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浅议

2019-04-03 14:42王亚丽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欲望张爱玲现实

王亚丽

摘 要:出名要趁早,张爱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特立独行的女作家,自然不乏经典作品传世。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悲剧似乎成为永恒的主题。小说里充满了凄凄惨惨的味道,对于小说里的女性悲剧现象,很多读者扼腕叹息。笔者再次重读了很多张爱玲的作品,对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欲望;现实

处在荒凉的乱世,张爱玲过得尤为不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张爱玲在沦陷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再加上个人特殊的身世和苦闷的童年,让她与那个大时代有太多的罅隙。显得格格不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爱玲活的很纠结。虽然是封建大家族,但已经是没落的一塌糊涂。少年时期,过得颠沛流离,缺少亲情的关爱,无形之中,她的作品难免沾染了太多的苍凉与萧瑟。她的笔下,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一、男权社会,女性难逃封建枷锁

看过张爱玲,一把辛酸泪。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里面,女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主導了小说的起伏和发展。很多女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习惯性将男性排斥在外。因为那个年代还是男权社会,女子只是附属品,鲜有发言权。如果让女性活得太多潇洒张扬,难免会落下哗众取宠的把柄。正是基于这种苦闷压抑的现实,张爱玲在构思人物形象的时候,总是需要照顾读者的感受,无形之中,就给女性人物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在张爱玲的笔下,就算女子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也会活得拘谨,不开心。因为社会形式已经不允许女性张扬,无形之中扣下的封建枷锁,注定要留下一个悲惨的命运。在她的作品里面,很多女主人翁的形象,都是通过在爱情、婚姻生活里的摸爬滚打,娓娓向读者讲述一个不得不说的事情。要想挣脱这个无形的枷锁,就需要两性关系去冲锋陷阵,尝试着用一种别开生面的见解,更多的了解内心深处的女性世界。

女儿心,女儿情。对于大多数女子来说,谁都憧憬着跟心仪的人来场轰轰烈烈、明心刻骨的爱情。就算是飞蛾扑火,也不枉在红尘中走一遭。可惜,理想杨玉环,现实罗玉凤。受困于时代的束缚,很多女子的婚姻生活,都过得狼狈不堪,有心无力。在张玲的笔下,很多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都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在她们的世界里面,很少为自己而活,碌碌无为一辈子,都在围着那个并不爱自己的男子转,而且还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所履行的,只有那些枯燥无味的义务。

提起《倾城之恋》,自然少不了说一下白流苏。纵观白流苏的结局,表面上来看,中规中矩,跟很多同龄人相比,算不上悲惨,至少白流苏苦心算计的目的最后达到了,同时,也获得了现实的还算圆满的婚姻、家庭和幸福。婚后的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也算暂时得到了保障,看似成功的女主角,却依然没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摆脱男权枷锁。要想紧紧抓住眼前的幸福,就必须放下所谓的尊严,去依附于自己的男人,而且没有任何资本去讨价还价。

二、物欲膨胀,容易受伤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饱经战火的折腾。一方面,传统的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文明见缝插针,越来越多的开始对人们进行洗脑。中西文化碰撞,自然少不了很多火花。张爱玲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对于西方文明,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就连她本人,也直言不讳的说,我就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就是想让自己活得漂亮一些,毕竟,公主梦是每个女子的权利。

张爱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张爱的作品里,有一个最常用的提纲:物质是幸福生活的最根本的保障,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她的作品里,很多女性活的很自私。只是因为早就受够了颠沛流离的苦,不想再陪着男主人公成长。爱情里最大的悲哀,就是拜金女邂逅了凤凰男。就算他们爱得死去活来,义无反顾,一旦被柴米油盐折腾的没有脾气的时候,就开始反思当下的困境和生活。争吵是难免的,分开也是难免的。虽然有太多的不甘,但是双方都很累。现在看来,张爱玲的作品,大多是残忍的,因为她狠狠的撤掉了现实中常见的面具,展露了最赤裸裸的人性。有贪婪,有欲望,有追求,有野心,有背叛……

在张爱玲的《金锁记》里面,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七巧已经走火入魔。正是被欲望冲昏了头脑,七巧不但自己成为了悲剧,也让子女陷入了万劫不覆的深渊。七巧的脑子里,只剩下了钱,而且总是担心自己苦心积攒的财富,被被人巧取豪夺。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七巧的心已经被猪油蒙的一塌糊涂,亲自把两房儿媳妇给逼死,还蛮不讲理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他们都活在一个畸形的环境下,都不能拥有正常的婚姻生活,更不能奢求有尊严的或者。最后,一家人只能在封闭的世界里苟延残喘,浑浑噩噩度过了可怜可惜可悲可叹可怒可憎的一生。

三、压抑情欲,性格缺失

张爱玲小时候,就开始涉猎《红楼梦》。在早期的创作过程中,深受其影响,男女主人翁,都拥有七窍玲珑心,却又偏偏不能走到一起。同时,张爱玲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她本人对西方文化格外推崇,并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向往。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她都会用心去感悟身边的人,身边事。正是基于如此,在当时沉闷枯燥的文坛里面,张爱玲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她的才情璀璨夺目,她的文笔清新隽永,她的文章别开声明,她的构思与众不同,才女的名号,张爱玲当之无愧。

所有的文学作品里面,从古自今,无论中西,情欲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文人墨客孜孜不倦,各抒己见,文学作品里,对情欲的探索和描写,也达到了疯狂竞争的局面。有的人哗众取众,有的人锦上添花,有的人独树一帜,有的人荒诞不经。唯独张爱玲,习惯在文学作品里面刻意压抑情欲,宁可让主人公造成性格上的缺陷,也不可能让他们拥有理想的爱情。也许,在张爱玲看来,越是求之不得,越是弥足珍贵。

还记得在长篇小说《刀锋》里,作者毛姆提出了对情欲的见解: 情欲是不计代价的。巴斯葛说再好的感情,也的做好被不理解的准备。当情欲控制着感情的时候,感情就会发明一些不但言之成理的理由,还可以充分证明世界在爱的面前可以为了爱完全毁掉……情欲是毁灭性的,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情欲的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毛姆的见解,看似危言耸听,其实与张爱玲的小说里的女性悲剧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单纯的从生命的哲学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张爱玲笔下那些可怜的女性,都能找到阿Q的影子。虽然一直很努力的活着,却一直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正是有了这种求之不能得的主线,作品通篇都流露着颓废的味道。就像一个人常说,我要努力,我想成功,但是现实不允许你这么胡来,只能乖乖的认命,继续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

四、女性自身的缺陷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悲剧的结局,往往是由于悲剧主人公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命运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没义务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现实生活中,遭遇在所难免的困难时,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这事儿不赖我。总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完美,可偏偏还是遭遇了这么多难堪的事情,于是心里开始变得不平衡起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悲观愤世、怨天尤人的习惯。经常发牢骚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却不从来不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就算是一代才女张爱玲,也没能逃过这个千年老梗。

从新审读张爱玲的作品,在她的小说里,所有的悲剧女性,大多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存在缺陷,一种是软弱,一种是桀骜。女子毕竟是水做的,温婉如水也是很多女孩从小接受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她们自身性格上的软弱可欺,因为总是随波逐流,又不敢公开反抗命运的不公,要么被动的接受现实,要么默默的忍受现实。稍微聪明的女子,开始学的狡黠起来,很多时候,开始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受困于外界因素的魅惑,开始逐渐的迷失自己,最终造成了悲惨的命运。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就是这种人让人心痛的女子。

还有一种女子,也许可以称作她们汉子。她们接受了太多的新思想,新教育,很多时候,在对待难堪的现实的时候,很有自己的主心骨,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一般不会轻易的做出改变。在她们心里,有一种执念,只要是自己想追求的东西,哪怕粉身碎骨,哪怕飞蛾扑火,哪怕刹那芳华,哪怕众叛亲离,也要勇敢的尝试一下。她们抱定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任由自己的性子,义无反顾的去追寻自己的轰轰烈烈。《色·戒》中的王佳芝。,就是这种女子的代表人物。从开始就是个错误,到最后,依旧躲不过悲惨人生。

五、结束语

重读张爱玲,还是难免一声叹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多情的女子,却总是遇人不淑,孑然一身,孤苦到老。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很多女主人公,都有张爱玲的影子。骨子里难以割舍的情怀,让张爱玲在诠释人物形象的时候,总有那么几分似曾相识的顾影自怜。没办法,悲剧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左右的,饶是才华横溢的张爱玲,也只能在文学的江湖里信马游缰,笑看哀伤。

张爱玲的小说里,经常有苍凉的味道。也许只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概,才是张爱玲想要描述的爱情。新旧交替的时代,本来就命运多舛,偏偏自己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对于颠沛流离的现实,总是有三分不满,三分期许,三分自怜,虽然有心杀贼,却总无力回天。就像自己一直寻觅的爱情,既然无法得到,干脆狠下心肠,让梦想破灭的一塌糊涂。看似绝情的残忍,其实是对现实最倔强的反抗。

参考文献:

[1]金宏达.平视张爱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金宏达.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张爱玲.倾城之戀.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欲望张爱玲现实
九月雨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