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深改办主任兼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重塑资管生态在变革中激发力量

2019-04-03 06:40周月秋
金融理财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规资管重塑

2019年1月15日,《金融理财》杂志社、易趣传媒联合北京农商银行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举办了“2018年度第九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暨‘金貔貅奖颁奖盛典”,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变革的力量”,此次会议汇聚了金融各个领域内多位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从大资管转型升级、银保合作两个维度,共同探讨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之路。中国工商银行深改办主任兼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受邀出席论坛并作了精彩的演讲。

他指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来自变革的力量。这个过程值得回味和思考,未来也有很多需要去讨论的地方。去年迎来最大的一个变革即资管新规的发布。周月秋认为,一哄而上干资管,发展虽然很快,但因为脱离实体经济,就是违背了初衷,必须正本清源。

站在資管生态的角度,周月秋谈了四个观点。第一,对标公募基金,重构资管生态体系;第二是打破刚兑,重塑生态关系;第三个观点是成立理财子公司并与母体切割,重构生态主体;最后一个观点是约束杠杆,重塑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周月秋认为资管新规的具体规定看起来是技术性的、操作性的,但根本上,更应该理解为资管生态的重塑,并在重塑生态的变革中激发资管发展的力量。

让改革开放迸发更大的力量

本次研讨会把主题叫做“变革的力量”,周月秋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主题,它有很丰富的含义。改革开放40周年,应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来自变革的力量。这个过程值得回味和思考,未来也有很多需要去讨论的地方。

我们现在纪念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纪念为改革开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卓越贡献的很多人。周月秋在演讲中讲述道:“我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现在大家把我们行叫做宇宙行。从一个曾经技术上破产的银行成长为宇宙行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千千万万的工行人、包括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的,所以纪念改革开放,也是纪念千千万万为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和他们激发出来的力量。”

“我们要感恩改革开放”,周月秋现场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在2015年的时候代表绿金委到伦敦参加世界银行的绿色金融委员会,会议开始前,是伦敦交易所的开市,开市的时候让我去主持,故事很简单,但我感慨很多。一个外国人去主持一个大型交易所的开市活动,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际地位提升的结果,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使我们作为中国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豪和荣光,所以我说我们要感恩改革开放。”

当然,改革开放对我们而言,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挑战,而且挑战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银行正在越来越国际化,在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关注使得我们只能用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改革开放的方式,去应对这些挑战而不是回避。所以,我们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让改革开放迸发更大的力量。

资管的发展必须正本清源

变革的力量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周月秋本次主要把观点聚焦在资管上。众所周知,2018年是资管的变革之年,简单回忆一下资管的发展过程很有意思。

规范或者现代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产生和形成,与周月秋当时在工行托管部工作有点关系。1997年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1998年开始证券投资基金试点,作为资管行业比较规范的形态开始产生。一直到2012年前后的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一个基金为主体的资管市场,2012年以后不同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周月秋的印象中,当时提出了大资管、泛资管这样的概念。回顾这一点,也与后面要谈到的观点有关。

前面十多年,基金其实只有几万亿,但是2012年开始到去年才五六年的时间,发展到什么样的状况?肯定超过一百万亿。可以说,去年我们迎来一个大的变革,最大的标志就是资管新规的发布。新规发布,意味着要对过去几年来的资管进行调整和改变。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呢?逻辑上,2012年推出大资管,目的就是要大发展,既然大发展的目的达到了,为什么还要改变它?所以,面对这样的变革,我们要问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五六年的时间,资管会发展这么快?第二,发展这么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然,出台新规干什么?第三,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们怎么办?新规发布能不能落地?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从事资管行业的人都得问一问。

为什么这么快,一点都不复杂。因为我们从2012年开始讨论大资管、泛资管起,这个过程中,支持发展的因素当然很多,但最大的一个因素应该是政策。任何一个市场,哪怕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当你有大量的政策支撑它的时候,这个市场发展肯定很快。大家稍微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五六年的时间围绕资管出台了多少政策,出台了多少类型的政策,在这么多政策的推动下,一百多万亿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言,并不是一个不可以实现的事情。

那么,有什么问题吗?周月秋认为在快速的发展或者快速的增长过程中,确实产生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我们现在说资管中存在很多问题,多层嵌套、非标、杠杆率、刚性兑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这些问题如果说不制止让它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资管会走向哪儿?周月秋认为有很多解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脱实向虚,就是金融和实体的分离,成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循环。所以周月秋指出,一哄而上千资管,发展虽然很快,但因为脱离实体经济,就是违背了初衷,必须正本清源。

从四个方面谈资管生态

去年四月份发布的新规,从打破刚兑、消除监管、抑制通道业务等等,对大资管行业进行了规范。如果逻辑上,资管新规和其他的金融政策都一样,都不能独立的看,那么,周月秋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看的清楚一点。

站在资管生态的角度,周月秋谈了四个观点。

第一,对标公募基金,重构资管生态体系。新规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标公募基金。我们知道,新规关于产品设置、业务管理、风险管控等等,对标的都是公募基金,或者说都是以公募基金作为蓝本的。周月秋认为,这是生态体系框架里首先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前面讲过,1997年国务院暂行办法发布以后,1998年开始公募基金诞生,诞生以后至今20多年的历史里面,公募基金的产品分类、投资人要求、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风险估值、存续期管理等等,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基金的各个环节都适用统一的规则和标准,而且这些环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说公募基金作为一个生态体系相对而言是比较明确的。

资管新规拿公募基金做参照,周月秋表示从生态体系上看,主要就是通过两件事加以重塑。第一件事情是重塑统一的资管监管环境。新规说了两件事,一是募集方式是分公募和私募,二是投资分固定、衍生、混合等等产品,这样的分法和过去大资管在监管过程中按照机构维度来划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流行一个说法,叫做把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或者协同监管,这样的术语本质上说,就是把所有同质性的监管统一起来。周月秋提到全球投资业绩评价标准这个概念,他说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你投资到同样标的上,就要遵循一致的核算、估值标准。回到新规,按照这样的两个原则来设置标准,就是说标准建立在先,监管在这之后。也就是说一旦有了统一的标准,自然可以实现统一的监管,这是一件事儿。

第二件事情是治乱象的机制。我们都已经认识到资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过去在监管上隶属不一样有关,表面看起来,按隶属监管,各扫门前雪没什么问题,门前雪都会扫掉,但是,请注意,如果有的是见雪就扫,有的到半尺雪扫,有的到一尺雪才扫,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一定会看到,街上的门前有的还有雪,有的没有的,这不就扫乱象么?所以,监管确实是可以按隶属分开来的,但资管本身没有办法区分,并不是银行的资管和保险的资管、证券的资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资管是跨市场的,是跨行业的,风险也必然是交叉性的、隐蔽性的,并不会因为按照不同的行业去监管,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机构本身还有一种加杠杆的冲动。所以周月秋认为,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治理乱象,一方面是要把乱象已经积累起来的风险消除和减弱,另一方面是過去用牌照建立起来的套利优势,要把它打掉。所以,请大家注意新规里有一条是对嵌套层次的规定,不能无序的嵌套。

第二是打破刚兑,重塑生态关系。这两年,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点是刚兑要打破,一说到这个,就必须说回到资管市场,资管是什么?不就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吗?刚兑是什么?就是资管拿着客户的钱去投资,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是还得兑付。既然是受托理财,为什么还要刚兑?法律上说不过去。这样来看,刚性兑付在资管里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畸形的物种。大家知道公募基金不存在刚兑,这是因为基金执行的是以信托法作为上位法的基金法,那么信托是什么?信托解决什么问题?信托的本质是以财产作为标的,当以财产作为标的的时候,必须对财产的分配保持公正、独立,这些都有明确的规范。所以一个信托财产和另外的信托财产一定是要隔离的,公募基金天然不存在刚兑,就在于每一只基金都相互隔离了,与从事管理的公司财产、从事托管的银行资产也隔离了。实际也是这样,公募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都很小,大多数也就一个多亿。这是法理上的一件事情。

但我们过去的理财不是,理财依据的不是这样的法律,所以刚兑问题产生了,只要有刚兑,就没法隔离、独立,没法独立和隔离,资金池的问题也成立自然而然的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如果真的要刚兑的话,刚兑的来源在哪儿?以银行为例,银行如果通过资金池刚兑,就意味着这笔理财产品需要兑付的资金必须来自别人那儿,或者说是来自别的地方投资获得的收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面讲,从法理层面来讲,刚兑是在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的同时,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新规对于破刚兑来说,主要就是做两件事:

一是产品供给端卖者尽责,不仅在产品设计这些方面要做好相应的、充分的准备,而且要以净值型产品要作为主体,这样才会使得投资者和资管管理者的利益是一体化的,才是公允的,才是可以隔离的。同时,这样的话无风险收益水平才可能回归到正常水平。二是需求端转向买者自负,买理财是有风险的,不是没有风险。这是投资理念的变化,也只有这样的变化,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关系。当然,完成这样的转变还很难,目前还有90%左右的存量资管产品是预期收益型的,是在接下来在转型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是成立理财子公司并与母体切割,重构生态主体。在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理财是资管经营的主体,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通过券商、保险等衍生的很多东西,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问题在于,银行作为主力军,同时又是资管生态的主体,就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银行虽然把资管作为表外业务经营,希望与表内的资产之间切割的关系,但是表外和表内能切割吗?切割不了。我们说表外资管的风险虽然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和表内之间一点是交叉的,是连锁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或者其他主体要真正的规避风险,其实是做不到的。

新规要求将银行自身的资产和理财资产隔离,而且明确提到了子公司的方式,以理财子公司的方式来开展资管业务,周月秋认为这是生态主体重塑的必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态主体的责权利统一,风险隔离,新规要求第三方托管,也是这个道理。其实说到底,就是要解决表内表外相互转换,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缺陷,子公司为什么很重要?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不是表内和表外的关系。我们认为只有风险能够隔离,书面所说的影响、渗透、转换问题才能解决,解决刚兑才有基础。所以,成立理财子公司不能理解为形式的改变,而是破刚兑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现在,已经有26家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金一千多亿,这可能是未来生态主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工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也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

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作为新的主体成为连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通道,这个在新规里也明确讲到,理财子公司可以投资交易所债券,可以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投资部分非标,实际上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意味着子公司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当然这个载体怎样用,周月秋相信每家机构可能会不一样。周月秋认为子公司怎样和它母体的部门之间合作,形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怎样和不同市场之间形成衔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产生不同机构和附属理财子公司之间的不同模式,当然这需要拭目以待。

最后一个观点是约束杠杆,重塑生态环境。新规对于非标、杠杆的约束有明确规定,这些年,我们的杠杆率快速上升过程相信大家是知道的,高杠杆里面,地方政府、民营企业还要更高一些,而这两个领域,恰恰又是理财资金投资非标的非常重要的通道,所以,约束杠杆本质上要通过资管生态环境实现,新规在这个方面强调了两件事儿:

一个是产品端节流,所谓节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定控制杠杆,比如规定投资非标的固定收益率产品比例、权益类产品比例、混合类产品比例,这些比例的规定以及集中度的规定,实际上是从源头对于非标的杠杆比例进行压控,使得高风险的空间得到压缩,这是一件事儿。

另一个是投资端开源,前面讲了新规压缩杠杆和范围,同时又把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范围延伸到资本市场,这个可以理解为向直接融资市场引进更多的活水,我想这是既有助于结构性降杠杆,也有利于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要举措。所以我把它叫做开源。

总而言之,新规的具体规定看起来是技术性的、操作性的,但根本上,周月秋认为更应该理解为资管生态的重塑,并在重塑生态的变革中激发资管发展的力量。

猜你喜欢
新规资管重塑
请注意,这些涉民生新规已施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分级资管产品的异化与正名——评析《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
对资管新规关于通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