹鞭、竹蔸和笋芽。适宜间种中药材、花生、豆类等,不得间种消耗地力大的农作物,间种的绿肥最好就地翻埋土中。

4.3 施肥培土

新造竹林最好在秋、冬季增施土杂肥等有机肥料,以提高土温和有利于行鞭孕笋;在春、夏季节,宜施用化肥等速效肥料,还可压青、埋青诱导竹鞭向外扩伸,促进成林。如遇有露根、露鞭,要及时培土踏实。

4.4 灌溉排涝

新栽竹林,降水量少的季节,要适时适量灌溉。毛竹喜湿怕涝,雨水多的季节,造林地要及时排除积水,以免引起烂根烂鞭,造成竹株死亡。

4.5 间伐抚育

新造幼林竹株一般是量多而细小,丛状分布,疏密不匀,要坚持“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的原则,适当进行间伐抚育;还可挖掘一些生长健壮而稠密的竹株,用来造林和补植;幼林在抽枝后、展叶前,折去梢部,去掉顶端优势,可促进枝叶的生长和竹鞭的延伸。

4.6 雨后补植

松土除草过程中,做好死亡株的计数和标注工作,在下雨后,随时在圃地择取竹苗进行补植。

5 结语

通过在山区造林地块周边就近建立毛竹芽苗移栽实生苗苗圃,在建圃同期,采用机械、化学与人工相结合的林地清理方式,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整地方法进行整地;第二年初春采取1 年生毛竹自然丛生苗保湿栽植,加强栽植后的抚育管理,新造林成活率高达95%;第三年春新发散生竹多,有散生新竹1 894 株/667 m2,新造竹林可初步全郁闭;同时,建立了补植和经营性苗圃,并可采挖部分发笋多的造林地散生竹苗出售,可以为其他造林地块提供商品散生竹苗,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造林方法提高了毛竹造林的成活率和发笋率,比传统的毛竹造林提前3 年以上成林,可以在山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芽苗实生苗毛竹
樱桃番茄‘夏日阳光’扦插苗与实生苗栽培生育特性及果实风味差异分析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寒 秋
无患子实生苗苗期生长动态研究
新疆野苹果林野苹果实生苗空间分布及其生存现状
——以新源县为例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芽苗
2010年甘蔗实生苗试验结果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组合式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