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研究

2019-04-03 11:14张贞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

张贞

摘 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扛起国家进步、民族复兴重担的主力军。强化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对提升大学生廉政廉洁意识、自觉防腐拒变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存在廉政教育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与计划性、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廉政教育主管機制缺乏整体性与独立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建议从以提升教育队伍为重点,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关键,营造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手段,规范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载体,创新廉政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廉政教育实效,贯彻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廉政教育;廉政教育理论研究;廉政文化建设

近日,贵州“90后”女干部张某涉嫌贪污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据贵阳晚报报道,被告人张某利用职务之便骗取或侵吞社保资金达40余万元,数额之大令人咂舌。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某在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便开始“伸手”,罪行暴露时年仅25周岁,是有史以来贵阳市抓获的年龄最小的职务罪犯。无独有偶,2018年1月份,年仅22岁的肖某也因犯行贿罪被判处刑罚。调查人员发现,此人在不到20周岁的时候就开始行贿,行贿人员多达5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肖某在一年的时间内累计向成都高新区国家税务总局工作人员罗某行贿209730元。值得一提的是,受贿的罗某也是“90后”,受贿时才刚满24岁。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江苏,2018年初,出生于1991年的王某利用在昆山市社保中心工作的职务之便,钻制度漏洞,与他人合谋,在将近2年的时间内,先后作案46起,共计贪污丧葬抚恤费达270余万元[1]。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党风廉政文化教育和建设,使他们步入社会具有抗腐倡廉的思想意识,形成‘敬廉崇洁的思想道德品质……”这说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而想要逐步根除腐败,学校教育至关重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专门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坚不可摧的廉洁价值观,自觉防范蜕变,做到廉洁奉公[2]。

高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到单位的“人生转折点”,如何教会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确保完成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大学生就走上了贪腐的不归路,究其原因,虽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息息相关,但也与高等学校大学生廉政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

1.廉政教育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与计划性

廉政教育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与计划性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大学生廉政教育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我国高校廉政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欠账较多,高校学者对廉政教育及廉政文化建设兴趣不足,重视不够,导致高校廉政教育缺乏理论成果支撑[3],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片段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的高校廉政教育理论实践体系[4],使得高校廉政教育没有系统规划和理论指导,常常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缺乏前瞻性与计划性。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廉政教育的队伍建设也十分薄弱。我国大多数高校从事廉政教育的专业人员凤毛麟角,即使有部分相关人员进行研究,也只是“客串”,偶尔为之,且研究的内容浅显陈旧,教育形式说教老套,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新生代的“胃口”,不能胜任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的重大任务。

2.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当前,我国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内容方面,系统性与针对性严重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有些高校只注重法律、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等硬性规定教育,却忽视了将廉政文化建设教育与软性教育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等软性教育时,没有或者没有很好地结合廉政文化教育,而是两者相互割裂,高校教育者通常只会告诉大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其结果是广大大学生对廉政知识往往只了解表象,不明白深层次涵义,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楚实质意义所在,造成他们认识不到腐败的严重后果。

3.廉政教育主管机制缺乏整体性与独立性

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责任主体含糊不清,大部分没有设立专门部门或专门机构来统筹、主管廉政教育工作,有些虽然设立了专门机构,也是各自为政、各自管理,独立性极强,缺乏统一的总指挥。在高校,学校纪委负责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针对教职工的廉政教育,有的交由工会负责,有的交由人事处,有的没有主管部门;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则归学工部或者无归口部门,如此安排,带来的问题有:出现“三分钟”效应,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廉政宣传搞得铺天盖地,声势浩大,但在平常则悄无声息,无人问津。可见,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廉政教育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并未将廉政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来进行。

二、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客观而言,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效果不佳,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责任不清,顶层设计有缺陷

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针对普通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十分薄弱,最常见的状态是“无主管部门”“无教育人员”“无长远规划”。同时将廉政教育宣传设计成说教灌输大会,不注重利用反面典型事例“现身说法”,使廉政文化教育不能与制度约束、行为监督等机制有机融合,发挥协同效应。此外,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往往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或评估时才搞些“运动”式教育活动,做做样子,只求能顺利通过验收即可,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和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目标”[5]。而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考核评价也主要依赖于检查、评估结果,也助长了高校“蒙混过关”“敷衍了事”的侥幸心理。

2.大学生廉政教育零散化,未形成体系

在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中,没有专门的、专业的廉政教育教师进行相关课程讲授,从事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只是在本门课程中对大学生进行随机式的廉政素质教育。由于我国尚无关于大学生廉政教育方面的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更没有满足实际需要的专业教材,授课教师大多只能根据拿自己“现身说法”或者利用间接了解一知半解的媒体资讯对学生进行松散式的硬性说教,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校廉政教育不得法,大学生廉洁意识并不理想,在校期间就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他们会为了进学生会、社团组织、评奖助学金去贿赂、拉拢别人,但他们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是提前适应社会的“潜规则”,视之为司空见惯的“正常”事情[6]。

3.廉政行为文化建设不规范

高校廉政行为文化教育也是极其不规范,导致大学生廉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体现在廉政行为文化教育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只是在形式上、表面上做“秀”,满足检查考核的不时之需。有些高校开展廉政行为教育活动直接应付差事,组织者态度散漫,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大学生廉政意识堪忧。另一方面体现在廉政行为教育内容单调,缺乏载体。不少高校还是停留在传统方式,听听报告讲座、搞搞主题活动就算完成廉政教育了,没有把握信息化时代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乃至新新媒體的现实运用,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新时期强化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为了营造廉洁的校园氛围,高校要从机制上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的管理,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廉政教育。

1.以提升教育队伍为重点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

高校廉政建设对全方位培养高等人才起着至关重要巨大的作用。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根本。基于此,我们必须打造一支能够胜任高校廉政教育新形势新需求的专业型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专业廉政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廉政教育经验和新型技能的专业教师,而并非像现在这样拿思政课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应急、充数。当然,考虑到上述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近期可采取对思政课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加强廉政教育培训的方式,保证兼任廉政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7],充分发挥教育队伍整体的力量。无论是党员干部行政人员还是普通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都应自觉践行清正廉洁之风,以廉政教育为职责,严于律己,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以自身实践教育、感化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关键营造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愿意将这项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也没有兴趣和时间去发动大学生自身及大学生组织的主动参与。对此,高校要转变思想,打一场放手发动大学生参与自身廉政教育的“人民战争”,学校各类组织要给予充分的、必要的智力支持、政策鼓励、资金扶助,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投身廉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高校也应顺应新时代新人类的张扬个性、自由发展的特点,不能将大学生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是要和大学生“做朋友”,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独特作用,使每个大学生自觉接受廉政教育。

3.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手段规范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

为大学生廉政教育提供坚强支持应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应尽职责,必须把大学生廉政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有机融合[8],并且要形成常态机制,坚持贯彻下去。近年来高校出现的大学生拉帮结派、学生会官僚化等丑闻暴露了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制度上的漏洞,高校亟待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机制,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为廉政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然大学生廉政教育问题重重,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高校各层面部门人员的通力协作,并通过制度对改革成果予以巩固和坚持。

4.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载体创新廉政教育方法

大学生廉政教育向网络化和移动化发展是目前信息化不能忽视的一个趋势,要使廉政教育更富实效,首先就是要注意利用网络的优势,目前网络已经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纳,对于廉政文化教育,建设出一个稳定的网络平台相当重要,有利于大学生在电脑上就能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但网络平台的建立需要纪委和信息化部门的通力合作,选择专人维护,定时更新内容,使网络成为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移动端应用也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在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时,应当充分挖掘移动端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例如微信公众号,QQ群或者开发出廉洁教育App,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对廉政文化的全天候传播和推广,提高大学生接受廉政教育的自觉性[9]。

参考文献:

[1]吴金明.90后女干部落马 案发时仅25岁贪污手法惊人[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8-08-04/doc-ihhhczfa3946839.shtml,2018-08-04.

[2]徐彩慧,任洁,张琳.新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廉政教育活动的成效评估——基于S校的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8(17):12。

[3]王海宁.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7.

[4]孙立军.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41-43.

[5]罗财发,熊小青.廉政文化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6.

[6]周桂英.大学生廉政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05-108.

[7]王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建设的机制性困境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3):150-151.

[8]唐雪,梁远华.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内涵、问题与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75.

[9]施一新.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108-110.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廉政教育的思考
以党校为载体,加强廉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腐败行为的产生及预防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学经典为支点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创新廉政教育方式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廉政教育
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研究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对廉政教育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