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灵魂

2019-04-03 07:06闻名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灵堂字画

闻名

2016年,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她的离开平静而自然,就像她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作品《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此前,杨绛就向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表达她的想法:“我去世后,喪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受赙仪,至多七八亲友送送。”杨绛曾亲笔撰写遗嘱,再次对后事办理明确嘱咐:“我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杨绛和丈夫钱钟书有很多著作,晚年,她将两人的72万元稿费和随后出版作品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用以奖励家庭经济困难而好学上进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10多年来,出版社每年都会直接把稿费寄给清华大学基金会,目前已经累计2000余万元。

杨绛家里有不少珍贵的文物字画,生前,她已经将文物字画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籍、手稿等其他财产,她也对相关人员作出安排和交代,捐赠给国家有关单位。

逝世后的第三天清晨,杨绛的遗体从北京协和医院启程,前往八宝山公墓。丧事的过程极其简单,没有举行仪式,没有设立灵堂,也没有花圈挽联,大家都按照杨绛的遗嘱,安静地送她走完最后的路程。

杨绛把财产捐赠给国家,而要求自己的后事从简,抹去她在世界上的最后痕迹。从她的慷慨与节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高尚人格。杨绛对人生的看法,与兰德的观点不谋而合:“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灵堂字画
梁启超的宽恕
妥善存放字画的方法
组字画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考眼力
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